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材料用高效混料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52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材料用高效混料釜结构,包括底板,底板包括用于固定混料釜的主底板,主底板的两侧壁上分别连有副底板,一侧的副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进料斗的第二支撑架,另一侧的副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驱动装置的第一支撑架,本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搅拌装置在搅拌的过程中所有的搅拌桨都沿着同一个方向转动的缺点,通过两个驱动装置控制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转动,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同或不同方向的控制,使得上下物料进行相同或不同方向的混料操作,也可以根据混合需要对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的混合速度进行调整,使得搅拌更加均匀、充分,提高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提高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提高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材料用高效混料釜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材料用高效混料釜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线电缆常用塑料有聚乙烯、交联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烯烃、氟塑料、尼龙等电线电缆。
[0003]例如:聚乙烯是目前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塑料,聚乙烯的介子损耗小,电阻率高、击穿场强高,耐候性、工艺性好,是目前的电绝缘材料。但由于其工作温度低,所以主要用作通信电缆的绝缘。
[0004]交联聚乙烯是利用低密度聚乙烯加入交联剂而形成的一种优良的热固型绝缘材料。由于加入交联剂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交联工艺。
[0005]现有的电缆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克服单个材料的缺点,通常需要进行多种原料的混合,而混合需要用到搅拌装置,现有的搅拌装置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具体表现在,由于其结构不合理、拌料不均匀,经常存在死角,所以产品的生产工艺参数很难控制,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在搅拌的过程中装置内的所有的搅拌桨都沿着同一个方向转动,存在搅拌工作效率低、搅拌耗时长等问题,因此,一种线缆材料用高效混料釜结构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缆材料用高效混料釜结构。
[0007]一种线缆材料用高效混料釜结构,包括底板,底板包括用于固定混料釜的主底板,主底板的两侧壁上分别连有副底板,一侧的副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进料斗的第二支撑架,另一侧的副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驱动装置的第一支撑架;
[0008]所述混料釜的内部竖向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由上转轴和下转轴插接组成,上转轴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倾斜向上的上搅拌叶,下转轴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倾斜向下的下搅拌叶,所述上转轴的下端固定套设有上斜齿轮,所述下转轴的下端固定套设有下斜齿轮;
[0009]所述进料斗的出料口通过进料管与混料釜相连通,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上的驱动装置连有第二转轴,下固定板上的驱动装置连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外壁均设有斜齿纹,第一转轴的斜齿纹端贯穿混料釜的侧壁与上斜齿轮相啮合,第二转轴的斜齿纹端贯穿混料釜的侧壁与下斜齿轮相啮合。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混料釜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进料口,所述混料釜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混合釜的上表面设有进料口和进料斗,进料斗可想混合釜内加入液体或颗粒较小的物料,进料口可正常加入需要混合的物料,实现物料同时分类加入。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为对称排布,所述上搅拌叶和下搅拌
叶的形状均为树杈状,树杈状搅拌叶增加了搅拌方向的多样性,保证混料釜中各种物料的流动性,增强了混合效果。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支撑脚,每个支撑脚的内侧均安装有万向轮。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为可旋转插接连接,可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方向实现上转轴和下转轴同向或反向转动,保证混料的充分,提高混料的效果和效率。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为三合一电机,所述驱动装置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搅拌装置在搅拌的过程中所有的搅拌桨都沿着同一个方向转动的缺点,通过两个驱动装置控制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转动,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同或不同方向的控制,使得上下物料进行相同或不同方向的混料操作,也可以根据混合需要对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的混合速度进行调整,使得搅拌更加均匀、充分,提高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
[0017]本装置设置对称的搅拌叶,且搅拌叶的形状为树杈状,减少搅拌死角,解决现有搅拌装置搅拌工作效率低,搅拌耗时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混料釜结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混料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第二转轴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1]1.底板2.第一支撑架3.驱动装置4.第二转轴5.第一转轴6.混料釜7.进料口8.第二支撑架9.进料斗10.进料管11.下转轴12.下斜齿轮13.上斜齿轮14.上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3]如图1~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线缆材料用高效混料釜结构,包括底板1、第一支撑架2、驱动装置3、第二转轴4、第一转轴5、混料釜6、进料口7、第二支撑架8、进料斗9、进料管10、下转轴11、下斜齿轮12、上斜齿轮13、上转轴14。
[0024]一种线缆材料用高效混料釜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包括用于固定混料釜6的主底板1,主底板1的两侧壁上分别连有副底板1,一侧的副底板1上设有用于固定进料斗9的第二支撑架8,另一侧的副底板1上设有用于固定驱动装置3的第一支撑架2;
[0025]混料釜6的内部竖向安装有转轴,转轴由上转轴14和下转轴11插接组成,上转轴14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倾斜向上的上搅拌叶,下转轴11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倾斜向下的下搅拌叶,所述上转轴14的下端固定套设有上斜齿轮13,所述下转轴11的下端固定套设有下斜齿轮12;
[0026]进料斗9的出料口通过进料管10与混料釜6相连通,第一支撑架2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3的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上的驱动装
置3连有第二转轴4,下固定板上的驱动装置3连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4上远离驱动装置3的一端外壁均设有斜齿纹,第一转轴5的斜齿纹端贯穿混料釜6的侧壁与上斜齿轮13相啮合,第二转轴4的斜齿纹端贯穿混料釜6的侧壁与下斜齿轮12相啮合。
[0027]混料釜6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进料口7,混料釜6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混合釜的上表面设有进料口7和进料斗9,进料斗9可想混合釜内加入液体或颗粒较小的物料,进料口7可正常加入需要混合的物料,实现物料同时分类加入。
[0028]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为对称排布,所述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的形状均为树杈状,树杈状搅拌叶增加了搅拌方向的多样性,保证混料釜6中各种物料的流动性,增强了混合效果。
[0029]底板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支撑脚,每个支撑脚的内侧均安装有万向轮。
[0030]上转轴14和下转轴11为可旋转插接连接,可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方向实现上转轴14和下转轴11同向或反向转动,保证混料的充分,提高混料的效果和效率。
[0031]驱动装置3为三合一电机,驱动装置3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0032]使用时,根据物料的种类不同进行分类,然后从不同的进料处注入混料釜中,通过驱动装置进行搅拌,驱动装置运行时,可通过第一转轴与下转轴啮合实现下搅拌叶正转或者反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材料用高效混料釜结构,包括底板,底板包括用于固定混料釜的主底板,主底板的两侧壁上分别连有副底板,一侧的副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进料斗的第二支撑架,另一侧的副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驱动装置的第一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釜的内部竖向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由上转轴和下转轴插接组成,上转轴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倾斜向上的上搅拌叶,下转轴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倾斜向下的下搅拌叶,所述上转轴的下端固定套设有上斜齿轮,所述下转轴的下端固定套设有下斜齿轮;所述进料斗的出料口通过进料管与混料釜相连通,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上的驱动装置连有第二转轴,下固定板上的驱动装置连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外壁均设有斜齿纹,第一转轴的斜齿纹端贯穿混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娟何跃龙张进蔡克龙杨加荣蒋贞健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中佳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