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吲哚类异味的抑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30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吲哚类异味的抑制剂,包括酯类香料和溶剂,所述酯类香料的质量分数为0.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吲哚类异味的抑制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臭剂、芳香剂、异味抑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吲哚类异味的抑制剂。

技术介绍

[0002]厕所、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一些发酵工厂等会产生的恶臭气体。恶臭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七大公害之一。国家标准GB14554

93将恶臭定义为: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其主要成分为:氨类等含氮化合物,硫化氢、硫醇等含硫化合物,以及醛类、酮类、脂肪酸类、和不饱和烃类等。其中含氮类化合物中的吲哚以及3

甲基吲哚广泛存在于人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的排泄物中,且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特别不容易被去除。吲哚和3

甲基吲哚的臭味阈值极低,在较低的浓度之下依然具有较强的臭味。吲哚以及3

甲基吲哚为代表的异味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0003]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810175972.2A公开了一种集中处理吲哚及3

甲基吲哚的氧化反应塔。但是由于其使用吸附氧化的方式处理高浓度的恶臭,设备复杂,成本高,因此无法在家庭,公共厕所等小规模场景进行应用。针对家庭,公共厕所等应用场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711024991.7A公开了一种卫生间净化装置,其原理是利用抽风机以及喷嘴,抽风机用于抽吸便器的臭气,所述喷嘴设置于水箱内,用于喷洒水,所述抽风机将臭气抽出与喷嘴喷洒的水混合,臭气中的吲哚、粪臭素转载于水中后形成干净的空气。此方法可行,但是由于吲哚仅溶于热水和3

甲基吲哚不溶于水,因此其除臭效果存在疑虑。
[0004]另外,很多日用化学品厂商针对家庭应用场景,推出了含有香料香精的厕所除臭剂,芳香剂等,利用香料或者香精的较强的香味来掩盖吲哚和3

甲基吲哚异味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对香味浓度要求高,且最终使用者感受到香味的同时亦会对吲哚和3

甲基吲哚的异味有所感知,因此其实际使用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吲哚类异味的抑制剂,可有效降低人对吲哚和或3

甲基吲哚的感知程度。从而达到臭味抑制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吲哚类异味的抑制剂,包括酯类香料和溶剂,所述酯类香料的质量分数为0.01%

5%;
[0007]其中所述酯类香料为乙酸乙酯、乙酸芳樟酯、乙酸苄酯、乙酸香叶酯、乙酸香草酯、乙酰乙酸乙酯、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丙位癸内酯、丁位癸内酯、丁酰乳酸丁酯、乙酸邻叔丁基环己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8]优选的,所述溶剂为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0009]优选的,所述酯类香料的质量分数为0.01%

1%。
[0010]更优选的,所述酯类香料的质量分数为0.5%。
[0011]一种吲哚类异味的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将上述质量分数的酯类香料溶于所述溶剂
中,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喷雾。
[0012]优选的,异味抑制剂用于去除吲哚类异味。
[0013]优选的,异味抑制剂用于去3

甲基吲哚的异味。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与有益效果:
[0015]因此吲哚和3

甲基吲哚的危害性主要在于其对人体嗅觉的影响带来的不快感。针对此项特征,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基于美国的两位神经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的嗅觉理论,对吲哚和3

甲基吲哚的嗅觉受体模型化,并依据此嗅觉模型筛选香料,发现了酯类香料和吲哚和3

甲基吲哚的嗅觉受体存在重复性。依据此发现,利用酯类香料制造嗅觉错觉,从而抑制嗅觉受体对吲哚和3

甲基吲哚的感知的新方法被发现。且此方法简单易行,在日常生活中,有吲哚和或3

甲基吲哚发生的场景中,通过喷洒含有酯类香料的空气清新剂,除臭剂,芳香剂等,可有效降低人对吲哚和或3

甲基吲哚的感知程度。从而达到臭味抑制的目的。
[0016]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中所用各种化学品和试剂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购买。
[0018]实施例1
[0019]将酯类香料分别进行测试,其中酯类香料分别为乙酸乙酯、乙酸芳樟酯、乙酸苄酯、乙酸香叶酯、乙酸香草酯、乙酰乙酸乙酯、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丙位癸内酯、丁位癸内酯、丁酰乳酸丁酯、乙酸邻叔丁基环己酯。
[0020]测试所制得的抑制剂的抑制潜力
[0021]使用人胚胎肾细胞293(Human Embryonic Kidney Cells 293)作为基础细胞,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向人胚胎肾细胞293中导入OR2W1、OR1A1、OR4S2质粒建立嗅觉感受细胞模型。将上述细胞播种在96孔培养板中,培养24小时后,去除培养基,洗净后加入含有0.5mM的吲哚CD293培养基。培养6小时后用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定量分析细胞内cAMP增加量作为基础数值A(发光强度)。同样方法测试得到3

甲基吲哚的基础数值B(发光强度)。
[0022]利用同样的方法测试酯类香料添加后cAMP增加量的数值X(发光强度)。当X大于1/2(A orB)时,则认定其具有抑制潜力,结果见表1。X值大于等于1/2(A orB),用“+”表示,X值小于1/2(A orB),用“-”表示。
[0023]表1各种酯类香料的抑制潜力
[0024]酯类香料AB乙酸乙酯+

乙酸芳樟酯++乙酸苄酯++乙酸香叶酯+

乙酸香草酯+

乙酰乙酸乙酯+

二氢茉莉酮酸甲酯+

丙位癸内酯++丁位癸内酯++丁酰乳酸丁酯+

乙酸邻叔丁基环己酯++
[0025]对制得的酯类香料进行感官实验
[0026]感官实验,选取3名实验员,将新鲜空气3L充入聚乙烯袋中,在袋中添加吲哚和3

甲基吲哚的乙醇溶液,带内吲哚浓度100ppm,3

甲基吲哚浓度25ppm,制成基础臭味袋。充分挥发后,三名实验员实际确认袋中空气的气味,作为基准臭味。之后准备相同的基准臭味袋并分别在袋内添加各种酯类香料200ppm。挥发后由实验员直接嗅觉判断,其中与基准臭味相比,完全感觉不到基本臭味的为6分;感觉到基本臭味但很轻微的为3分;感觉到基本臭味,且于基准相比没有变化或恶化的为0分。
[0027]根据上述测试标准进行感官实验,实验结果为3人平均,测试结果见表2。
[0028]表2不同化合物的感官测试结果
[0029][0030][0031]由上述结果分析,多数酯类香料对吲哚类异味由抑制效果,其中乙酸香叶酯、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吲哚类异味的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酯类香料和溶剂,所述酯类香料的质量分数为0.01%

5%;其中所述酯类香料为乙酸乙酯、乙酸芳樟酯、乙酸苄酯、乙酸香叶酯、乙酸香草酯、乙酰乙酸乙酯、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丙位癸内酯、丁位癸内酯、丁酰乳酸丁酯、乙酸邻叔丁基环己酯中的一种或几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吲哚类异味的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醇和水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吲哚类异味的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酯类香料的质量分数为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温月姚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