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569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塑料挤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包括:挤出组件,其包括储料腔,储料腔设于挤出腔正上方,储料腔内转动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绞龙,挤出腔内转动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绞龙,第一绞龙与第二绞龙方向相反,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间连接皮带,储料腔外套设两个第一存热板,挤出腔外套设两个第二存热板,第一存热板上的旋转座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二存热板上的旋转座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通过球型接头连接侧板。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吸收加热元件逸散出的多余热量,并利用多余热量对物料进行预加热,降低了挤出工序的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挤出
,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挤出装置主要将合成树脂或塑料进行加热熔化,并通过不同类型的模具对塑料进行浇筑成型转化为塑料制品。
[0003]现有技术中的塑料挤出装置大多将加热元件设于挤出管道侧壁内,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受热融化,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不对挤出管道处产生的余热进行收集,这些热量会自然散发入空气中,从而造成能量的损失,加大了生产的消耗,因此人们开始使用余热回收组件对这一部分余热进行利用。
[0004]现有的塑料挤出装置的余热回收组件大多通过液体循环完成,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对余热的回收利用率较低,还会因需要预设管道增加使用成本,而且管道存在破损风险,一旦较热的液体流出,会危害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0005]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吸收加热元件逸散出的多余热量,并利用多余热量对物料进行预加热,降低了挤出工序的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包括:侧板,其一侧设有挤出组件;挤出组件,其包括水平设置的挤出腔和储料腔,所述储料腔设于所述挤出腔的正上方,所述储料腔内转动设有可旋转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绞龙,所述挤出腔内转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绞龙,所述第一绞龙与所述第二绞龙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间连接有皮带,所述储料腔外套设有两个第一存热板,所述挤出腔外套设有两个第二存热板,第一存热板和第二存热板内均设有存热液体,第一存热板和第二存热板上均设有旋转座,第一存热板上的旋转座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二存热板上的旋转座转动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通过球型接头连接侧板。
[0008]根据本技术的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所述储料腔远离侧板的一端顶部设有上料管,所述储料腔靠近侧板的一端底部设有连通挤出腔的连通管。
[0009]根据本技术的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所述第一转轴穿出储料腔后连接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侧板上。
[0010]根据本技术的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所述第一存热板和所述第二存热板上均设有磁铁。
[0011]根据本技术的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上均套设有防烫套。
[0012]根据本技术的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所述第一存热板和所述第二存热板的外表面均覆设有隔热罩。
[001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通过设置驱动件、、第一转轴、第一绞龙、第二转轴、第二绞龙和皮带,使驱动件能够带动第一绞龙和第二绞龙同步反向旋转,从而完成物料的输送,降低了使用成本;通过设置第一存热板、第一连杆、第二存热板和第二连杆,能够吸收加热元件逸散出的多余热量,并利用多余热量对物料进行预加热,降低了塑料挤出工作的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吸收加热元件逸散出的多余热量,并利用多余热量对物料进行预加热,降低了挤出工序的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6]图3是图2的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在图中:1

侧板,11

支撑腿,2

挤出组件,21

挤出腔,22

储料腔,221

上料管,222

支撑块,223

连通管,23

第一转轴,231

第一绞龙,24

第二转轴,241

第二绞龙,25

第一存热板,251

第一连杆,252

磁铁,253

隔热罩,26

第二存热板,261

第二连杆,262

防烫套,27

驱动件,28

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参见图1~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包括侧板1和挤出组件2,侧板1竖直设置,侧板1一侧侧壁上设有挤出组件2。
[0020]参见图1~图3,挤出组件2包括挤出腔21、储料腔22、上料管221、支撑块222、连通管223、第一转轴23、第一绞龙231、第二转轴24、第二绞龙241、第一存热板25、第一连杆251、第二存热板26、第二连杆261、驱动件27和皮带28。挤出腔21和储料腔22均为水平设置的圆筒状管道,储料腔22设于挤出腔21正上方,挤出腔21一端连接侧板1,挤出腔21另一端设有收口,挤出腔21与储料腔22之间连接有支撑块222,挤出腔21侧壁内设有加热元件(图中未画出),物料在挤出腔21内运动的过程中,加热元件对物料进行加热使其融化。储料腔22远离侧板1的一端顶部设有上料管221,储料腔22靠近侧板1的一端底部设有连通挤出腔21的连通管223,储料腔22内转动设有第一转轴23,第一转轴23上设有第一绞龙231,第一转轴23能够带动第一绞龙231旋转,从而将储料腔22内的物料运送至连通管223处,第一转轴23穿出储料腔22后连接驱动件27,驱动件27设于侧板1上,驱动件27能够带动第一转轴23旋转。挤出腔21内转动设有第二转轴24,第二转轴24上设有第二绞龙241,第二转轴24能够带动第二绞龙241旋转,从而将挤出腔21内的物料运送至收口处,第一转轴23与第二转轴24间连接有皮带28,且第一绞龙231与第二绞龙241的方向相反,使驱动件27在带动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同步旋转时,挤出腔21和储料腔22内物料的运动方向相反。
[0021]参见图1~图3,挤出腔21外套设有两个第二存热板26,第二存热板26均为半圆柱状板,第二存热板26内部设有存热液体(如水、油等),第二存热板26能够吸收加热元件逸散出的多余热量,存热液体能够将多余热量保存起来。第二存热板26上转动连接有旋转座,旋转座上铰接有第二连杆261,第二连杆261另一端通过球型接头连接侧板1中部。储料腔22外套设有两个第一存热板25,第一存热板25内部设有存热液体,第二存热板26上转动连接有旋转座,旋转座上铰接有第一连杆251,第一连杆251另一端通过球型接头连接侧板1中部,第一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其一侧设有挤出组件;挤出组件,其包括水平设置的挤出腔和储料腔,所述储料腔设于所述挤出腔的正上方,所述储料腔内转动设有可旋转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绞龙,所述挤出腔内转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绞龙,所述第一绞龙与所述第二绞龙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间连接有皮带,所述储料腔外套设有两个第一存热板,所述挤出腔外套设有两个第二存热板,第一存热板和第二存热板内均设有存热液体,第一存热板和第二存热板上均设有旋转座,第一存热板上的旋转座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二存热板上的旋转座转动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通过球型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廷李石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新益华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