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防眩光硬化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735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0
一种防雾防眩光硬化膜,其由透明支持体和涂布在透明支持体一面的两层防眩光硬化涂层组成;第一防眩光硬化涂层由以下质量份的各组分制成的涂布液涂布固化得到:热固化树脂:30~45;UV固化树脂:1.5~3.5;光引发剂:0.08~0.3;热固化剂:0.9~4.0;第一有机粒子:2.9~6.2;流平剂:1.0~2.5;溶剂:38.9~63.62;第二防眩光硬化涂层由下述质量份的组分制成的涂布液涂布固化形成:UV固化树脂:35~55;光引发剂:1.5~6;流平剂:0.8~1.8;润湿分散剂:0.5~1.7;第二有机粒子:0.7~3.25;氧化锌纳米粒子:0.35~1.2;溶剂:33.35~61.15。本发明专利技术硬化膜具有优异防雾性、高清晰度、高光泽度和低粗糙度的技术特点,此外还具有一定紫外阻隔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雾防眩光硬化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化膜,尤其涉及一种防雾防眩光硬化膜,属于薄膜


技术介绍

[0002]防眩光硬化膜可以对显示器件起到基本保护作用,又可以利用其表面的凹凸微结构对入射强光进行漫反射,从而达到防眩光的效果,提高图像观赏效果。
[0003]目前,显示器用防眩光保护膜通常采用在以树脂为基础的涂料中添加有机或者无机微粒的方式,在涂层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微结构,以此对入射光达到漫反射效果,实现防眩光功能。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一方面,需要在硬化膜基础上进行镀膜、覆膜处理,才能进行下一步工艺。然而,利用微粒产生表面凹凸的同时会造成表面光泽度的降低,粗糙度的提高增加了镀膜、覆膜的难度;另一方面,显示器件,特别是对于户外设备,需要适应天气因素,在极端天气中需要保持可使用性,即需要一定的防雾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弊端,提供一种防雾防眩光硬化膜,其在支持体上涂布两层防眩光涂层,涂层中添加有机粒子,并控制有机粒子的粒径和涂层厚度,且在第二涂层中添加三棱柱形氧化锌纳米粒子,使其具有高清晰度、高光泽度和低粗糙度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防雾防眩光硬化膜,所述硬化膜由透明支持体和涂布在透明支持体一面的两层防眩光硬化涂层组成;
[0007]第一防眩光硬化涂层由以下质量份的各组分制成的涂布液涂布固化得到:热固化树脂:30~45;
[0008]UV固化树脂:1.5~3.5;
[0009]光引发剂:0.08~0.3;
[0010]热固化剂:0.9~4.0;
[0011]第一有机粒子:2.9~6.2;
[0012]流平剂:1.0~2.5;
[0013]溶剂:38.9~63.62;
[0014]第二防眩光硬化涂层由下述质量份的组分制成的涂布液涂布固化形成:UV固化树脂:35~55;
[0015]光引发剂:1.5~6;
[0016]流平剂:0.8~1.8;
[0017]润湿分散剂:0.5~1.7;
[0018]第二有机粒子:0.7~3.25;
[0019]氧化锌纳米粒子:0.35~1.2;
[0020]溶剂:33.35~61.15。
[0021]上述防雾防眩光硬化膜,所述第一有机粒子粒径为D1=5~12μm,所述第二有机粒子粒径为D2=2~8μm,且均为单分散有机粒子;所述第一防眩光硬化涂层的厚度为L1,第二防眩光硬化涂层的厚度为L2,所述L1、L2、D1、D2满足下述关系:0<D1

L1<L2,D2+D1

L1>L2。
[0022]上述防雾防眩光硬化膜,所述氧化锌纳米粒子呈三棱柱形,粒径50~120nm。
[0023]上述防雾防眩光硬化膜,所述氧化锌纳米粒子通过微乳法制备,制备步骤如下:
[0024]a、环己烷

水的油包水乳液的制备:在烧瓶中加入40mL环己烷和1.5mL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酸酯,磁力搅拌分散得到环己烷油相;在烧杯中,加入2mL去离子水和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混合均匀后加入少量NaOH,调节pH至6~8,得到水相;将水相缓慢加入装有油相的烧瓶中,室温下快速搅拌乳化30min,得到均匀稳定的环己烷

水的油包水乳液;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酸酯中的头部基团(醚基团、醇基团)集中在油水界面处;
[0025]b、异丙醇甲基锌前驱体的制备:将7.8gZnCl2倒入三口烧瓶中,用SOCl2回流干燥处理ZnCl2后在真空中除去烧瓶中残留的SOCl2,将20.7gCH3MgI的n

Bu2O溶液缓慢滴加到烧瓶中,同时剧烈搅拌,在70℃下冷却回流50小时后,在130~160℃的温度范围内通过蒸馏得到二甲基锌,再将得到的二甲基锌溶解在甲苯溶剂中,滴加3.5g的乙醇,将溶液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真空干燥除去甲苯,得到白色固体,再用环己烷洗涤干燥得到异丙醇甲基锌前驱体;
[0026]c、氧化锌纳米粒子的形成:将异丙醇甲基锌前驱体溶解在乙醇溶剂中,充分溶解后,缓慢滴加到环己烷

