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及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496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滑坡边坡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及建造方法。在抗滑桩浇筑施工之前分别在抗滑桩的桩截面前后侧分别预留若干个前侧补强孔和后侧补强孔,前侧补强孔与后侧补强孔内均设置有三根钢筋;抗滑桩的顶部前侧1m范围内设置有锚具斜面,锚具斜面上开设有预留孔,预留孔内可拆卸连接有OVM型锚具,OVM型锚具伸入预留孔内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预应力锚索,OVM型锚具在靠近预应力锚索的一端套设有弹簧,弹簧远离预应力锚索的一端与OVM型锚具固定连接,弹簧靠近预应力锚索的一端与预应力锚索的端部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延长抗滑桩的使用寿命,减少抗滑桩加固的材料,并降低了施工的费用。并降低了施工的费用。并降低了施工的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及建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滑坡边坡防治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及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但对正在活动的滑坡打桩阻滑需要慎重,以免因震动而引起滑动。
[0003]抗滑桩对滑坡体的作用是利用抗滑桩插入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锚固力)平衡滑动体的推力,增加其稳定性。当滑坡体下滑时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桩前滑体达到稳定状态。根据滑体的厚薄、推力大小、防水要求及施工条件等常选用钢筋混凝土桩。抗滑桩埋入地层以下深度,按一般经验,软质岩层中锚固深度为设计桩长的三分之一;硬质岩中为设计桩长的四分之一;土质滑床中为设计桩长的二分之一。当土层沿基岩面滑动时,锚固深度也有采用桩径的2

5倍。抗滑桩的布置形式有相互连接的桩排,互相间隔的桩排,下部间隔、顶部连接的桩排,互相间隔的锚固桩等。桩柱间距一般取桩径的3

5倍,以保证滑动土体不在桩间滑出为原则。
[0004]目前受到自然条件变化,极端强降雨或地震作用下经常引发抗滑桩抗弯拉强度不足,导致抗滑桩被剪断或者倾斜等问题,鉴于此,考虑未来极端自然条件作用下诱发滑坡推力陡增,现有抗滑桩无法抵御增加的滑坡推力,其次,由于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占用最佳治理位置,开展其它相应技术手段加固十分困难,且加固效果欠佳,对此,研究提出如何在原有的抗滑桩基础上开展补强措施,解决支挡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及建造方法,先从提高抗滑桩的抗弯拉强度入手,抗滑桩横截面后侧通常为受拉作用,为平衡受力,选择截面后侧两端位置预留后侧补强孔,可保证受拉钢筋插入后,并用水泥砂浆灌注,确保抗拉强度;而抗滑桩横截面前侧通常为受压作用,为平衡受力,选择截面前侧两端位置预留前侧补强孔,可保证受拉钢筋插入后,再用水泥砂浆灌注,确保抗拉压强度;再在抗滑桩的桩顶、桩中部开设预留孔,为抗滑桩桩体提供较大的锚拉力,提高抗滑桩的抗剪性能,使抗滑桩由被动加固变为主动加固;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延长抗滑桩的使用寿命,减少抗滑桩加固的材料,并降低了施工的费用,为传统抗滑桩补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包括在抗滑桩浇筑施工之前分别在抗滑桩的桩截面前后侧分别预留若干个前侧补强孔和后侧补强孔,所述前侧补强孔与所述后侧补强孔内均设置有三根钢筋;所述抗滑桩的顶部前侧1m范围内设置有锚具斜面,所述锚具斜面上开设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内可拆卸连接有OVM型锚具,所述OVM型锚具伸入所述预留孔内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预应力锚索,所述OVM型锚具在靠近
所述预应力锚索的一端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预应力锚索的一端与所述OVM型锚具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靠近所述预应力锚索的一端与所述预应力锚索的端部抵接。
[0007]优选的,所述锚具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锚具斜面和所述预应力锚索的水平夹角相等。
[0008]优选的,所述前侧补强孔、所述后侧补强孔对称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预留孔、所述前侧补强孔、所述后侧补强孔内均灌注水泥砂浆。
[0010]一种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在抗滑桩浇筑施工之前分别在抗滑桩桩截面前后侧预留若干个前侧补强孔和后侧补强孔;
[0012]S2.前侧补强孔和后侧补强孔内均设置有三根钢筋;
[0013]S3.往前侧补强孔和后侧补强孔内灌注水泥砂浆;
[0014]S4.在抗滑桩顶部前侧1m范围内开设有预留孔;
[0015]S5.在预留孔内安装OVM型锚具、弹簧和预应力锚索;
[0016]S6.往预留孔内灌注水泥砂浆;
[0017]S7.进行张拉和封锚工作。
[0018]优选的,步骤S1中的前侧补强孔和后侧补强孔的直径均为8

