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70631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成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合成大麻素化合物含有一个羧基,具有潜在的进一步合成抗原的应用,在司法鉴定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在司法鉴定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在司法鉴定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成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合成大麻素化合物标准物质的制备与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合成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针对检材中微量、痕量物质的检测,基于抗体抗原反应的免疫分析法是现场检测中最常见、高效的检测手段。免疫分析法中关键的步骤之一是半抗原的合成,需要在抗原分子上进行改造,引入一个可以连接手臂的基团。
[0003]对手臂的引入应该尽可能保持抗原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结构信息,同时引入的步骤应该简洁高效,这一连有特殊基团的抗原分子,即为半抗原分子。
[0004]合成大麻素类化合物是一种成瘾性强的毒品,目前我国已经宣布全类列管该类化合物。合成大麻素分子结构简单,因此要制备合成大麻素类半抗原需要谨慎选择其手臂引入的位置。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合成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用于检测合成大麻素的含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大麻素检测时标准物质不易制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合成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0007][0008]Linker为单键,双键,三键,C0‑8的烃基,对苯基,间苯基,邻苯基,1,4

二乙烯基苯基,乙烯基苯基,乙炔基苯基,1,4

二乙炔基苯基,联苯基,1,4

亚甲基苯基或9,10

蒽基;
[0009]X、Y各自独立的为O,NH或无任何原子;r/>[0010]R1、R2各自独立的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10
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0
的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有1

3个杂原子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有1

3个杂原子的杂环基取代的甲基或乙基。
[0011]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合成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叔亮氨酸甲酯、5

溴戊酸甲酯和5

苯基吡咯
‑3‑
羧酸在4

二甲氨基吡啶催化下发生胺化、缩合反应,生成甲基保护的中间体;
[0013][0014](2)步骤(1)中的中间体与在弱碱性条件脱保护生成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化合物。
[0015][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有末端羧基的合成大麻素化合物,可以方便的通过后续酰胺化、酯化等反应连接蛋白制备抗原,是合成大麻素快速检测中所必备的技术之一。
附图说明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8]图1为实施例1中合成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的高分辨质谱图;
[0019]图2为实施例1中合成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的1H

NMR谱图;
[0020]图3为实施例1中合成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的
13
C

NMR谱图;
[0021]图4为实施例1中合成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的HPLC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3]实施例1
[0024]合成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25]在

20℃下,5

苯基吡咯
‑3‑
羧酸(187mg,1mmol)溶解于15mL无水无氧二氯甲烷,加入三乙胺(0.5mL),之后逐滴加入5

溴戊酸甲酯和(288mg,1.5mmol)的无水无氧二氯甲烷(25mL),搅拌并缓慢升温至室温,在室温保持12小时后加热至40℃并加热2小时。冷却后加入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加入150mL乙酸乙酯溶解后,硅藻土过滤除去不溶物,用30mL二氯甲烷

乙酸乙酯1:1溶液洗涤硅藻土,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旋转蒸发除去溶剂。中间体不经过进一步的纯化,溶解于5mL无水无氧二氯甲烷,加入4

二甲氨基吡啶(DMAP)(25mg,0.2mmol)、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955mg,5mmol)搅拌0.5小时后,于0℃加入叔亮氨酸甲酯(145mg,1mmol),回复至室温,搅拌反应48小时后,加入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加入150mL乙酸乙酯溶解后,硅藻土过滤除去不溶物,用30mL乙醚

乙酸乙酯1:1溶液洗涤硅藻土,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硅胶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4:1)得到甲基保护的中间体。中间体不经过进一步的纯化,溶解于5%氢氧化锂的甲醇

水1:1溶液,加热至60℃搅拌反应过夜。反应液用乙醚洗涤,水相用30%盐酸调节至pH=1,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固体晾干后用丙酮

石油醚重结晶,得合成大麻素半抗原
化合物,白色固体(248mg,60%)。
[0026]1H NMR(600MHz,Methanol

d4)δ7.52(d,J=2.0Hz,1H),7.45

7.38(m,4H),7.38

7.33(m,1H),6.59(d,J=2.0Hz,1H),4.57(s,1H),4.00(t,J=7.2Hz,2H),3.73(s,3H),2.15(t,J=7.3Hz,2H),1.64(p,J=7.4Hz,2H),1.43(p,J=7.4Hz,2H),1.05(s,9H).
13
C NMR(151MHz,Methanol

d4)δ176.99,173.53,167.46,136.74,134.03,130.25,129.74,128.85,126.57,119.08,109.17,61.80,52.28,48.35,35.58,34.13,31.57,27.24,22.88.(ESI/TOF)m/z:Calcd.for C
23
H
31
N2O5[M+H]+
415.2233;Found:415.2227.谱图见附图1,2,3,4。
[0027][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的大麻素半抗原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Linker为单键,双键,三键,C0‑8的烃基,对苯基,间苯基,邻苯基,1,4

二乙烯基苯基,乙烯基苯基,乙炔基苯基,1,4

二乙炔基苯基,联苯基,1,4

亚甲基苯基或9,10

蒽基;X、Y各自独立的为O,NH或无任何原子;R1、R2各自独立的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10
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0
的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