水的油包水乳液中,待异丙醇甲基锌前驱体在环己烷油相中浓度达到饱和,异丙醇甲基锌前驱体则会扩散到油

水界面处形成氧化锌纳米颗粒,在醚基团和醇基团不同配位氧作用下得到三棱柱晶体结构;
[0027]d、离心分散水层和油层,再将水层过滤得到氧化锌纳米颗粒。
[0028]上述防雾防眩光硬化膜,所述第一有机粒子为甲基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所述第二有机粒子为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
[0029]上述防雾防眩光硬化膜,所述第一防眩光硬化涂层中使用的热固化树脂为聚氨酯,其分子量1000~6000,UV固化树脂为聚氨酯丙烯酸酯,其官能度6~9;UV固化树脂质量不高于热固化树脂质量的8%,且第一防眩光硬化涂层在100~120℃,2~5min热固化条件,使热固化树脂固化完全。
[0030]上述防雾防眩光硬化膜,所述第二防眩光硬化涂层中的UV固化树脂为6~9官能度的聚氨酯丙烯酸脂。
[0031]上述防雾防眩光硬化膜,所述第一防眩光硬化涂层中的流平剂为丙烯酸类流平剂;所述第二防眩光硬化涂层中的流平剂为有机硅类流平剂。
[0032]上述防雾防眩光硬化膜,所述透明支持体为三醋酸纤维薄膜(TA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酰亚胺(PI)中的一种,其厚度为40~125μm。
[0033]上述防雾防眩光硬化膜,所述第一防眩光硬化涂层和第二防眩光硬化涂层的涂布方式为滚涂、刮刀涂布、棒涂法、或凹版涂布中的一种。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5]1、本专利技术防雾防眩光硬化膜,其结构由透明支持体和两层防眩光涂层组成,控制
涂层厚度和粒子粒径满足:0<D1

L1<L2,D2+D1

L1>L2,使第一有机粒子在第二涂层中为第二有机粒子提供“台阶”,一方面,有利于第二有机粒子均匀排布,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光泽度;另一方面,相同雾度要求下,所需粒子粒径更小,从而提高防眩光硬化膜清晰度,提升画面质量。
[0036]2、本专利技术防雾防眩光硬化膜的表面分布凸出的有机粒子和纳米氧化锌粒子,其中氧化锌粒子为三菱柱形状,其在涂层表面形成密集的尖角,形成超亲水表面,使得水不能在其表面形成水滴,从而有效地达到防雾效果,此外,由于氧化锌优良的光学性能,还有效提高了涂层光透过率和耐紫外效果。
[0037]3、本专利技术防雾防眩光硬化膜为用户直接接触界面,需要较好耐磨性和硬度,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粒径较小的第二有机粒子改善表面的同时,通过建立双涂层保证了涂层厚度,确保了涂层的耐磨和硬度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雾防眩光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膜由透明支持体和涂布在透明支持体一面的两层防眩光硬化涂层组成;第一防眩光硬化涂层由以下质量份的各组分制成的涂布液涂布固化得到:热固化树脂:30~45;UV固化树脂:1.5~3.5;光引发剂:0.08~0.3;热固化剂:0.9~4.0;第一有机粒子:2.9~6.2;流平剂:1.0~2.5;溶剂:38.9~63.62;第二防眩光硬化涂层由下述质量份的组分制成的涂布液涂布固化形成:UV固化树脂:35~55;光引发剂:1.5~6;流平剂:0.8~1.8;润湿分散剂:0.5~1.7;第二有机粒子:0.7~3.25;氧化锌纳米粒子:0.35~1.2;溶剂:33.35~61.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防眩光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粒子粒径为D1=5~12μm,所述第二有机粒子粒径为D2=2~8μm,且均为单分散有机粒子;所述第一防眩光硬化涂层的厚度为L1,第二防眩光硬化涂层的厚度为L2,所述L1、L2、D1、D2满足下述关系:0<D1

L1<L2,D2+D1

L1>L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防眩光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锌纳米粒子呈三棱柱形,粒径为50~120n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雾防眩光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锌纳米粒子通过微乳法制备,制备步骤如下:a、环己烷

水的油包水乳液的制备:在烧瓶中加入40mL环己烷和1.5mL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酸酯,磁力搅拌分散得到环己烷油相;在烧杯中,加入2mL去离子水和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混合均匀后加入少量NaOH,调节pH至6~8,得到水相;将水相缓慢加入装有油相的烧瓶中,室温下快速搅拌乳化30min,得到均匀稳定的环己烷

水的油包水乳液;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酸酯中的头部基团醚基团和醇基团集中在油水界面处;b、异丙醇甲基锌前驱体的制备:将7.8g ZnCl2倒入三口烧瓶中,用SOCl2回流干燥处理ZnCl2后在真空中除去烧瓶中残留的SOCl2,将20.7g CH3MgI的n

Bu2O溶液缓慢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亮亮李恒陈雪东李超韩捷朱亮亮孙晶晶周迪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