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天然氨基酸取代IL
‑
15的突变体、偶联物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制药领域,尤其涉及非天然氨基酸取代IL
‑
15的突变体、偶联物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白细胞介素
‑
15(IL15)是多种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功能多样的细胞因子,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受体(IL15R)发挥生物学功能。其能以高亲和力结合NK细胞膜表面或内环境中游离的IL15α受体(IL15Rα/s IL15Rα),并以中等亲和力与T细胞表面的IL2Rβ/IL2Rγ受体二聚体,分别激活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因此,IL15可以激活获得性免疫和固有免疫系统中的多种细胞,特别是CD8+T细胞和NK细胞,在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0003]由于上述作用,在过去的多年中,IL15被尝试应用到抗肿瘤和抗感染的治疗中,但是其很短的半衰期,很低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单独用药时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兴起,细胞因子与抗体和细胞治疗联用能够很大提高肿瘤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经非天然氨基酸取代的IL
‑
15的突变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天然氨基酸取代的位点包括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位或羧基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作为优选,所述非天然氨基酸取代的位点包括:第18位的丝氨酸、第20位的组氨酸、第26位的酪氨酸、第46位的谷氨酸、第79位的天冬酰胺氨酸、第80位的缬氨酸、第81位的苏氨酸、第83位的丝氨酸和/或第84位的甘氨酸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天然氨基酸带有正交反应活性基团;所述正交反应活性基团包括:羰基、氨氧基、肼基、酰肼基、氨基脲基、叠氮基、四嗪基、环丙烯或炔基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所述非天然氨基酸带有叠氮基、四嗪基、炔基、醛基、酮基和/或环丙烯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所述非天然氨基酸选自: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突变体,其特征在于,其具有:(1)、如SEQ ID NO:1至SEQ ID NO:9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2)、在如(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经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替换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序列;或(3)、与(1)或(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90%以上的序列。5.编码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突变体的核酸分子;作为优选,其具有:(4)、如SEQ ID NO:11至SEQ ID NO:19任一项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5)、如(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且与(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或(6)、与(4)或(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有80%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6.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酸分子。7.宿主,其特征在于,转化和/或转染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达载体。8.偶联物,其特征在于,经生物活性分子、细胞毒性药剂、水溶性聚合物、免疫刺激剂或免疫抑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偶联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突变体;作为优选,所述偶联采用的接头包括可断裂接头或不可断裂接头;作为优选,所述偶联采用如下方式:
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R1选自如权利要求2所述突变体的所述位点
‑
1位氨基残基,R2选自如权利要求2所述突变体的所述位点+1位氨基残基;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田光启,谭琳致,刘书磊,苏晔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