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刺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8204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毛刺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设于检测台侧边的壳体,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第二隔层位于第一隔层的上方;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切面检测单元和平面检测单元,切面检测单元设于第一隔层内,且用于对待检测物件的切面进行检测;平面检测单元设于第二隔层内,用于对待检测物件的平面进行检测,且平面检测单元的检测端与切面检测单元的检测端相垂直设置;以及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设于壳体的下方,用于调节壳体沿所述检测台的横向方向运动,以带动切面检测单元和平面检测单元做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待检测物件的切面和平面同时进行检测,缩短了检测时间,有利于提升检测效率。升检测效率。升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刺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极片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毛刺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消费电源与动力电源,锂电池制造业为了增强全球化竞争力,各工序机器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制造过程也日益智能化,以确保锂电池质量与性能。目前锂离子电池分为金属壳和软包装两种,其中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分切,由于刀具磨损容易产生毛刺,由于无法确保完全清楚毛刺,过大的毛刺很容易刺穿隔膜,形成内短路,导致自放电过大或报废。因此,锂电池极片的毛刺检测便显得尤为重要。
[0003]目前的检测方法大多人工使用剪刀将锂电池极片剪下展开放置在夹具上,之后使用二次元投影仪进行获取锂电池极片上毛刺的影像,测量其高度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当待测试极片多边均需测试时,这样的检测方法往往会导致制样和检测的时间长、效率低,且人工在裁剪极片时,容易损伤毛刺待测试界面,造成误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毛刺检测装置,其实现对锂电池极片的自动检测,并能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用于放置待检测的物件;壳体,所述壳体设于所述检测台的侧边,且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所述第二隔层位于所述第一隔层的上方;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切面检测单元和平面检测单元,所述切面检测单元设于所述第一隔层内,且所述切面检测单元用于对待检测物件的切面进行检测;所述平面检测单元设于所述第二隔层内,所述平面检测单元用于对待检测物件的平面进行检测,且所述平面检测单元的检测端与所述切面检测单元的检测端相垂直设置;以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下方,用于调节所述壳体沿所述检测台的横向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切面检测单元和所述平面检测单元做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检测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隔层内的第一动力源、平面检测件以及平面检测光源,所述第一动力源安装在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平面检测件连接,所述平面检测件的检测端指向所述检测台,所述平面检测光源安装在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检测台的一端,且所述平面检测光源与所述平面检测件的检测端之间设有平面镜,以将待检测物件的切片光线折射至所述平面检测件的检测端;和/或,所述切面检测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隔层内的第二动力源、切面检测件以及切面检测光源,所述第二动力源安装在所述隔板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二动力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切面检测件连接,所述切面检测件的检测端指向所述检测台,所述切面检测光源安装在所述检测台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平面检测光源的下方,所述切面检测光源的出光线与所述平面检测光源的出光线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毛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设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且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所述平面检测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和/或,所述切面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轨设于所述隔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座连接,所述切面检测件固定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北朱剑文廖金炯卓二伟李万雷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钞科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