一种组合式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65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消音器,包括有外壳和一级小孔消音体、二级小孔消音体以及吸音体,其中,外壳上开有流体的入口和出口,一级小孔消音体连通外壳的入口;二级小孔消音体套设在一级小孔消音体的外侧,且与一级小孔消音体之间形成空腔;吸音体安装在二级小孔消音体之外的外壳内,以吸收从二级小孔消音体出来的流体中的中、高频噪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外壳之外的扩压段,该扩压段内设有轴向贯通的锥形孔,该锥形孔的出口端的截面大于进口端的截面,且出口端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入口处而与所述外壳的入口相连通。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消声器,流体噪声只达35~45DB,阻力仅为0~0.5KPa,因而具有高消音量、低阻力的优点,从而能满足系统的使用要求。的使用要求。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消音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音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消音器。

技术介绍

[0002]扩散型消音器通常用于高速流体的消音场合,如锅炉排汽、涡轮机排气等,其中,锅炉排汽管内的流体流速很高,往往可以达到音速甚至超音速,且流体的质量流量大,故产生的噪声极高(一般中压锅炉排汽噪声均超过120分贝),因此,若单纯使用扩散型消音器,难以将噪声降低到85分贝(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以下,所以现人们通常将其与阻型消声结构相组合,以制成组合式消音器。如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3858858U的文献中就披露了《一种节流扩散复合型消音器》,该复合型消音器包括有防雨帽、出气口、壳体、吊耳、阻性吸声体、吸声层、小孔喷注装置、节流降压装置、排液口和进气口,壳体为柱状结构,壳体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壳体内部靠近进气口一端安装节流降压装置,节流降压装置外围设置小孔喷注装置,壳体内壁四周设置吸声层,壳体内部靠近出气口一端并设置阻性吸声体,出气口外部安装防雨帽,壳体外部靠近出气口一端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吊耳。采用这样的消音器,虽然降噪量可达50

