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起机构和三维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05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顶起机构和三维打印机,将顶针板上顶针的高度设置为自中部区域朝四周区域递减。在顶起机构将工件与打印平台分离的过程中,顶针板中部较高的顶针会先接触工件,将部分工件或工件的部分顶离打印平台,而后较矮的顶针会顶起剩下的工件或工件的剩余部分。顶起机构的作用力可先后集中至与工件接触的顶针,以使各顶针顶起工件的过程更加顺利,从而提高将工件与打印平台分离的效果。将最高的顶针设置在顶针板的中部区域,可使顶针板的受力过程自中部朝四周减小;与四周区域相比,中部区域的结构强度更大,即使先承受工件最大的作用力也不会轻易损坏变形,由此,可使顶针板的整体受力位置更加合理,以提高顶针板的整体结构稳定性。的整体结构稳定性。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起机构和三维打印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三维打印机
,特别涉及一种顶起机构和三维打印机。

技术介绍

[0002]三维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塑料或者光固化树脂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0003]立体光固化成型法作为三维打印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是利用特定波长和强度的激光照射液态光敏树脂表面,使表面特定区域的一层树脂固化,当一层固化完成后,升降平台下降一定距离,并通过涂布刮刀使固化层上均匀覆盖上一层液态树脂,进行下一层的激光照射固化,如此循环,最终得到层层叠加而成的三维工件。
[0004]在现有的三维打印机中,三维工件在打印完成后是通过顶起机构的顶针将工件与打印平台分离,但顶针的高度相同,导致顶起过程中顶起机构的作用力被分散,顶起难度较大,造成工件与打印平台的分离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顶起机构,旨在解决如何提高工件与打印平台分离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顶起机构,应用于三维打印机,所述顶起机构包括顶针板,所述顶针板包括板体和安装于所述板体的多个顶针,所述板体具有中部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部区域四周的四周区域,多个所述顶针分布于所述中部区域和四周区域,多个所述顶针的高度自所述中部区域朝所述四周区域递减。
[0007]可选地,多个所述顶针的顶端均位于开口朝向所述板体的抛物线。
[0008]可选地,位于所述中部区域中心处的顶针为第一顶针,在所述第一顶针横向上的任意一侧,各所述顶针的高度h满足以下关系式:h=ax2+c;其中,x为各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一顶针的间距,且x的单位为毫米;a的取值区间为【

0.005,

0.001】,c的取值区间为【15,20】。
[0009]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顶针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顶针等间距的多个顶针的高度沿所述第一顶针的周向递减。
[0010]可选地,多个所述顶针中高度最大的为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与所述第一顶针的间距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00mm。
[0011]可选地,多个所述顶针在所述板体上等间距分布。
[0012]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顶针的高度差为3mm至5mm。
[0013]可选地,所述顶起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顶针板,所述至少两个顶针板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相互拼合。
[0014]可选地,所述顶起机构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顶针板,所述隔板开设有多个过孔,所述过孔用以供所述顶针穿过,以使所述隔板靠近所述顶针连接于所述
板体的一端。
[001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三维打印机,包括固定板、料槽、打印平台和一种顶起机构;所述顶起机构包括顶针板,所述顶针板包括板体和安装于所述板体的多个顶针,所述板体具有中部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部区域四周的四周区域,多个所述顶针分布于所述中部区域和四周区域,多个所述顶针的高度自所述中部区域朝所述四周区域递减;
[0016]所述料槽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料槽用以盛放源液,所述打印平台在垂直于所述料槽底部的方向上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打印平台用于承载成型工件;所述顶起机构设置在所述料槽的底部,其中,在所述打印平台朝向所述料槽的底部运动时,所述顶起机构的顶针穿过所述打印平台并顶起所述成型工件。
[0017]本技术顶起机构的技术方案中,将顶针板上顶针的高度设置为自中部区域朝四周区域递减。在顶起机构将工件与打印平台分离的过程中,顶针板中部较高的顶针会先接触工件,将部分工件或工件的部分顶离打印平台,而后较矮的顶针会顶起剩下的工件或工件的剩余部分。由此,顶起机构的作用力可先后集中至与工件接触的顶针,以使各顶针顶起工件的过程更加顺利,从而提高将工件与打印平台分离的效果。顶起机构顶起工件的过程中,先接触工件的顶针受到的力最大,因为此时工件是全部连接在打印平台上的;后接触工件的顶针受到的力则会相应减小,因为工件与打印平台的连接力已逐渐减少。因此,将最高的顶针设置在顶针板的中部区域,可使顶针板的受力过程自中部朝四周减小;与四周区域相比,中部区域的结构强度更大,即使先承受工件最大的作用力也不会轻易损坏变形,由此,可使顶针板的整体受力位置更加合理,以提高顶针板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顶起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顶起机构一实施例的侧面投影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多个顶针顶端所在抛物线的坐标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顶起机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投影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中多个顶针顶端所在抛物线的坐标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顶起机构又一实施例的侧面投影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顶起机构一实施例的俯视投影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顶针板10板体20顶针21第一顶针22第二顶针30底板
[0028]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1]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起机构,应用于三维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机构包括顶针板,所述顶针板包括板体和安装于所述板体的多个顶针,所述板体具有中部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部区域四周的四周区域,多个所述顶针分布于所述中部区域和四周区域,多个所述顶针的高度自所述中部区域朝所述四周区域递减;多个所述顶针的顶端均位于开口朝向所述板体的抛物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起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中部区域中心处的顶针为第一顶针,在所述第一顶针横向上的任意一侧,各所述顶针的高度h满足以下关系式:h=ax2+c;其中,x为各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一顶针的间距,且x的单位为毫米;a的取值区间为【

0.005,

0.001】,c的取值区间为【15,2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起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顶针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顶针等间距的多个顶针的高度沿所述第一顶针的周向递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起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顶针中高度最大的为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与所述第一顶针的间距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玉林谢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锐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