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器和反应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421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工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合器和反应合成装置,混合器(1)包括第一管路(8)、套设在所述第一管路(8)外的第二管路(9)、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8)的入口端的第一进液管(10)和第二进液管(11)、连通于第二管路(9)的入口端的第三进液管(13)和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的第三管路(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强酸和铝盐在第一管路内进行初步混合,同时强酸和铝盐反应会使温度升高,通过含硅溶液对反应进行降温,再将混合液与含硅溶液进一步混合,能够使三股混合得更充分,提高高硅铝比硅铝胶的质量,确保其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器和反应合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学工业
,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合器和反应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Y型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广泛用于催化裂化和加氢催化等相关催化剂的工业制备中。在Nay分子筛合成工艺中,SiO2的单程利用率只有60%左右,因此在晶化母液以及Nay水洗滤液中还含有大量的SiO2(以下统称Nay含硅滤液),如果Nay含硅滤液作为废液直接外排,不仅浪费大量含硅资源,而且会造大量的废渣,增加处理成本,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对于Nay含硅滤液的回用成为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研究者不断开发Nay母液的回收利用技术,使用强酸铝与Nay母液反应制备出硅铝胶(硅铝比6

7),然后作为部分硅铝源,用于Nay分子筛的合成体系中。
[0003]该工艺一定程度上可提高SiO2利用率,减少含硅滤液外排,但用于Nay分子筛合成系统,会影响Nay分子筛合成质量,因此,尝试用含硅溶液、铝盐溶液和强酸反应制备高硅铝比硅铝胶(硅铝比>30),目前三股流的反应存在缺陷是混合不均匀,导致存在局部PH变化较大,反应质量控制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三股液体混合不均匀问题,提供了一种混合器和反应合成装置,该混合器具有三个管路,使液体混合得更充分。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混合器,包括第一管路、套设在所述第一管路外的第二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入口端的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连通于第二管路的入口端的第三进液管和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的第三管路。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内设有第一扰流叶片,所述第三管路内设有第二扰流叶片。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扰流叶片包括轴向排列并连接的两段旋向相反的螺旋叶片,所述第二扰流叶片包括轴向排列并连接的两段旋向相反的螺旋叶片。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扰流叶片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径,所述第二扰流叶片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三管路的内径。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三管路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径相等。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管路的长度,且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平齐。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测温件。
[0012]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反应合成装置,包括反应釜、设置在反应釜内的搅拌器和与所述反应釜相连通的以上内容所述的混合器。
[0013]可选地,所述搅拌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釜内的主轴、设置在所述主轴上的至少一个桨叶和与所述主轴相连的驱动件。
[0014]可选地,所述桨叶包括固定环和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上的叶片。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强酸和铝盐在第一管路内进行初步混合,同时强酸和铝盐反应会使温度升高,通过含硅溶液对反应进行降温,再将混合液与含硅溶液进一步混合,能够使三股混合得更充分,提高高硅铝比硅铝胶的质量,确保其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中的混合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的反应合成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混合器,2、反应釜,3、主轴,4、浆叶,5、固定环,6、加热件,7、驱动件,8、第一管路,9、第二管路,10、第一进液管,11、第二进液管,12、测温件,13、第三进液管,14、第三管路,15、第一扰流叶片,16、第二扰流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1]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器,包括第一管路8、套设在第一管路8外的第二管路9、连通于第一管路8的入口端的第一进液管10和第二进液管11、连通于第二管路9的入口端的第三进液管13和连通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出口端的第三管路14。
[0022]如图1所示,强酸和铝盐分别从第一进液管10和第二进液管11进入到第一管路8中进行混合反应,强酸与铝盐反应会产生大量热,导致温度升高,而温度太高首先则会影响三股液体反应的结果,同时也会发生烫伤等危险,那么在第一管路8外套设有第二管路9,含硅溶液从第三进液管13进入到第二管路9内,强酸与铝盐优先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溶液,第二管路9内流通的含硅溶液与第一管路8的外壁相接触,那么可以根据含硅溶液的流量控制来对第一管路8内的温度进行降温控制,而后第一混合溶液与含硅溶液一同流入到第三管路14内,第一混合溶液与含硅溶液进一步反应,充分反应形成第二混合溶液,混合器能够使三股混合得更充分,提高高硅铝比硅铝胶的质量,确保其稳定性;本混合器不仅限于强酸、铝盐和含硅溶液的反应,可以适用于三种液体不存在先后混合顺序的反应,尤其是其中两种液体反应会产生大量热导致温度升高的反应。
[0023]进一步地,第一管路8内设有第一扰流叶片15,第三管路14内设有第二扰流叶片16。
[0024]如图1所示,第一扰流叶片15固定设置在第一管路8内,第二扰流叶片16固定设置在第三管路14内,通过扰流叶片与管路的内壁之间形成液体的流通路径,一般通常为弯曲、螺旋等复杂路径,能够使管路内的液体混合得更充分。
[002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扰流叶片15包括轴向排列并连接的两段旋向相反的螺旋叶片,第二扰流叶片16包括轴向排列并连接的两段旋向相反的螺旋叶片。
[0026]如图1所示,第一扰流叶片15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螺旋叶片的组数,其中每组螺旋叶片包括轴向排列并连接的两段旋向相反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的组数越多,第一扰流叶片15形成的扰流路径就更为复杂,混合效果就越好;第二扰流叶片16的形状与结构与第
一扰流叶片15相似。
[0027]其中,第一扰流叶片15的外径等于第一管路8的内径,第二扰流叶片16的外径等于第三管路14的内径。
[0028]如图1所示,为了使第一混合溶液能够按照第一扰流叶片15形成的扰流路径流通,第一扰流叶片15的外径等于第一管路8的内径,第一扰流叶片15与第一管路8的内壁相贴合,使第一管路8内的通道分隔成螺旋通道,增加两种液体的混合效果;为了使第二混合溶液能够按照第二扰流叶片16形成的扰流路径流通,第二扰流叶片16的外径等于第三管路14的内径,第二扰流叶片16与第三管路14的内壁相贴合,使第三管路14内的通道分隔成螺旋通道,增加两种液体的混合效果。
[0029]进一步地,第三管路14的内径与第二管路9的内径相等。
[0030]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8内的第一混合溶液与第二管路9内的含硅溶液一同流入到第三管路14内进行进一步的混合,第三管路14的内径与第二管路9的内径相等,能够保证第二管路9的液体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路(8)、套设在所述第一管路(8)外的第二管路(9)、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8)的入口端的第一进液管(10)和第二进液管(11)、连通于第二管路(9)的入口端的第三进液管(13)和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的第三管路(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8)内设有第一扰流叶片(15),所述第三管路(14)内设有第二扰流叶片(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叶片(15)包括轴向排列并连接的两段旋向相反的螺旋叶片,所述第二扰流叶片(16)包括轴向排列并连接的两段旋向相反的螺旋叶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叶片(15)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管路(8)的内径,所述第二扰流叶片(16)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三管路(14)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庚华陈媛媛唐红娟沈浩王浩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