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协同攻击方法、介质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6761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协同攻击方法、介质及装置,包括:建立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系统攻击的双层优化模型,其中,所述双层优化模型包括:基于攻击者角度的上层信息物理协同攻击优化模型和基于运行人员角度的下层运行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所述双层优化模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电力系统的线路和发电机组展开物理攻击。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信息物理协同攻击模型提出了双层优化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信息物理协同攻击的有效性,并降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协同攻击方法、介质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协同攻击方法、介质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电网和计算机等信息资源的连接越来越多,电力系统和物联网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分布式发电系统大量接入、微电网兴起和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大规模应用,在发输电组合系统可靠性评估中考虑信息物理协同攻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0003]目前的发输电组合系统可靠性评估中往往不考虑信息物理协同攻击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研究方法所计算的电力系统失负荷量低于考虑信息物理协同攻击下的电力系统失负荷量,因此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0004]因此,在可靠性评估技术的现有基础上,如何建立信息物理协同攻击优化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计算电力系统失负荷量等相关可靠性指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协同攻击方法、介质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电力系统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协同攻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系统攻击的双层优化模型,其中,所述双层优化模型包括:基于攻击者角度的上层信息物理协同攻击优化模型和基于运行人员角度的下层运行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所述双层优化模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电力系统的线路和发电机组展开物理攻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协同攻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信息物理协同攻击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其中,S
d
表示所述电力系统的负荷节点d的负荷削减量,Ω
D
表示所述电力系统的负荷节点的集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协同攻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信息物理协同攻击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1)其中,ΔL
d
表示负荷重分配攻击后负荷节点d的负荷测量值的改变量,且ΔL
d
为连续变量,Ω
D
表示所述电力系统的负荷节点的集合;(2)

τ
·
L
d
≤ΔL
d
≤τ
·
L
d
,d∈Ω
D
;其中,τ表示负荷测量值的改变量相对于负荷测量值的比值上限,L
d
表示负荷节点d的负荷测量值;(3)其中,v
L

l
和v
G

g
分别表示所述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l和发电机组g是否被选择为物理攻击对象的二进制变量,0表示被攻击,1表示不被攻击;r
L

l
和r
G

g
分别表示攻击所述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l和发电机组g消耗的物理攻击资源,R
max
表示物理攻击资源上限,Ω
L
表示所述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的集合,Ω
G
表示所述电力系统的发电机组的集合;(4)其中,表示子系统网络s的根节点r
s
的实际出力;(5)L
b
=1,P
b
=0,b∈Ω
s

B
,b≠r
s
;其中,L
b
表示子系统网络s的节点b的单位容量,P
b
表示子系统网络s的节点b的发电容量,Ω
s

B
表示子系统网络s的节点集合;(6)其中,f
l
表示输电线路l的SC潮流,Ω
s

L
表示子系统网络s的输电线路的集合,S(l)表示输电线路l的起始节点编号;(7)

(N
B

1)
·
y
l
≤f
l
≤(N
B

1)
·
y
l
,l∈Ω
L

其中,y
l
表示输电线路l是否断开的二进制变量,0表示断开,1表示不断开;N
B
表示电力系统的节点数;A(b,l)表示节点

线路关联矩阵A的第b行第l列元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协同攻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运行优化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其中,S
d
表示所述电力系统的负荷节点d的负荷削减量,Ω
D
表示所述电力系统的负荷节点的集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物理协同攻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运行优化调度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1)其中,和分别表示运行人员分析所测量的虚假负荷数据后确定的输电线路l的有功潮流、输电线路l的起始节点S(l)的相角和输电线路l的终止节点E(l)的相角的虚假值,B
l
表示输电线路l的电纳,Ω
L
表示所述电力系统的输电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茂生李旭涛刘海涛李宏强马鑫胡博薛飞李春燕杨慧彪周雷邵常政顾雨嘉任勇徐钽张汉花周杨涵吴玫蓉唐瞻文顾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