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外装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85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5
车辆外装件具有:主体部;加热线;插口,其一体形成于主体部;以及连接销,其一部分埋设于该插口。加热线延伸至插口的内部而与连接销接合。能够将电源插头插入于插口。车辆外装件构成为,经由电源插头以及连接销而进行针对加热线的通电。插口具有减薄部。热线的通电。插口具有减薄部。热线的通电。插口具有减薄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外装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外装件。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等车辆搭载有用于对车外的物体进行检测的收发毫米波等电磁波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朝向车外发送上述电磁波,接收与车外的物体接触而反射的上述电磁波(反射波)。上述传感器通过这种电磁波的收发而对车外的物体进行检测。在电磁波从车辆的上述传感器发送的方向的前方设置有能够使电磁波透过的树脂制的车辆外装件。作为这种车辆外装件,例如能举出车标、饰品以及标识。因车辆外装件而难以从车外看到传感器。
[0003]但是,如果冰雪附着于车辆外装件,则与此相伴而车辆外装件的电磁波的透过性下降。因此,如日本特开2020

5057号公报所示,考虑在车辆外装件的主体部配置加热线。加热线能够经由柔性印刷基板(FPC)而与电源连接。而且,经由FPC而进行加热线的通电,从而加热线发热而使得附着于车辆外装件的冰雪融化。由此,能够抑制因冰雪的附着而导致车辆外装件的电磁波的透过性下降的情况。
[0004]另外,为了更简单地将加热线与电源连接,还考虑了使用连接销。在该情况下,在车辆外装件的主体部一体地形成有从该主体部凸出的插口(socket)。连接销的一部分埋设于插口。加热线延伸至插口的内部,与上述连接销连接。能够将电源插头插入于插口。经由该电源插头以及连接销而将上述加热线与电源连接。由此,能够对加热线进行通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利用连接销而将上述车辆外装件的加热线与电源连接的情况下,必须相对于车辆外装件的主体部而一体地形成用于配置连接销的插口。这样必须在主体部形成插口,相应地车辆外装件的重量与此相应地增加。
[0006]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辆外装件具有:主体部;加热线,其配置于主体部;插口,其一体形成于主体部而从该主体部凸出;以及连接销,其一部分埋设于该插口。加热线延伸至插口的内部而与连接销接合。能够将电源插头插入于插口。车辆外装件构成为经由电源插头以及连接销而进行针对加热线的通电。插口具有减薄部。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表示车标以及传感器的斜视图。
[0008]图2是表示车标的主体部的下端部以及插口的剖面图。
[0009]图3是表示从图2的右侧观察主体部的装饰层及透明层的状态的主视图。
[0010]图4是表示从图2的右侧观察加热片材的状态的主视图。
[0011]图5是表示从图2的箭头A

A方向观察插口的连接销及其周围的状态的剖面图。
[0012]图6是表示从图5的下方观察板部与加热线接合前的插口的状态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参照图1~图6对车辆外装件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4]图1表示作为车辆外装件的车标1。图2表示车标1的下端部。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前部配置有传感器2。传感器2将用于检测车外的物体的毫米波等电磁波朝向车辆的前方发送,接收与车外的物体接触而反射的上述电磁波(反射波)。上述传感器2通过这种电磁波的收发而检测车外的物体。
[0015]车标1具有多个爪1a。车标1通过多个爪1a而安装于车辆的前部。车标1位于上述电磁波从传感器2发送的方向的前方,能够使电磁波透过。将车标1配置于传感器2的前方,从而能够通过该车标1而使得难以从车外看到传感器2。
[0016]如图2所示,车标1具有主体部3、插口4、连接销5以及加热片材6。下面,分别对主体部3、插口4、连接销5以及加热片材6的概要进行说明。
[0017][主体部3][0018]主体部3具有基材7、装饰层8、透明层9以及框部16。基材7由树脂形成为板状,能够使毫米波透过。基材7安装于车辆,一体地形成有上述爪1a(图1)。在基材7的前表面(图2的右表面),装饰层8以及透明层9沿着毫米波从传感器2发送的方向(图2的右方)按顺序配置。
[0019]图3表示从图2的右侧观察装饰层8以及透明层9的状态。透明层9由无色透明或有色透明的树脂形成,能够使毫米波透过。装饰层8具有图案区域8a以及背景区域8b,能够使毫米波透过。图案区域8a以及背景区域8b分别相对于车标1而位于例如图3所示的位置。上述图案区域8a以及背景区域8b用于使车标1具有美观性。
[0020]框部16(图2)由树脂形成。框部16沿基材7的外缘以环状延伸。框部16熔接于基材7以及透明层9。由此,通过框部16将基材7与透明层9连结。
[0021][加热片材6][0022]如图2所示,加热片材6配置于透明层9的前表面(图2的右表面)。加热片材6具有片材主体10以及加热线11、12。片材主体10由透明的树脂形成,能够使电磁波透过。加热线11、12配置于片材主体10的后表面(图2的左表面)。加热线11、12由因通电而发热的金属材料形成。
[0023]图4表示从图2的右侧观察加热片材6的状态。如图4所示,加热线11、12以互不相同的配线图案而配线。加热线11、12的端部在车标1的下端部汇集。如果通过通电而使得加热线11、12发热,则附着于车标1的冰雪融化。由此,能够抑制因冰雪的附着而导致车标1的电磁波的透过性下降的情况。
[0024][插口4][0025]如图2所示,插口4位于主体部3的基材7的下端部,相对于该基材7(主体部3)而一体地形成。插口4在从基材7的外缘的下端部朝向车内的方向、即朝向图2的左方凸出。在插口4的凸出方向的前端部4a形成有凹部13。能够将电源插头14插入于该凹部13。电源插头14与电源15连结。
[0026]在插口4的基端部4b、即插口4的比凹部13更靠近基材7的部位埋设有框部16。加热片材6的片材主体10以及加热线11、12延伸至插口4的基端部4b,以沿着框部16的状态而埋设于基端部4b。在插口4的基端部4b形成有减薄部17。减薄部17从凹部13的底部朝向框部16延伸。
[0027]插口4具有窗部18。窗部18位于插口4的基端部4b。窗部18朝向插口4的外部即图2的下方而敞开,并且与上述减薄部17连结。加热片材6的加热线11、12穿过插口4的基端部4b的内部而延伸至窗部18。利用由比插口4更软的树脂形成的止水部19将窗部18填埋。即,车标1具有将插口4的窗部18填埋的止水部19。
[0028][连接销5][0029]连接销5配置于插口4。连接销5具有板部5a以及端子5b。作为连接销5的一部分的板部5a埋设于插口4的基端部4b,将减薄部17与窗部18隔开。在板部5a形成有用于将减薄部17与窗部18连结的孔20。利用接合部21将加热线11、12的端部与板部5a接合。接合部21位于与窗部18对应的位置。
[0030]图5表示从图2的箭头A

A方向观察插口4的连接销5及其周围的状态。如图5所示,接合部21在利用止水部19将窗部18填埋之前,且在经由窗部18而使得加热线11、12的端部以及板部5a露出的状态下,将加热线11、12的端部钎焊于板部5a而形成。此外,关于连接销5的板部5a与加热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外装件,具有:主体部;加热线,其配置于所述主体部;插口,其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而从该主体部凸出;以及连接销,其一部分埋设于该插口,其中,所述加热线延伸至所述插口的内部而与所述连接销接合,能够将电源插头插入于所述插口,所述车辆外装件构成为,经由所述电源插头以及所述连接销而进行针对所述加热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谷幸藏饭村公浩高尾和希广濑明弘中野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