10cm且开孔深度均为抗滑桩锚固段长度的1/3。
[0019]优选的,步骤S2中的钢筋直径均为32mm,前侧补强孔和后侧补强孔的内壁分别与钢筋之间留有间隙。
[0020]优选的,步骤S3中的水泥砂浆的强度不小于C40,并在水泥砂浆内加入水泥剂量5%的膨胀剂。
[0021]优选的,步骤S4中的预留孔开设在距抗滑桩桩顶位置0.8m和受荷段中部位置,且预留孔的直径为10cm,预留孔内设置有若干根钢绞线。
[0022]优选的,步骤S4中的预留孔孔径的水平夹角为18
°

[002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补强,一方面,沿抗滑桩前后侧分别开设若干个前侧补强孔和后侧补强孔,用来承担抗滑桩桩体抗弯拉强度补强,另一方面,在抗滑桩的桩顶、桩中部开设预留孔,为抗滑桩桩体提供较大的锚拉力,提高抗滑桩的抗剪性能,使抗滑桩由被动加固变为主动加固;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延长抗滑桩的使用寿命,减少抗滑桩加固的材料,并降低了施工的费用,为传统抗滑桩补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放大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滑面;2、预应力锚索;3、后侧补强孔;4、前侧补强孔;5、原有箍筋;6、原有受力主筋;7、OVM型锚具;8、弹簧;9、锚具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3]参照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本专利技术在抗滑桩设计和施工期间,基于抗滑桩桩体,预防将来滑坡推力的增加,导致抗滑桩抗滑能力不足,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对抗滑桩进行补强。
[0034]一方面,为了增加抗滑桩桩体的抗弯拉强度,在抗滑桩浇筑施工之前分别在抗滑桩桩截面前后侧预留的若干个前侧补强孔4和后侧补强孔3,因抗滑桩锚固段靠近抗滑桩桩底部的抗弯拉要求较低,前侧补强孔4和后侧补强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抗滑桩浇筑施工之前分别在抗滑桩的桩截面前后侧分别预留若干个前侧补强孔(4)和后侧补强孔(3),所述前侧补强孔(4)与所述后侧补强孔(3)内均设置有三根钢筋;所述抗滑桩的顶部前侧1m范围内设置有锚具斜面(9),所述锚具斜面(9)上开设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内可拆卸连接有OVM型锚具(7),所述OVM型锚具(7)伸入所述预留孔内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预应力锚索(2),所述OVM型锚具(7)在靠近所述预应力锚索(2)的一端套设有弹簧(8),所述弹簧(8)远离所述预应力锚索(2)的一端与所述OVM型锚具(7)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靠近所述预应力锚索(2)的一端与所述预应力锚索(2)的端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斜面(9)的倾斜角度与所述锚具斜面(9)和所述预应力锚索(2)的水平夹角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补强孔(4)、所述后侧补强孔(3)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所述前侧补强孔(4)、所述后侧补强孔(3)内均灌注水泥砂浆。5.一种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建造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预留后期补强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抗滑桩浇筑施工之前分别在抗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洪璐郑佳乐杨芮李芳军曹佳兴侯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