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建筑用保温层定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外墙内置保温层定位装置,包括保温层和模板,模板有两块,保温层设置于两块模板之间,保温层表面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拉杆和两个定位卡片,拉杆插接于保温层内,并且拉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保温层的两侧。本申请通过设置定位机构,在保温层内穿插拉杆,将定位卡片安装在保温层的两侧,通过对两侧第一螺母位置的调整,完成对保温层的定位及安装工作,解决了常规施工方法容易造成外墙空鼓保温层的外漏,保温层开孔连接容易造成外墙保温冷热桥部位较多的问题,实现了保温层安装时能够准确定位的目的,降低保温层偏位的可能,降低冷热桥部位出现的概率。冷热桥部位出现的概率。冷热桥部位出现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墙内置保温层定位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外墙保温层定位
,具体为一种建筑外墙内置保温层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节能结构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建筑外墙结构节能的又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当前新兴的节能结构一体化施工为外墙内置保温层一体化施工。在建筑结构外墙施工前将保温层安装完成,外墙施工时,保温层与建筑结构形成一体化结构。
[0003]外墙施工时,在外墙墙中间位置安装保温层,保温层按照1m
×
1m间距梅花形布置开孔,在保温层外侧安装保护层垫块,外墙混凝土浇筑时,保温层两侧混凝土交替浇筑,浇筑完成后,保温层两侧混凝土通过保温层孔洞位置粘结一起,使保温层与填充墙形成整体。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常规施工方法因保温层本身强度低、刚度小且保护层垫块易脱落,保温层容易偏位,进而造成外墙空鼓保温层的外漏。同时保温层表面开孔与混凝土连接,容易造成外墙保温冷热桥部位较多,影响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外墙内置保温层定位装置,解决了常规施工方法容易造成保温层的偏位,进而造成外墙空鼓保温层的外漏,保温层表面开孔与混凝土连接容易造成外墙保温冷热桥部位较多的问题,实现了建筑外墙内置保温层的精准定位安装,降低安装后保温层偏位的可能性,同时减少外墙保温层冷热桥部位的数量。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内置保温层定位装置,包括保温层和模板,所述模板有两块,所述保温层设置于两块模板之间,所述保温层表面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拉杆和两个定位卡片,所述拉杆插接于保温层内,并且拉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保温层的两侧,两个所述定位卡片均安装在拉杆上,两个所述定位卡片分别位于保温层的两侧,所述拉杆的两端靠近定位卡片的位置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位于定位卡片远离保温层的一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卡片包括固定片和加厚环片,所述固定片的一侧与保温层抵紧连接,所述固定片的另一侧设有加厚环片,所述加厚环片表面开设有螺母槽,所述螺母槽与第一螺母相对应,所述第一螺母嵌入螺母槽内,所述加厚环片侧边设有防滑纹。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母的外径大于固定片表面中心位置的孔径。
[0009]进一步的,所述拉杆的表面设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由拉杆的中心向两端延伸。
[0010]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两端均设有拉结机构,所述拉结机构包括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拉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母的表面设有若干个拉结杆,若干个所述拉结杆呈环形均匀分布于第二螺母的外表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两端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保护套帽。
[0012]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3]1、由于采用了定位机构,通过在保温层内穿插拉杆,将定位卡片安装在保温层的两侧,通过对两侧第一螺母位置的调整,完成对保温层的定位及安装工作,解决了常规施工方法,容易造成外墙空鼓保温层的外漏,同时保温层开孔连接容易造成外墙保温冷热桥部位较多的问题,实现了建筑外墙内置保温层安装时能够准确定位的目的,降低保温层偏位的可能,降低冷热桥部位出现的概率。
