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万星专利>正文

白炽灯电子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715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可控硅作主控器件的白炽灯电子开关。该开关中的可控硅触发控制电路为一在每次开灯时头几秒内可自动逐步改变触发电流相位的变形RC移相电路,该电路中设置了一只由晶体三极管T↓[2]充当的能在开灯的头几秒内自动逐步变值的“可变电阻”,该“可变电阻”并联于电容C↓[2]的两端,以并联分流的方式改变电容C↓[2]的充电速度,从而自动逐步地改变触发电流的相位,使开灯头几秒内可控硅导通角逐步增大,达到自动抑制开灯浪涌电流,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目的。(*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可控硅作主控器件的白炽灯电子开关。目前,社会上在楼道、公厕等场合普遍使用的白炽灯电子开关,如声光控制延时开关、按键延时开关、触摸延时开关等,大多使用可控硅作主控器件,但在打开电灯时,这些开关中的可控硅触发控制电路仅能提供相位基本不变的触发电流,可控硅导通角瞬间即达最大值。这样开灯,灯泡两端电压也是瞬间即达最大值。由于灯丝处于冷态时,其阻值只有正常照明时的1/14左右,根据欧姆定律,上述开灯方式开灯时产生的浪涌电流就有正常照明时14倍之大,又此类电子开关往往使用在需频繁开灯的场合,对灯泡寿命影响甚为严重。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抑制开灯浪涌电流,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白炽灯电子开关。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将可控硅触发控制电路设置成在每次开灯时头几秒内可自动逐步改变触发电流相位的变形RC移相电路,这部分电路由电阻R1、R2、电容C1、C2、晶体管T1、T2和D1、D2等组成,T1、T2是NPN型晶体三极管,各以共基极形式接入电路,发射极直接到地,电阻R1、R2分别是T1、T2的集电极电阻,电容C2并联于T2的C、E两极,触发管D2串接于C2正端与可控硅触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炽灯电子开关,使用可控硅作主控器件,包括壳体、电路板等,其特征在于开关中的可控硅触发控制电路为一由电阻R↓[1]、R↓[2]、电容C↓[1]、C↓[2]、NPN型晶体三极管T↓[1]、T↓[2]和晶体二极管D↓[1]、触发管D↓[2]等元件组成的可在开灯头几秒内自动逐步改变触发电流相位的变形RC移相电路,T↓[1]、T↓[2]各以共基极形式接入电路,发射极直接到地,电阻R↓[1]、R↓[2]分别是T↓[1]、T↓[2]的集电极电阻,电容C↓[2]并联于T↓[2]的C、E两极,触发管D↓[2]串接于电容C↓[2]正端与可控硅触发极G之间,电容C↓[1]并联于T↓[2]的发射结,二极管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星
申请(专利权)人:张万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