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47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涉及新风技术领域,包括外部组件所述外部组件的左侧活动安装有过滤装置,所述外部组件的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冷凝器装置,所述冷凝器装置的右侧后方固定安装有压缩机机构,所述压缩机机构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恒温器,所述恒温器的右侧且位于外部组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蒸发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的过滤装置,通过设置的过滤板和易拆卸组件,使得能够通过螺栓和螺母将过滤板拆卸下来,以此能够将该过滤板拿下清洗,安装的冷凝器装置,通过设置的散热组件、冷却水组件和喷雾降温组件,使得能够通过冷却水罐中的冷却水经过喷水管将水喷洒在散热片上,能够更好的为散热片降温。散热片降温。散热片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新风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

技术介绍

[0002]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其新风通过内部的其他机构将室内的空气带给室内,并达到除湿降温的功能,对此,提出了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
[0003]现有技术中,提出来公开号为CN205227630U,公开日为2016年5月11日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包括制冷系统A和制冷系统B;制冷系统A包括压缩机、膨胀阀、第一蒸发器、溶液-制冷机换热板、溶液散热单元;制冷系统B含有压缩机二、膨胀阀二、电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二、第二蒸发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新风先经过制冷系统A中第一蒸发器进行预冷预除湿,预处理后的新风通过制冷系统B中的第二蒸发器被进一步降温除湿,干燥低温的新风经过第一冷凝器升温至送风点送入室内。
[0004]为了解决冷凝器散热降温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单独的风机进行通风散热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高温高热热量不能够快速及时的散发出去情况,进而导致冷凝器内部元件损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包括外部组件,所述外部组件的左侧活动安装有过滤装置,所述外部组件的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冷凝器装置,所述冷凝器装置的右侧后方固定安装有压缩机机构,所述压缩机机构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恒温器,所述恒温器的右侧且位于外部组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蒸发器组件。
[0008]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设置在外部组件的左侧,所述过滤板的左侧靠近四角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易拆卸组件。
[0009]所述冷凝器装置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外部组件的左侧内部,所述散热组件的后侧且位于外部组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组件,所述冷却水组件的底部且位于散热组件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喷雾降温组件。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部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四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与顶盖盒的底部活动连接。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易拆卸组件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设置在过滤板的左侧外部,所述第一螺母内壁与螺栓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外壁且位于第一螺母的左侧均活动连接有紧固片,所述螺栓的外壁且位于紧固片的左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冷凝器主体,所述冷凝器主体设置在底板的左侧顶部,所述冷凝器主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冷凝器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片。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冷却水组件包括冷却水罐,所述冷却水罐设置在冷凝器主体的后侧,所述冷却水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水管,且横水管延伸至冷凝器主体的上方,所述横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水管,所述喷雾降温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竖水管的下方外壁上,所述连接板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喷雾外壳,所述喷雾外壳上开设有喷水孔。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缩机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左侧后方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制冷机。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蒸发器主体,所述蒸发器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风管。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7]1、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在该装置上安装了一种过滤装置,通过设置的过滤板和易拆卸组件,使得能够通过螺栓和螺母将过滤板拆卸下来,以此能够将该过滤板拿下清洗,拆卸与安装便利。
[0018]2、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在该装置上安装了一种冷凝器装置,通过设置的散热组件、冷却水组件和喷雾降温组件,使得能够通过冷却水罐中的冷却水经过喷水管将水喷洒在散热片上,能够更好的为散热片降温。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为图2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为图3的喷雾降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
[0024]图中:1、外部组件;2、过滤装置;3、冷凝器装置;4、压缩机机构;5、恒温器;6、蒸发器组件;11、底板;12、凹槽;13、顶盖盒;21、过滤板;22、易拆卸组件;a1、第一螺母;a2、紧固片;a3、第二螺母;a4、螺栓;31、散热组件;32、冷却水组件;33、喷雾降温组件;b1、冷凝器主体;b2、风机;b3、散热片;c1、冷却水罐;c2、横水管;c3、竖水管;d1、喷雾外壳;d2、连接板;d3、喷水孔;41、底座;42、压缩机;43、连接管;44、制冷机;61、蒸发器主体;62、出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包括外部组件1,外部组件1的左侧活动安装有过滤装置2,外部组件1的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冷凝器装置3,冷凝器装置3的右侧后方固定安装有压缩机机构4,压缩机机构4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恒温器5,恒温器5的右侧且位于外部组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蒸发器组件6。
[0026]外部组件1包括底板11,底板11的顶部四周开设有凹槽12,凹槽12的内部与顶盖盒13的底部活动连接。
[0027]过滤装置2包括过滤板21,过滤板21设置在外部组件1的左侧,过滤板21的左侧靠近四角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易拆卸组件22,易拆卸组件22包括第一螺母a1,第一螺母a1设置在过滤板21的左侧外部,第一螺母a1内壁与螺栓a4的外壁均螺纹连接,螺栓a4的外壁且位于第一螺母a1的左侧均活动连接有紧固片a2,螺栓a4的外壁且位于紧固片a2的左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a3,在该装置上安装了一种过滤装置2,通过设置的过滤板21和易拆卸组件22,使得能够通过螺栓a4和螺母将过滤板21拆卸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包括外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组件(1)的左侧活动安装有过滤装置(2),所述外部组件(1)的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冷凝器装置(3),所述冷凝器装置(3)的右侧后方固定安装有压缩机机构(4),所述压缩机机构(4)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恒温器(5),所述恒温器(5)的右侧且位于外部组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蒸发器组件(6);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过滤板(21),所述过滤板(21)设置在外部组件(1)的左侧,所述过滤板(21)的左侧靠近四角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易拆卸组件(22);所述冷凝器装置(3)包括散热组件(31),所述散热组件(31)设置在外部组件(1)的左侧内部,所述散热组件(31)的后侧且位于外部组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组件(32),所述冷却水组件(32)的底部且位于散热组件(3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喷雾降温组件(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组件(1)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顶部四周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内部与顶盖盒(13)的底部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风通过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拆卸组件(22)包括第一螺母(a1),所述第一螺母(a1)设置在过滤板(21)的左侧外部,所述第一螺母(a1)内壁与螺栓(a4)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所述螺栓(a4)的外壁且位于第一螺母(a1)的左侧均活动连接有紧固片(a2),所述螺栓(a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燕安曾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米珂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