60dB,但在增加消音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流体的阻力,从而不能满足系统对流体的阻力要求,使该类消音器设计时往往陷入消音量和阻力两难选择的境地,即无法同时达到高消音量和低阻力的要求。
[0003]故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同样能提高消音量且还能满足系统对流体低阻力要求的组合式消音器。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消音器,包括有外壳和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一级小孔消音体、二级小孔消音体以及吸音体,其中,所述外壳上开有流体的入口和出口,所述一级小孔消音体连通所述外壳的入口;所述的二级小孔消音体套设在所述一级小孔消音体的外侧,且与所述一级小孔消音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吸音体安装在所述二级小孔消音体之外的所述外壳内,以吸收从二级小孔消音体出来的流体中的中、高频噪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外壳之外的扩压段,该扩压段内设有轴向贯通的锥形孔,该锥形孔的出口端的截面大于进口端的截面,且出口端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入口处而与所述外壳的入口相连通。
[0006]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一级小孔消音体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并与所述外壳的入口相连通的第一筒体,该第一筒体的侧壁上密布有多个第一喷注孔,使得结构较为简单。
[0007]在上述改进方案中,所述锥形孔的出口端内壁、所述外壳的入口处的内壁和第一筒体的开口处的内壁依次相圆弧衔接,使得流体流经该处时,能减小该处的局部阻力。
[0008]在上述改进方案中,再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多个第一喷注孔的面积之和大于所
述一级小孔消音体的开口的面积,使得流体在第一筒体内流动时,可以实现降速、增压的目的,以抵消流动时受到的阻力。
[0009]在上述再改进方案中,第一喷注孔的总面积与扩压段出囗面积之比对流体的阻力有明显的影响,若比例过小时,第一喷注孔处的流速会过高,过高的流速会产生较高的局部阻力及附加噪音;若比例过大时,则第一喷注孔之间的间距过小,加工难度变大,且相邻第一喷注孔之间的射流(气流)会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现经多次实验测得,优选的是,所述多个第一喷注孔的面积之和为所述一级小孔消音体的开口的面积的2~3倍为佳。这样的匹配,对于流体的降速、增压最为合理。
[0010]在上述改进方案中,更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二级小孔消音体为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并与所述外壳的入口处周围的内壁相固定的第二筒体,该第二筒体的侧壁上密布有第二喷注孔,以与第一筒体相配合,使得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11]为了具有更好的吸声效果,各所述第一、第二喷注孔的出孔端边缘均向外侧延伸而形成有辅助管,该辅助管的内壁面、对应的喷注孔的内壁及对应喷注孔处的外壳的内壁面之间依次相圆弧衔接而形成圆弧角,以降低各喷注孔的入孔端的局部阻力,同时能降低此处因涡流产生的再生噪声。
[0012]较优选的是,所述圆弧角的半径为对应喷注孔的出孔端直径的0.2~0.3倍,使得降噪效果最佳化。
[0013]为了合理布置,以及考虑到的降噪效果,所述第一筒体的内直径与所述锥形孔的出口端的内直径相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直径为第一筒体的内直径的1.2~1.4倍。
[0014]在上述各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吸音体包括有用吸音材料制成的前吸音体和后吸音体,所述前吸音体为贴附在外壳的靠近入口的前部内壁上的吸音筒;所述后吸音体位于上述前吸音体和外壳的出口之间,在该后吸音体上开有多个狭长的轴向通道。如此,利用前、后吸音结构,对流出二级小孔消音体后的流体再进行有效的降噪,以更好地实现高消音的目的。
[0015]为了延长前吸音体的使用寿命,所述吸音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护吸音筒的衬筒,在该衬筒的壁面上开有多个小孔。同时为增加衬筒的强度,所述外壳内还可以设置有与所述衬筒的内壁相抵的支撑环。且该支撑环可以有多个,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设定。
[0016]同样为了延长后吸音体的使用寿命,所述轴向通道内设置有保护轴向通道的衬管,在该衬管的侧壁上开有多个贯穿孔。同时还可以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位于后吸音体的前端面处的前封板和位于后吸音体的后端面处的后封板,该前、后封板上均开有与所述轴向通道相对应的通孔,以同样起到保护后吸音体的目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巧妙地在外壳外增设扩压段,利用扩压段内的锥形孔,使得进入外壳前的高速流体先流经锥形孔,使高速流体在锥形孔内因逐渐扩大的内径而降低流速,同时使流体的压力(静压)上升,该上升的压力可以抵消流体流经消声器时受到的大部分阻力。而流体进入外壳后,再依次经一级、二级小孔消音体的消音和吸音体的对中、高频噪声的吸收,使得流体中绝大部分噪声被吸收掉或转化为听觉范围之外的超声波。经多次试验反复证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消声器,流出外壳时的流体噪声只达35~45DB,阻力仅为0~0.5KPa,因而本专利技术能明显的提高消音量,同时还能保持流体本来的低阻力状态,从而使得流出外壳后的流体能满足系统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的A

A向剖视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消音器,包括有外壳(1)和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的一级小孔消音体、二级小孔消音体以及吸音体,其中,所述外壳(1)上开有流体的入口(1a)和出口(1b),所述一级小孔消音体连通所述外壳(1)的入口;所述的二级小孔消音体套设在所述一级小孔消音体的外侧,且与所述一级小孔消音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吸音体安装在所述二级小孔消音体之外的所述外壳(1)内,以吸收从二级小孔消音体出来的流体中的中、高频噪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外壳(1)之外的扩压段(2),该扩压段(2)内设有轴向贯通的锥形孔(21),该锥形孔(21)的出口端(2b)的截面大于进口端(2a)的截面,且出口端(2b)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入口(1a)处而与所述外壳(1)的入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小孔消音体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并与所述外壳(1)的入口(1a)相连通的第一筒体(3),该第一筒体的侧壁上密布有多个第一喷注孔(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21)的出口端(2b)内壁、所述外壳(1)的入口(1a)处的内壁和第一筒体(3)的开口处的内壁依次相圆弧衔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喷注孔(31)的面积之和大于所述一级小孔消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波姚奶芬华骋贲孙金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健益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