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溴化锂机组驱动的冷却塔排气回收取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溴化锂机组驱动的冷却塔排气回收取水系统。属于低温及制冷工程与空气调节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取水是干旱、沙漠及海岛区域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保障饮用水供水的重要途径。但环境空气的含湿量偏低导致通过冷凝方式进行空气取水的能耗偏高,特别是采用电动压缩式制冷系进行冷凝取水时的冷量损耗量和电费成本增加程度更为显著。因此,空气含湿量偏低和制冷系统能耗较高成为制约干旱、沙漠及海岛区域空气取水效率和取水成本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现有采用电动压缩式制冷机组的空气取水系统存在取水效率低和能耗成本高的问题,充分利用可资利用的高湿空气资源和节能型冷源是解决这一难点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空气取水系统存在取水效率低和能耗成本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基于溴化锂机组驱动的冷却塔排气回收取水系统,其核心是利用集中或分散型火力发电机组产生的高温烟气驱动溴化锂制冷机组产生的低温冷冻水为冷源;以溴化锂机组或发电机组冷却塔的冷却塔排风为空气源。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溴化锂机组驱动的冷却塔排气回收取水系统包括溶液增强多级转轮吸湿器,它还包括同步净化型转轮聚湿器、干式空气预冷器、回质型同步冷凝取净水器、配水泵组、冷却塔组、内燃发电机组、烟气型高温发生器、溴化锂溶液换热系统、双效溴化锂制冷机组、分水器、集水器、冷却水循环泵和冷冻水循环泵,其中,溶液增强多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溴化锂机组驱动的冷却塔排气回收取水系统,它包括溶液增强多级转轮吸湿器(A),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同步净化型转轮聚湿器(B)、干式空气预冷器(C)、回质型同步冷凝取净水器(D)、配水泵组(E)、冷却塔组(F)、内燃发电机组(G)、烟气型高温发生器(H)、溴化锂溶液换热系统、双效溴化锂制冷机组(K)、分水器(M)、集水器(N)、冷却水循环泵(T)和冷冻水循环泵(U);其中,溶液增强多级转轮吸湿器(A)包括壳体、过滤吸湿层(A1)、高效吸湿层(A2)和高效吸湿层(A3),过滤吸湿层(A1)、高效吸湿层(A2)和高效吸湿层(A3)均为圆盘形转轮结构,过滤吸湿层(A1)、高效吸湿层(A2)和高效吸湿层(A3)由左至右依次安装在壳体内形成内部转轮吸湿床,内部转轮吸湿床通过外部的壳体结构按比例分成两个扇形区域,并通过壳体结构上的挡板将两个扇形区域分割为吸湿区和再生区,过滤吸湿层(A1)、高效吸湿层(A2)和高效吸湿层(A3)的内部转轮在传动轴的带动下旋转;溶液增强多级转轮吸湿器(A)与同步净化型转轮聚湿器(B)连接;同步净化型转轮聚湿器(B)包括高效聚湿层(B1)、炭纤维蜂窝聚湿层(B2)、硅胶聚湿层(B3)和壳体,高效聚湿层(B1)、炭纤维蜂窝聚湿层(B2)和硅胶聚湿层(B3)均为圆盘形结构并安装在壳体内,内部转轮通过外部壳体结构按比例分成两个扇形区域,并通过壳体结构上的挡板将两个扇形区域分割,分别为上部扇形聚湿区和下部扇形再生区;高效聚湿层(B1)、炭纤维蜂窝聚湿层(B2)和硅胶聚湿层(B3)在传动轴的带动下旋转;同步净化型转轮聚湿器(B)与干式空气预冷器(C)连接;干式空气预冷器(C)包括间壁换热器(C1)和百叶窗式整流区(C2),其中,干式空气预冷器(C)的一侧壳体与同步净化型转轮聚湿器(B)共用,干式空气预冷器(C)的另一侧壳体与回质型同步冷凝取净水器(D)共用,干式空气预冷器(C)内部左侧空间的上部区域设置有间壁换热器(C1),干式空气预冷器(C)内部右侧空间上部为百叶窗式整流区(C2),百叶窗式整流区(C2)与回质型同步冷凝取净水器(D)的进口侧相连通;回质型同步冷凝取净水器(D)包括壳体、冷凝取水盘管(D1)、翅片组(D2)、第一V型集水穿孔板(D3)、多效碳纤维净水器(D4)、第二V型集水穿孔板(D5)和底部集水区(D6),其中,壳体内部空间由上至下分别通过第一V型集水穿孔板(D3)和第二V型集水穿孔板(D5)分成上、中、下三个区域;其中,冷凝取水盘管(D1)及翅片组(D2)设置在上部空间内,翅片组(D2)缠绕在冷凝取水盘管(D1)的外表面;多效碳纤维净水器(D4)设置在中部空间内;底部集水区(D6)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下部空间内;回质型同步冷凝取净水器(D)与配水泵组(E)、分水器(M)和集水器(N)连接,集水器(N)与冷冻水循环泵(U)连接;冷却塔组(F)是双效溴化锂制冷机组(K)的冷却装置,设置在室外,冷却塔类型为开式机械送风式冷却塔;冷却塔组(F)由n台冷却塔组成,n≥2;冷却塔组(F)通过冷却水循环泵(T)与双效溴化锂制冷机组(K)连接;烟气型高温发生器(H)包括壳体、蒸气区(H1)、溴化锂循环浓缩区(H2)、热水循环换热盘管(H3)、高效烟气
‑
溶液换热器(H4)、第五烟气通道(H5)和余烟气排放通道(H6);热水循环换热盘管(H3)位于高效烟气
‑
溶液换热器(H4)的左上方且均位于壳体内,第五烟气通道(H5)与高效烟气
‑
溶液换热器(H4)的进气侧连接,余烟气排放通道(H6)与高效烟气
‑
溶液换热器(H4)的出气侧连接,蒸气区(H1)和溴化锂循环浓缩区(H2)位于壳体内;溴化锂循环浓缩区(H2)与溴化锂溶液换热系统连接;
双效溴化锂制冷机组(K)包括低温发生区(K1)、冷凝区(K2)、蒸发区(K3)和吸收区(K4),其中,低温发生区(K1)位于蒸发区(K3)的上方,冷凝区(K2)位于吸收区(K4)的上方,双效溴化锂制冷机组(K)与溴化锂溶液换热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溴化锂机组驱动的冷却塔排气回收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低温发生区(K1)包括第一喷淋管(K1
‑
1)、蒸气凝结管(K1
‑
2)和第一溶液区(K1
‑
3);蒸气凝结管(K1
‑
2)底部浸润在第一溶液区(K1
‑
3)内部,第一喷淋管(K1
‑
1)位于蒸气凝结管(K1
‑
2)的上方;冷凝区(K2)包括第二喷淋管(K2
‑
1)和第二溶液区(K2
‑
2);第二喷淋管(K2
‑
1)位于第二溶液区(K2
‑
2)的正上方;低温发生区(K1)和冷凝区(K2)之间设置有隔板;蒸发区(K3)包括蒸发制冷盘管(K3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