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碳核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706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碳核算系统,包括:接入层用于与供应链相关的碳足迹数据源连接,采集碳足迹数据的,交互层用于对从不同数据源采集到的碳足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类存储,存储层用于存储交互层分类的碳足迹数据的,应用层用于提供供应链碳排放的不同功能需求,根据存储层存储的碳足迹数据计算不同功能需求的计算结果,服务层用于基于应用层得出的不同功能需求的计算结果,得到供应链碳排放的核算结果,用户界面用于向用户展示供应链碳核算的交互界面,并根据与用户的交互结果向用户展示所需的供应链碳排放核算报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能够完整、准确地进行供全应链碳足迹核算的解决方案。方案。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碳核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工业互联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碳核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碳排放核算是准确掌握碳排放变化趋势、有效开展各项碳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基本前提,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重要支撑。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和世界资源研究所(The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制定了《温室气体协议》(Greenhouse Gas Protocol,GHGP),从企业及供应链上下游视角,进行碳排放统计与管理。
[0003]图1为碳排放分类示意图,图2为供应链碳排放分布示意图,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碳排放的形式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类,碳排放范围分为三类,其中“范围3”(上下游排放)通常占企业整体排放的一半以上,需要高度重视。但“范围3”的碳排放并非报告企业直接产生的碳排放,而是由供应链中其他因素产生的间接碳排放。由于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碳足迹具有分散性、多元性、交叉性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信息采集周期长、难度大、准确性低。供应链的碳信息源受到多方干扰,碳足迹采集时需花费大量人工,有些碳足迹受技术设备限制甚至采集不到,这就影响了碳足迹信息的完整性。
[0004]目前针对供应链的碳足迹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且碳排放数据的完整性不足且真实度不高,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准确进行供应链碳核算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碳核算系统,以提供一种能够完整、准确地进行供全应链碳足迹核算的解决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碳核算系统,包括:接入层、交互层、存储层、应用层、服务层、用户界面;
[0007]接入层用于与供应链相关的碳足迹数据源连接,根据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结构采集碳足迹数据;
[0008]交互层用于对从不同数据源采集到的碳足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类存储,提供存储的碳足迹数据被工业互联网中不同网络节点访问的接口;
[0009]存储层用于存储交互层分类的碳足迹数据;
[0010]应用层用于提供供应链碳排放的不同功能需求,根据存储层存储的碳足迹数据计算不同功能需求的计算结果;
[0011]服务层用于基于应用层得出的不同功能需求的计算结果,得到供应链碳排放的核算结果;
[0012]用户界面用于向用户展示供应链碳核算的交互界面,并根据与用户的交互结果向用户展示所需的供应链碳排放核算报告。
[0013]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层包括数据源接口、数据分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
[0014]数据源接口用于与供应链相关的碳足迹数据源连接;
[0015]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结构进行分析;
[0016]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结构的分析结果采集不同数据源上的碳足迹数据。
[0017]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源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供应商、制造商、运输服务商、销售企业、用户、废弃回收公司数据、第三方碳交易数据库、互联网数据、物联网数据、行业平台数据、第三方知识产权数据、企业内部数据。
[0018]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采集模块具体用于对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实时流式数据、外部网页数据分别采用不同的采集方式进行采集,得到不同数据源上的碳足迹数据。
[0019]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交互层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数据存储与计算模块、区块链跨链交互支撑模块、数据协作网络模块、跨链技术平台模块;
[0020]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碳足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并将整合后的碳足迹数据进行分类;
[0021]数据存储与计算模块用于为分类后的碳足迹数据提供不同数据存储架构;
[0022]区块链跨链交互支撑模块用于采用区块链技术为工业互联网中不同网络节点提供碳足迹数据访问支撑;
[0023]数据协作网络模块用于基于区块链跨链交互支撑模块为工业互联网中不同网络节点提供碳足迹数据协作访问接口;
[0024]跨链技术平台模块用于为不同区块链之间提供数据交互支持。
[0025]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预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对结构化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正确有效的数据,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将处理后的节后华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整合后分类。
[0026]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层,具体用于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存储与计算、基于大规模并行处理架构模式的数据仓库、Hadoop架构三种架构存储交互层分类的碳足迹数据。
[0027]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用层具体用于提供供应链碳排放的可视化分析功能、数据挖掘算法功能、预测分析模型功能、业务应用功能。
[0028]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应链碳排放的核算结果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碳排放追踪结果、碳排放报告结果、碳排放分析结果、碳排放查询结果。
[0029]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应链碳排放核算报告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碳排放地图、碳排放计算知识图谱、供应链优化、沙盘推演、碳排放预测。
[003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碳核算系统,通过接入层与供应链相关的碳足迹数据源连接,根据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结构采集碳足迹数据,交互层对从不同数据源采集到的碳足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类存储,提供存储的碳足迹数据被工业互联网中不同网络节点访问的接口,存储层存储交互层分类的碳足迹数据,应用层提供供应链碳排放的不同功能需求,根据存储层存储的碳足迹数据计算不同功能需求的计算结果,服务
层基于应用层得出的不同功能需求的计算结果,得到供应链碳排放的核算结果,用户界面向用户展示供应链碳核算的交互界面,并根据与用户的交互结果向用户展示所需的供应链碳排放核算报告,提供了一种能够完整、准确地进行供全应链碳足迹核算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碳排放分类示意图;
[0032]图2为供应链碳排放分布示意图;
[003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碳核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供应链碳排放分布示意图;
[003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碳核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一种实际部署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碳核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碳核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层、交互层、存储层、应用层、服务层、用户界面;所述接入层用于与供应链相关的碳足迹数据源连接,根据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结构采集碳足迹数据;所述交互层用于对从不同数据源采集到的碳足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类存储,提供存储的碳足迹数据被工业互联网中不同网络节点访问的接口;所述存储层用于存储所述交互层分类的碳足迹数据;所述应用层用于提供供应链碳排放的不同功能需求,根据所述存储层存储的碳足迹数据计算不同功能需求的计算结果;所述服务层用于基于所述应用层得出的不同功能需求的计算结果,得到供应链碳排放的核算结果;所述用户界面用于向用户展示供应链碳核算的交互界面,并根据与用户的交互结果向用户展示所需的供应链碳排放核算报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层包括数据源接口、数据分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源接口用于与供应链相关的碳足迹数据源连接;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结构进行分析;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结构的分析结果采集不同数据源上的碳足迹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源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供应商、制造商、运输服务商、销售企业、用户、废弃回收公司数据、第三方碳交易数据库、互联网数据、物联网数据、行业平台数据、第三方知识产权数据、企业内部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具体用于对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实时流式数据、外部网页数据分别采用不同的采集方式进行采集,得到不同数据源上的碳足迹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效平王玉梅马正中景大智王超高亚琼于晓义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数字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海尔卡奥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