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及铜合金制备用润滑剂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7515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及铜合金制备用润滑剂,其特征在于:该润滑剂的质量百比分组成为滑石粉和/或金刚砂粉5%~20%,聚丙烯酸钠2%~5%,丁基羟基茴香醚1%~5%,羧甲基纤维素钠1%~5%,二萘基甲烷二磺酸钠1%~3%,余量为牛油。通过添加滑石粉和/或金刚砂、聚丙烯酸钠、丁基羟基茴香醚、羧甲基纤维素钠、二萘基甲烷二磺酸钠以及牛油,并控制各自的添加量,最终实现润滑油在铜材表面粘附力、油膜厚、散热性高,拉丝摩擦阻力变小,表面光洁度提高,同时棒材表面色差问题可以解决,提高了铜材的表面质量,最终实现了镜面的技术效果。最终实现了镜面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及铜合金制备用润滑剂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铜合金
,具体涉及一种铜及铜合金制备用润滑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生产黄铜棒线材以及异形型材的主要生产工艺为连铸工艺和挤压工艺,而对于质量要求高的产品均采用挤压工艺,挤压工艺常用的路线为铸造

挤压

拉拔

剥皮

拉拔
→…→
精检

定尺

打包,对于表面要求高的产品,拉拔工艺就变得非常重要。
[0003]拉拔过程中关键辅料就是润滑剂,目前主流的拉拔润滑油有液压油、植物油、变压器油等,但是这些油品存在较多的不足,如粘附力差、油膜薄、散热性差,导致拉拔出来的棒材表面存在严重的橘皮、竹节、毛糙等,直接导致产品无法满足铜材表面镜面的质量要求,所以开发一款润滑性好、散热高效的润滑油是当前提高铜及铜合金质量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铜材镜面效果的铜及铜合金制备用润滑剂。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述润滑剂的使用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铜及铜合金制备用润滑剂,其特征在于:该润滑剂的质量百比分组成为滑石粉和/或金刚砂粉5%~20%,聚丙烯酸钠2%~5%,丁基羟基茴香醚1%~5%,羧甲基纤维素钠1%~5%,二萘基甲烷二磺酸钠1%~3%,余量为牛油。
[0007]二萘基甲烷二磺酸钠让研磨相滑石粉和金刚砂在流体相均匀分散分布,再采用牛油作为载体,将研磨相滑石粉和金刚砂粉附着,拉丝的时候粘附在铜棒表面,牛油的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稳定,可以稳定蓄热和散热(热扩散),加强冷却,同时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增稠剂,提高牛油和水结合度,使得润滑剂流动性高和粘度高,拉丝的时候可以持续均匀包覆铜棒,增加油膜厚度,避免表面出现干拉现象,由于润滑剂采用牛油作为载体,牛油属于易腐败物质,需要添加防腐剂丁基羟基茴香醚,保证润滑剂对于研磨相的附着力。研磨相低于5%研磨效果不佳,高于20%会出现丝流和划痕。聚丙烯酸钠低于2%,滑石粉或者金刚砂粉嵌入牛油高分子链不充分,研磨效果不佳,容易导致光差现象,高于5%润滑剂过于粘稠,不利于黏附和流动。丁基羟基茴香醚低于1%不利于防腐作用,容易导致牛油腐败,分子链紊乱,研磨效果恶化,高于5%,防腐效果不会提高,影响流动性。羧甲基纤维素钠低于1%不利润滑剂获得较高的粘稠度,降低铜棒表面附着力度,高于5%会过于增加润滑剂黏度,不利于延伸润滑效果。二萘基甲烷二磺酸钠低于1%不利于超细研磨相颗粒的分离,高于3%分离作用没有提升。
[0008]作为优选,所述滑石粉、金刚砂粉的目数为1500~3000。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铜及铜合金制备用润滑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润滑剂与水混合,润滑剂、水的质量添加比为1:0.5~3,水温60℃~80℃。
[0010]为满足不同铜合金的使用,需要配置不同粘度的润滑剂,故润滑剂、水的质量添加比为1:0.5~3。
[0011]水需要采用60℃~80℃,可以使得羧甲基纤维素钠羟基活性得到提高,提高对于水的吸附作用,同时聚丙烯酸钠能够吸附于油脂胶粒的表面,其作用类似于中性条件下κ

酪蛋白的作用,吸附层的静电排斥和空间位阻维持了脂肪胶束的稳定存在,且聚丙烯酸钠具有增稠作用,可以降低油脂颗粒的沉降速率,使得油脂酸成分和研磨相超细滑石粉或者金刚砂粉稳定地分散混合,研磨相分散渗透至油脂酸的网状结构中。高于80℃容易丁基羟基茴香醚失活,水溶性消失,聚丙烯酸钠容易水化;丁基羟基茴香醚属于防腐剂,主要起到对于油脂酸的抗氧化的作用,对于温度更加敏感,高温容易使得抗氧化的基团分解。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添加滑石粉和/或金刚砂、聚丙烯酸钠、丁基羟基茴香醚、羧甲基纤维素钠、二萘基甲烷二磺酸钠以及牛油,并控制各自的添加量,最终实现润滑油在铜材表面粘附力、油膜厚、散热性高,拉丝摩擦阻力变小,表面光洁度提高,同时棒材表面色差问题可以解决,提高了铜材的表面质量,最终实现了镜面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表面照片。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的表面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10个实施例和3个对比例,具体成分见表1。
[0017]将10个实施例与水混合,具体参数见表2。
[0018]在铜合金拉拔过程中,将调配好的润滑剂均匀倒入储液润滑工装内,随着拉拔的进行,润滑剂黏附铜棒进入拉拔模具,最终得到粘附有润滑剂的铜材,具体铜材的成分、最终获得的规格见表2。
[0019]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为采用植物油。
[0020]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为采用液压油。
[0021]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为采用变压器油。
[0022]对得到的铜材进行以下检测,具体检测结果见表3。
[0023]散热性:测量模具拉伸20根棒材后的表面温度。
[0024]粗糙度:采用粗糙度仪CY

200;
[0025]油膜厚度:单位长度油重量,采用过滤试纸擦拭单位棒材表面,然后称取试纸前后重量差得出重量差。
[0026]粘附力:单位长度油重量,采用过滤试纸擦拭单位棒材表面,然后称取试纸前后重量差得出重量差。
[0027]表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成/wt%
[0028][0029]表2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备的铜合金
[0030]编号牌号成分/wt%成品规格φ/mm实施例1C46500Cu60.2;Sn0.8;锌余量。30实施例2C46500Cu60.5;Sn0.7;锌余量。30实施例3C46400Cu60.8;Sn0.8;锌余量。30实施例4C46400Cu60.7;Sn0.8;锌余量。30实施例5C3771Cu58.5;Pb2.1;Zn余量30实施例6C46500Cu60.3;Sn0.8;锌余量。30实施例8C46400Cu60.7;Sn0.7;锌余量。30实施例9HPb59

1Cu58.3;Pb1.4;锌余量30实施例10H62Cu61.5%;锌余量30
[0031]表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比例的性能检测
[003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及铜合金制备用润滑剂,其特征在于:该润滑剂的质量百比分组成为滑石粉和/或金刚砂粉5%~20%,聚丙烯酸钠2%~5%,丁基羟基茴香醚1%~5%,羧甲基纤维素钠1%~5%,二萘基甲烷二磺酸钠1%~3%,余量为牛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好项燕龙王东朱鹏飞舒孟洋沈波华称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