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胜雄专利>正文

保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476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暖装置,包括发热装置、控制装置和电源,还包括档位加热控制电路、加热驱动电路和温度自动控制电路;发热装置为碳纤维,发热装置通过驱动电路与加热控制电路连接;温度自动控制电路与加热驱动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保暖装置安全,保暖效果好,不易老化、断裂,广泛应用于衣服、被褥等保暖,适合不同人群在不同环境中使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一种及保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保暖衣或被褥的保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保暖衣很多,如采用一些热的不良导体制成衣服,将人体和寒冷的环境热传递隔离,使人体和环境的热传递不易进行,从而达到保暖御寒的作用。这种衣服在一般的环境中对人体有很好的保暖作用,但在环境温度很低的情况下,很难起到保暖的作用。于是,人们开始象在家里开空调或暖气的方式,在衣服上装加热装置,如申请号为01126775.5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热防治感冒保暖衣或衣领,通过在衣层或衣领中装电热材料,并通过导线、调节开关和电源连接。这种在衣服的各个部位安装电热丝给衣服加热的装置只是保暖衣的雏形,其在技术现实应用中很难实现。这种保暖衣可能由于温度过高,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或者温度过低,达不到保暖的作用。而且,这种保暖衣可能因为电热丝漏电,有触电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保暖效果好、不易老化、断裂的保暖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暖装置,包括发热装置、控制装置和电源,还包括档位加热控制电路、加热驱动电路和温度自动控制电路;发热装置为碳纤维,发热装置通过驱动电路与加热控制电路连接;温度自动控制电路与加热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的保暖装置还包括档位加热指示电路,档位加热指示电路与档位加热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保暖装置还包括稳压电路,电源通过稳压电路后给保暖装置供电。所述的电源为高容量锂电池。所述的档位加热控制电路主要由芯片IC1(型号为4017)组成,芯片IC1的输出脚2分成两个回路,一回路与档位加热指示电路的LED3连接,另一回路经电阻R13后与加热驱动电路的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芯片IC1的输出脚4分成两个回路,一回路与档位加热指示电路的LED2连接,另一回路经电阻R12后与加热驱动电路的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芯片IC1的输出脚7分成两个回路,一回路与加热指示电路的LED1连接,另一回路经电阻R10后与加热驱动电路的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控制装置为一按键开关,一端与芯片IC1的脚16连接,另一端与脚14连接;加热驱动电路为两个,主要由三极管和电阻组成;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15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Q7的发射极与Q9的基极连接,Q7和Q9的集电极连接并与发热装置1连接构成加热驱动电路1;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个回路,一路经NP接法的二极管D1后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一路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种经电阻R16后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Q8的发射极与Q10的基极连接,Q8的集电极与Q10的集电极连接并与发热装置2连接构成发热驱动电路2;温度自动控制电路包括热传感器RT1和芯片IC2(型号为LM393),芯片IC2脚4与脚6之间并联有电容C2和电阻R2,脚6同时与热传感器RT1的对应端连接,芯片IC2的脚4与脚5之间并联有电容C5和R5;芯片IC2的脚7分三个回路,一个回路经电阻R6后与脚5连接并经电阻R4后与电源连接,一个回路经电阻R8后与电源连接,另一路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另一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Q4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11与电源连接,同时与热传感器RT1的对应端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技术的保暖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发热材料选用碳纤维,发热效率高;2、电阻值变化小,只有2%的变化,适合低温、低电压启动,温度分布均匀且温度恒定;3、碳纤维可随意折叠,不会断裂,且质量轻,不会伤害人体或者增加负担;4、采用温度自动控制电路,可将湿度范围设置在人体温度的正常范围内,如三十五摄氏度到四十二摄氏度之间,不会伤害到人体;5、设置档位加热控制电路和档位加热指示电路,使人们可根据需要调节,适用于不同人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在保暖衣上的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保暖装置,包括发热装置、控制装置和电源,还包括档位加热控制电路、加热驱动电路和温度自动控制电路,档位加热指示电路和稳压电路。发热装置为碳纤维,发热装置通过驱动电路与加热控制电路连接。温度自动控制电路与加热驱动电路连接;档位加热指示电路与档位加热控制电路连接;高容量锂电池电源通过稳压电路后给保暖装置供电。所述的档位加热控制电路主要由芯片IC1(型号为4017)组成,芯片IC1的输出脚2分成两个回路,一回路与档位加热指示电路的LED3连接,另一回路经电阻R13后与加热驱动电路的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芯片IC1的输出脚4分成两个回路,一回路与档位加热指示电路的LED2连接,另一回路经电阻R12后与加热驱动电路的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芯片IC1的输出脚7分成两个回路,一回路与加热指示电路的LED1连接,另一回路经电阻R10后与加热驱动电路的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控制装置为一按键开关,一端与芯片IC1的脚16连接,另一端与脚14连接;加热驱动电路为两个,主要由三极管和电阻组成;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15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Q7的发射极与Q9的基极连接,Q7和Q9的集电极连接并与发热装置1的连接构成加热驱动电路1;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个回路,一路经NP接法的二极管D1后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一路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种经电阻R16后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Q8的发射极与Q10的基极连接,Q8的集电极与Q10的集电极连接并与发热装置2连接构成发热驱动电路2;温度自动控制电路包括热传感器RT1和芯片IC2(型号为LM393),芯片IC2脚4与脚6之间并联有电容C2和电阻R2,脚6同时与热传感器RT1的对应端连接,芯片IC2的脚4与脚5之间并联有电容C5和R5;芯片IC2的脚7分三个回路,一个回路经电阻R6后与脚5连接并经电阻R4后与电源连接,一个回路经电阻R8后与电源连接,另一路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另一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发射极和Q4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11与电源连接,同时与热传感器RT1的对应端连接。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保暖装置应用于保暖衣中的布置图,图形外轮廓为衣服的展开图,1为档位指示电路的三个指示灯,2为控制电路的控制开关,3为集档位加热控制装置、加热驱动电路、稳压电路、温度自动控制电路于一体的装置,4为发热装置2,5为发热装置1,6为热传感器RT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1、插入两枚高容量锂电池,保暖衣发热装置进入待工作状态。2、用手按一次控制装置开关SW1,芯片IC1(型号为4017)的脚2输出高电平,红色发光管)5,电路进入高温档。此时三极管Q6导通,三极管Q7、Q9和Q8、Q10同时导通,碳纤维发热线EH1和EH2都开始工作。3、按第二次控制装置开关SW1,芯片IC1的脚4输出高电平,此时绿灯亮,电路进入中温档。三极管Q5导通,三极管Q7,Q9和Q8、Q10都导通,发热线EH1和EH2都工作。同时,芯片IC2(型号为LM393)组成的温度控制电路根据热传感器RT1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暖装置,包括发热装置、控制装置和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档位加热控制电路、加热驱动电路和温度自动控制电路;发热装置为碳纤维,发热装置通过驱动电路与加热控制电路连接;温度自动控制电路与加热驱动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雄
申请(专利权)人:陈胜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