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863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属于医用穿刺相关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射频套管针穿刺后需人为用手维持射频管套针的相对稳定性,容易导致套管针位置变化的问题。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包括弹性支承部件以及结构相同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自然状态下,弹性支承部件能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外力作用下,弹性支承部件能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分离;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贴合的一端能包覆部分射频套管针的外周将射频套管针固定,固定装置能与待针入部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保持套管针位置稳定,显著降低颈椎射频术中因穿刺针不稳定造成的潜在血管和神经损伤风险。的潜在血管和神经损伤风险。的潜在血管和神经损伤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穿刺相关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颈椎射频手术过程中,由于颈部区域皮下组织及肌肉厚度薄,可能出现射频套管针体外留置过长致针体摆动,从而引起针尖在软组织内的位移。同时,因颈部皮下组织薄弱对射频套管针的束缚局限性,使得后续有关射频套管针的操作可能导致其在皮下组织内的深度变化。颈部富含多个重要大血管和神经丛,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产生潜在的血管和神经损伤风险。
[0003]临床上,为了维持射频套管针的稳定性,完成穿刺操作后常常需要术者或助手用手扶住套管针体并保持相对稳固的姿势,这种固定方式并不能确保套管针位置不变,而且可能还会干扰后续手术操作环节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射频套管针穿刺操作后需要人为用手维持射频管套针的相对稳定性,该固定方式容易导致套管针位置变化,可能干扰后续手术操作环节的进行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包括弹性支承部件以及结构相同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支承部件能够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支承部件能够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分离;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贴合的一端能够包覆部分射频套管针的外周将射频套管针固定,所述固定装置能够与待针入部位固定。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夹,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夹,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包括弹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夹与第一支撑杆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夹与第二支撑杆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之间设置所述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手柄,外力通过手柄作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实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的分离。
[0009]进一步地,自然状态下,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存在夹角,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相对面贴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夹角为40
°‑
70
°
,优选的,夹角为60
°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与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手柄与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
手柄和第二手柄位于弹簧的外侧。
[0012]进一步地,待针入部位一侧,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共平面,以保证射频套管针固定状态下固定装置的稳定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为盘状,盘状长轴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同轴。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一支撑杆长度比为1∶3,所述第二手柄和第二支撑杆长度比为1∶3。
[001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挂线孔,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挂线孔与待针入部位固定。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7]1、本技术固定装置设计简易,操作便捷,无繁杂步骤。
[0018]2、本技术固定装置为塑料材质,仅弹簧为细钢丝材质,造价成本低。
[0019]3、本技术固定装置使用时机在射频套管针穿刺后,不影响穿刺过程。
[0020]4、本技术固定装置具备双重固定作用:通过固定夹完成对射频套管针的固定,通过两侧挂线孔完成固定装置在皮肤表面的稳固状态,可显著降低颈椎射频术中因穿刺针位置移动引起的潜在血管和神经损伤风险。
[0021]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2]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3]图1为本技术未使用时固定夹处于关闭状态的俯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使用时处于固定夹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侧视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
第一固定夹;2

第二固定夹;3

第一支撑杆;4

第二支撑杆;5

弹簧;6

第一手柄;7

第二手柄;8

第一挂线孔;9

第二挂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9]本技术实施例结合附图1~3具体描述如下:
[00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包括弹性支承部件以及结构相同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支承部件能够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支承部件能够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分离;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贴合的一端固定夹能够包
覆部分射频套管针的外周将射频套管针固定,所述固定夹装置能够与待针入部位固定。
[0031]现在穿刺操作后需要术者或助手用手扶住套管针体并保持相对稳固的姿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固定夹完成对射频套管针的固定,能够保持套管针位置稳定,显著降低颈椎射频术中因穿刺针不稳定造成的潜在血管和神经损伤风险,同时,完成穿刺操作后可以解放术者或助手双手,便于后续操作的顺利进行。
[0032]具体的,为牢固固定针体,减少后续操作引起的针体大范围摆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夹1,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夹2,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包括弹簧5、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所述第一固定夹1与第一支撑杆3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夹2与第二支撑杆4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4另一端之间设置所述弹簧5,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5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自然状态下,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之间存在夹角,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相对面贴合,所述夹角为40
°‑
70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支承部件以及结构相同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支承部件能够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支承部件能够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分离;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贴合的一端能够包覆部分射频套管针的外周将射频套管针固定,所述固定装置能够与待针入部位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夹,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夹,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包括弹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夹与第一支撑杆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夹与第二支撑杆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之间设置所述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手柄,外力通过手柄作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实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的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自然状态下,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存在夹角,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龙贾东林李水清宋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