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减震器传力结构及车辆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汽车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减震器传力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后减震器用于降低行驶过程中的震动,起到稳定车辆的效果。
[0003]现有的车辆的后减震器支座载荷传递路径受平台化、充电系统布置、车身造型及结构成型因素影响,且因CAE需要平顺结构以便传力均衡,车身结构首要满足各系统匹配布置,两者难以平衡。导致存在拓扑结构不易满足车身耐久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减震器传力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车身中的拓扑结构不易满足车身耐久性能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身减震器传力结构,所述传力结构包括:
[0006]减震器座支架,所述减震器座支架设于车辆后轮罩的内板上;
[0007]第一传力加强板,所述第一传力加强板位于所述减震器座支架的上方,且部分设于C柱内板上,所述第一传力加强板一端连接于所述车辆后轮罩靠近所述减震器座支架的位置,另一端与车辆的上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减震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结构包括:减震器座支架(1),所述减震器座支架(1)设于车辆后轮罩(2)的内板上;第一传力加强板(3),所述第一传力加强板(3)位于所述减震器座支架(1)的上方,且部分设于C柱内板(9)上,所述第一传力加强板(3)一端连接于所述车辆后轮罩(2)靠近所述减震器座支架(1)的位置,另一端与车辆的上边梁(10)连接,以将来自所述减震器座支架(1)的振动分散传递至所述上边梁(10);第二传力加强板(4),所述第二传力加强板(4)设于所述车辆后轮罩(2)的内板背离所述减震器座支架(1)的侧面上,所述第二传力加强板(4)的端部与所述C柱内板(9)连接,以在所述车辆后轮罩(2)的内板背离所述减震器座支架(1)的一侧,将来自所述减震器座支架(1)的振动分散传递至所述上边梁(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减震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结构还包括:第三传力加强板(5),所述第三传力加强板(5)设于所述C柱内板(9)上,所述第三传力加强板(5)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力加强板(3)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车辆C柱(8)连接,以将所述第一传力加强板(3)上的振动分散传递至所述车辆C柱(8)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减震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内板(9)背离所述第一传力加强板(3)的侧面设有搁物板连接件(7),所述搁物板连接件(7)与车辆的搁物板连接,所述传力结构还包括:第四传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宁可,范淼,宫瑞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