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支座免拆预埋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58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震支座免拆预埋件,包括: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和多个龙骨板,所述第二环形板环绕所述第一环形板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板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环形板与隔震支座的底板形状适配;多个龙骨板均匀分散在所述第一环形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板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龙骨板与所述第一环形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板围成振捣部,所述振捣部中可插设振捣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环形板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免拆预埋件与上、下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多了所述振捣装置的插设部位,且减小了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升下支墩的密实度和平整度,且下支墩浇筑、振捣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拆除,简化了施工工序。化了施工工序。化了施工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震支座免拆预埋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隔震支座免拆预埋件。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地震灾害多发频发,破坏性地震时有发生,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和改善民生。2021年7月,国务院公布《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达标要求及相关措施,对隔震减震技术使用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做出规定。
[0003]隔震支座在我国民建领域应用时间较短,现隔震支座下支墩主流施工工艺分为拆预埋板做法和不拆预埋板做法,其中前者施工步骤多、程序复杂,而预埋板为一次性耗材,使用后便拆除废弃与绿色施工要求不符,不及后者的资源利用率高,且后者将预埋板与下支墩浇筑为整体还可提高下支墩的抗压强度。但隔震支座的安装对下支墩的密实度及平整度要求较高,故不拆板做法对混凝土浇捣的要求较高,目前市面上的预埋板排气孔较少,振捣时易形成大面积板下气泡,降低平整度,且振捣装置从预埋板中央的浇筑孔插入混凝土中进行振捣,为避免碰触下支墩钢筋等部件,极易振捣不均,降低密实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隔震支座免拆预埋件。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震支座免拆预埋件,包括:
[0006]第一环形板;
[0007]第二环形板,环绕所述第一环形板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板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环形板与隔震支座的底板形状适配;
[0008]多个龙骨板,均匀分散在所述第一环形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板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龙骨板与所述第一环形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板围成振捣部,所述振捣部中可插设振捣装置;
[0009]其中,所述第二环形板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免拆预埋件与上、下结构连接。
[0010]具体的,所述第一环形板为圆环形。
[0011]具体的,所述龙骨板为长方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龙骨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
[0012]具体的,所述龙骨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宽度相同。
[0013]具体的,所述龙骨板设有4~8个。
[0014]具体的,所述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和所述龙骨板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30mm。
[0015]具体的,所述紧固件包括套筒、锚筋和螺栓,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底部,所
述锚筋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底部,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套筒螺接。
[0016]具体的,所述螺栓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设有橡胶垫。
[0017]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振捣部中可插设振捣装置,使得所述振捣装置在不碰触下支墩钢筋等部件的条件下,尽最大可能地充分振捣混凝土,提高下支墩的密实度;同时,所述免拆预埋件底面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不易形成气泡,对下支墩的平整度影响较小,可在浇筑、振捣后,直接进行混凝土面抹平及隔震支座的安装等后续工序,简化施工工序。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主视图。
[0022]图中:
[0023]1、第一环形板;2、第二环形板;3、龙骨板;4、振捣部;5、安装孔;6、套筒;7、锚筋;8、螺栓;9、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25]参考附图1

2,一种隔震支座免拆预埋件,包括:第一环形板1、第二环形板2、多个龙骨板3以及紧固件,第二环形板2环绕第一环形板1并与第一环形板1同轴设置;多个龙骨板3均匀分散在第一环形板1和第二环形板2之间,相邻的两个龙骨板3与第一环形板1和第二环形板2围成振捣部4,振捣部4中可插设振捣装置。第一环形板1的内周部围成的空腔可作为下支墩的混凝土浇筑孔,而在浇筑混凝土后,该浇筑孔与若干个振捣部4中均可插设所述振捣装置,使得所述振捣装置在不碰触下支墩钢筋等部件的条件下,尽最大可能地充分振捣混凝土,提高下支墩的密实度;同时,所述免拆预埋件底面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不易形成气泡,对下支墩的平整度影响较小,可在浇筑、振捣后,直接进行混凝土面抹平及隔震支座的安装等后续工序,简化施工工序。
[0026]由于所述免拆预埋件在运输、搬运和安装等环节中易受压变形,故第一环形板1最好设置为圆环形,龙骨板3与第一环形板1设置为相同宽度,以保证在较大程度地减小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的同时,所述免拆预埋件能均匀分散所受压力,抵抗中心正弯矩,提升所述免拆预埋件的抗冲击能力和抗形变能力。同时,为保证所述免拆预埋件的刚度,第一环形板1、第二环形板2和龙骨板3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30mm;为降低下支墩表面的抹平难度,可将第一环形板1、第二环形板2和龙骨板3设置为相同的厚度。
[0027]参考附图3

4,第二环形板2应与隔震支座的底板形状适配,目前市面上隔震支座的底板有方形和圆形的,故第二环形板2可适应性地设置为方形的或圆形的。
[0028]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龙骨板3选用长方形板,第一环形板1的内径和龙骨板3的长度按现场施工要求进行精密计算,将第一环形板1和第二环形板2连接在龙骨板3长度方
向上的两端部,以合理增大振捣部4的面积,实现充分振捣。同时,为实现上述目标,龙骨板3的不宜设置过多过密,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及防震支座的底板形状,龙骨板3可设置4~8个。
[0029]第二环形板2上设有多个安装孔5,紧固件安装在安装孔5上,紧固件包括套筒6、锚筋7和螺栓8,套筒6设置在安装孔5底部,锚筋7设置在套筒6的底部,螺栓8穿过安装孔5与套筒6螺接。施工时,锚筋7远离第二环形板2的一端与下支墩钢筋笼焊接,以将所述免拆预埋件与下部结构连接固定,下支墩初凝后、终凝前,取下螺栓8,将隔震支座吊装好,再拧上螺栓8,可将下支墩、所述免拆预埋件与隔震支座连接固定。较优的,螺栓8和安装孔5之间还可设置橡胶垫9,来增强连接紧密性。
[0030]实施例1:
[0031]参考附图1

2,一种隔震支座免拆预埋件,包括:第一环形板1、第二环形板2、8个龙骨板3以及多个紧固件。第一环形板1、第二环形板2和龙骨板3的厚度均为40mm;第一环形板1为圆环形,其内径为250mm,宽度为60mm;第二环形板2的外周部为方形,该方形的边长为900mm,第二环形板2环绕第一环形板1并与第一环形板1同轴设置;龙骨板3为长方形板,其宽度与第一环形板1的宽度相同,第一环形板1和第二环形板2分别连接在龙骨板3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8个龙骨板3均匀分散在第一环形板1和第二环形板2之间,相邻的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支座免拆预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环绕所述第一环形板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板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环形板与隔震支座的底板形状适配;多个龙骨板,均匀分散在所述第一环形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板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龙骨板与所述第一环形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板围成振捣部,所述振捣部中可插设振捣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环形板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免拆预埋件与上、下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震支座免拆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板为圆环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震支座免拆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板为长方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龙骨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蟒张勇谷明亮喻溢华裴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