[0014]2、由于采用了加厚环片,在加厚环片的表面开设螺母槽,使第一螺母能够嵌入螺母槽内与固定片抵紧,解决了固定片与第一螺母嵌入连接时可能发生脱落的问题,避免因第一螺母的脱落造成定位机构失效,进而造成定位失败的现象出现,实现了第一螺母顺利完成准确安装、定位工作的目的,防止固定片在抵紧保温层后,从第一螺母的表面脱落。
[0015]3、由于采用了拉结机构,通过将表面焊接有钢筋拉结杆的第二螺母螺接在拉杆上的方法,使定位机构能够通过拉杆与保温层两侧的混凝土层相连接,解决了保温层混凝土层在浇筑后,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实现了将保温层与两侧混凝土层连接为一个整体的目的,在实现提升混凝土层抗拉性能的同时,降低混凝土层与保温层脱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拉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中:1、保温层;2、模板;3、定位机构;31、拉杆;32、定位卡片;321、固定片;322、加厚环片;323、螺母槽;324、防滑纹;33、第一螺母;34、刻度尺;4、拉结机构;41、第二螺母;42、拉结杆;43、保护套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内置保温层定位装置,使用定位机构,将拉杆插接于保温层内,并且拉杆两端分别穿过保温层的两侧,在保温层两侧安装定位卡片,将保温层限定在拉杆的中心位置,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螺母,将保温层固定在两片定位卡片之间,完成对保温层的定位安装,解决了常规施工方法因保温层特性的影响,保温层安装后容易偏位,造成外墙空鼓保温层的外漏,同时保温层开孔连接容易造成外墙保温冷热桥部位较多的问题,实现了保温层材料的安装定位,保证定位准确,安装后不易出现偏位现象,且不会造成冷热桥部位过多的问题。
[0023]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1
‑
5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4]参考图1,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内置保温层定位装置,用于对建筑外墙内置保温层进行安装定位。保温层定位装置包括保温层、模板、定位机构和拉结机构。保温层通过定位机构安装在两块模板之间,实现保温层的安装及定位工作,同时通过在保温层与模板之间安装拉结机构,拉结机构位于保温层的两侧,便于在浇筑混凝土时,将保温层两侧的
混凝土拉结成整体,实现混凝土墙与保温层的稳定连接。
[0025]参考图2和图3,定位机构包括拉杆、定位卡片、第一螺母和刻度尺。拉杆插接于保温层内,并且拉杆的两端穿过保温层的两侧。定位卡片安装在拉杆上,并且定位卡片位于保温层的两侧,拉杆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位于定位卡片的外侧,通过调节第一螺母的位置对定位卡片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定位卡片与保温层抵紧连接。拉杆表面刻有刻度尺,刻度尺以拉杆的中心为中心点向两端延伸。通过观察两端第一螺母与刻度尺的对应位置关系,调整保温层两侧的第一螺母到拉杆中心的距离,使保温层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位于拉杆的中心位置上,实现对保温层的定位安装。
[0026]参考图3,定位卡片包括固定片、加厚环片和防滑纹。拉杆穿插于固定片内,并且拉杆的两端穿过固定片的两侧。固定片的一侧与保温层抵紧连接,另一侧固定连接加厚环片。加厚环片的表面开设有螺母槽,螺母槽与第一螺母相对应,第一螺母嵌入螺母槽内。第一螺母的外径大于固定片中心位置的孔径,因此第一螺母在旋紧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墙内置保温层定位装置,包括保温层(1)和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2)有两块,所述保温层(1)设置于两块模板(2)之间,所述保温层(1)表面设有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拉杆(31)和两个定位卡片(32),所述拉杆(31)插接于保温层(1)内,并且拉杆(31)的两端分别穿过保温层(1)的两侧,两个所述定位卡片(32)均安装在拉杆(31)上,两个所述定位卡片(32)分别位于保温层(1)的两侧,所述拉杆(31)的两端靠近定位卡片(32)的位置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33),所述第一螺母(33)位于定位卡片(32)远离保温层(1)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内置保温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片(32)包括固定片(321)和加厚环片(322),所述固定片(321)的一侧与保温层(1)抵紧连接,所述固定片(321)的另一侧设有加厚环片(322),所述加厚环片(322)表面开设有螺母槽(323),所述螺母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刘刚,郑明明,袁国,贺彦玮,江斌,赵军,万妥,李冬冬,顾金伟,唐少星,杨伟,高鹏,郭景爽,刘兵,李先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