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螺旋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33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螺旋输送机,包括:输送模块,包括用以提供密闭输送空间的料槽、设置于所述进料口下方的以推动物料前进的螺旋叶片以及设置于螺旋叶片下方远离进料口一侧的出料口;驱动模块,包括与所述螺旋叶片相连的以传递转动力矩的驱动转轴和与所述驱动转轴相连的驱动电机;感应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料口处以对输出的物料的粒径进行检测的粒径传感器和设置于料槽下方的外壳上的以对若干料槽底部压力进行检测的若干压力传感器;中控模块,用以根据所述粒径传感器检测和计算出的物料平均粒径的变化量将驱动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一对应转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输送效率和输送质量的提高。明实现了输送效率和输送质量的提高。明实现了输送效率和输送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螺旋输送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螺旋输送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螺旋输送机存在螺旋叶片较严重的磨损,但是对于螺旋叶片的磨损程度的实时检测的技术手段有限,并且在对物料进行输送时,难以保持输送效率和输送质量的平衡。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230296A公开了一种螺旋输送机,包括搅拌仓以及与搅拌仓连通的螺旋输送壳体,螺旋输送壳体中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输送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螺旋输送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使高压气体进入的第一进气口;由此可见,所述螺旋输送机存在由于螺旋叶片与料槽之间的磨损导致出现的空隙对于输送效率和输送质量的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螺旋输送机,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由于螺旋叶片与料槽之间的磨损导致出现的空隙对于输送效率和输送质量的影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螺旋输送机,包括:输送模块,用以将物料由进料口输送至对应出料位置处,包括用以提供密闭输送空间的料槽、设置于所述进料口下方的以推动物料前进的螺旋叶片以及设置于螺旋叶片下方远离进料口一侧的出料口,其中,所述料槽下方远离进料口一侧还设置有用以对出料量进行辅助调节的活门;驱动模块,其与所述输送模块相连,包括与所述螺旋叶片相连的用以传递转动力矩的驱动转轴和与所述驱动转轴相连的驱动电机;感应模块,其分别与所述输送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相连,用以对物料输送过程中的对应参数进行检测,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料口处以对输出的物料的粒径进行检测的粒径传感器和设置于料槽下方的外壳上的以对若干料槽底部压力进行检测的若干压力传感器;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输送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以及所述感应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所述粒径传感器检测和计算出的物料平均粒径的变化量将驱动电机转速调降至第一对应转速,以及,根据各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若干压力检测值中的压力波峰数量将驱动电机转速二次调升至第二对应转速,以及,根据单位时长出料量将活门开启面积调升至对应开启面积,以及,根据若干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未出现压力波峰位置检测点的压力将进料口的进料速度调节至对应进料速度。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输送模块输送物料时控制粒径传感器对出料口在单位时长内输出的物料粒径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物料平均粒径和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以及,根据所述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确定针对料槽和螺旋叶片的磨损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第一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粒径变化量条件下判定料槽和螺旋叶片的磨损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粒径变化量条件下判定所述料槽和所述螺旋叶片的磨损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通过计算所述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的差值将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调节至第一对应转速;第三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粒径变化量条件下初步判定料槽内部存在堵塞,统计出料口的单位时长出料量以对所述料槽内部是否存在堵塞进行二次判定;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粒径变化量条件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所述预设第二粒径变化量条件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大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平均粒径变化量;所述预设第三粒径变化量条件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大于预设第二平均粒径变化量;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平均粒径变化量。
[0007]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的计算公式为:其中,R
a
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R
x
为物料平均进料粒径,r
n
为第n次检测到的物料粒径,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粒径变化量条件下根据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的差值确定针对驱动电机转速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第一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粒径变化量差值条件下将所述驱动电机转速调节至预设驱动电机转速;第二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粒径变化量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电机转速调节系数将所述驱动电机转速调降至第一转速;第三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粒径变化量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电机转速调节系数将所述驱动电机转速调降至第二转速;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粒径变化量差值条件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二粒径变化量差值条件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平均粒径变化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三粒径变化量差值条件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平均粒径变化量差值;其中,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差值小于预设第二平均粒径变化量差值,预设第一电机转速调节系数小于预设第二电机转速调节系数。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粒径变化量条件下根据单位时长出料量确定料槽内部是否存在堵塞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第一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出料量条件下二次判定料槽内部不存在堵塞;第二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出料量条件下二次判定料槽内部存在堵塞,通过计算单位时长出料量与预设第一出料量的差值将活门开启面积调节至对
应开启面积;第三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出料量条件下判定输送模块存在设备故障并发出针对输送模块的设备故障检修通知;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出料量条件为,单位时长出料量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出料量;所述预设第二出料量条件为,单位时长出料量大于预设第一出料量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出料量;所述预设第三出料量条件为,单位时长出料量大于预设第二出料量;其中,预设第一出料量小于预设第二出料量。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出料量条件下根据单位时长出料量与预设第一出料量的差值确定针对活门开启面积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第一类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出料量差值条件下将所述活门开启面积调节至预设活门开启面积;第二类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出料量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开启面积调节系数将所述活门开启面积调升至第一开启面积;第三类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出料量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开启面积调节系数将所述活门开启面积调升至第二开启面积;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出料量差值条件为,单位时长出料量与预设第一出料量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出料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二出料量差值条件为,单位时长出料量与预设第一出料量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出料量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出料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三出料量差值条件为,单位时长出料量与预设第一出料量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出料量差值;其中,预设第一出料量差值小于预设第二出料量差值,预设第一开启面积调节系数小于预设第二开启面积调节系数。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若干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若干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模块,用以将物料由进料口输送至对应出料位置处,包括用以提供密闭输送空间的料槽、设置于所述进料口下方的以推动物料前进的螺旋叶片以及设置于螺旋叶片下方远离进料口一侧的出料口,其中,所述料槽下方远离进料一侧还设置有用以对出料量进行辅助调节的活门;驱动模块,其与所述输送模块相连,包括与所述螺旋叶片相连的用以传递转动力矩的驱动转轴和与所述驱动转轴相连的驱动电机;感应模块,其分别与所述输送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相连,用以对物料输送过程中的对应参数进行检测,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料口处以对输出的物料的粒径进行检测的粒径传感器和设置于料槽下方的外壳上的以对若干料槽底部压力进行检测的若干压力传感器;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输送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以及所述感应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所述粒径传感器检测和计算出的物料平均粒径的变化量将驱动电机转速调降至第一对应转速,以及,根据各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若干压力检测值中的压力波峰数量将驱动电机转速二次调升至第二对应转速,以及,根据单位时长出料量将活门开启面积调升至对应开启面积,以及,根据若干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未出现压力波峰位置检测点的压力将进料口的进料速度调节至对应进料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输送模块输送物料时控制粒径传感器对出料口在单位时长内输出的物料粒径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物料平均粒径和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以及,根据所述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确定针对料槽和螺旋叶片的磨损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第一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粒径变化量条件下判定料槽和螺旋叶片的磨损程度在允许范围内;第二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粒径变化量条件下判定所述料槽和所述螺旋叶片的磨损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通过计算所述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的差值将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调节至第一对应转速;第三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粒径变化量条件下初步判定料槽内部存在堵塞,统计出料口的单位时长出料量以对所述料槽内部是否存在堵塞进行二次判定;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粒径变化量条件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所述预设第二粒径变化量条件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大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平均粒径变化量;所述预设第三粒径变化量条件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大于预设第二平均粒径变化量;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平均粒径变化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的计算公式为:其中,R
a
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R
x
为物料平均进料粒径,r
n
为第n次检测到的物料粒
径,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粒径变化量条件下根据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的差值确定针对驱动电机转速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第一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粒径变化量差值条件下将所述驱动电机转速调节至预设驱动电机转速;第二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粒径变化量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电机转速调节系数将所述驱动电机转速调降至第一转速;第三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粒径变化量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电机转速调节系数将所述驱动电机转速调降至第二转速;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粒径变化量差值条件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二粒径变化量差值条件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平均粒径变化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三粒径变化量差值条件为,物料平均粒径变化量与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平均粒径变化量差值;其中,预设第一平均粒径变化量差值小于预设第二平均粒径变化量差值,预设第一电机转速调节系数小于预设第二电机转速调节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粒径变化量条件下根据单位时长出料量确定料槽内部是否存在堵塞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第一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出料量条件下二次判定料槽内部不存在堵塞;第二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出料量条件下二次判定料槽内部存在堵塞,通过计算单位时长出料量与预设第一出料量的差值将活门开启面积调节至对应开启面积;第三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出料量条件下判定输送模块存在设备故障并发出针对输送模块的设备故障检修通知;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出料量条件为,单位时长出料量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出料量;所述预设第二出料量条件为,单位时长出料量大于预设第一出料量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出料量;所述预设第三出料量条件为,单位时长出料量大于预设第二出料量;其中,预设第一出料量小于预设第二出料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出料量条件下根据单位时长出料量与预设第一出料量的差值确定针对活门开启面积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第一类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出料量差值条件下将所述活门开启面积调节至预设活门开启面积;第二类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出料量差值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强李飞宁娜娜
申请(专利权)人:昌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