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391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实现可持续均匀的向环境中提供一种水合等离子体。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上端罩设有保水材料层;还包括吸湿材料层和供电层,其中吸湿材料层与保水材料层连接,供电层与第一电极连接;还包括供水单元,供水单元通过第一毛细体与吸湿材料层连接。本申请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毛细现象与材料吸湿保水性的平衡实现了无渗漏为第一电极持续均匀供水,进而实现可持续均匀的向环境中提供一种水合等离子体。合等离子体。合等离子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消杀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等离子体是继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第四种形态。利用等离子体进行空气消毒,其原理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瞬间激发大量正负离子,通过正负离子湮灭产生大量能量,从而破坏细菌包膜、杀死细胞核,达到高效杀菌的效果。
[0003]现有技术中出现大量的等离子发生装置,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1720458939.1公开的一种低温等离子发生装置及反应器,其等离子发生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介质板,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固定连接在介质板的同一面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外部高压电源电连接,用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高电压,使介质板的背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一侧产生低温等离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存在间隙,在间隙中设置有绝缘部件,用以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这种结构通过采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存在间隙,在所述间隙中设置有绝缘部件,用以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绝缘的技术方案,能够防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出现高点也击穿的现象出现,保证放电效果的稳定性。虽然其解决了防止高点击穿的问题,但所需电源仍然是高压电源,高压电源除了会产生高点击穿外,还会带来大量副作用,例如高压下电离空气容易产生氮化物、臭氧等如NO、N02、NnOn对人体有害的附产物,不能实现人机安全共存。
[0004]为了能够提供一种人机安全共存的、主动消杀、耗能少、没有或较少有害附副加产物的空气消杀技术,申请人提供了一种水合等离子体,详细参考申请人递交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2210014157.4,专利名称:水合等离子发生器、空气消杀装置、空气消杀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水合等离子体以纳米尺度的小分子水团水作为载体,能够减少静电累积,降低电离电压,减少副产物的产生。但如何提供一种持续均匀的水合等离子体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实现可持续均匀的向环境中提供一种水合等离子体。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
[0006]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上端罩设有保水材料层;还包括吸湿材料层和供电层,其中吸湿材料层与保水材料层连接,供电层与第一电极连接;还包括供水单元,供水单元通过第一毛细体与吸湿材料层连接。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底部设置有容纳供电层的第一空间;第一支架中部设置有容纳吸湿材料层的第二空间;第一支架上部设置有容纳第一电极的第三空间。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空间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内进风口与出风口的连线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三空间内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成角度设置。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空间还设置有第二电极,且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相对应。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设置有密封单元。
[0011]进一步地,所述供水单元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设置有补水口和定位装置。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还设置有水位调节装置。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水位调节装置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供电层与控制单元连接。
[0014]本申请在具体使用时,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在使用中第一电极可选择单级电离电极,在第一电极上可通过涂抹等现有技术敷设保水材料层,可选择第一电极的顶部区域敷设保水材料层,也可选择第一电极整体表面敷设保水材料层;在本申请中还包括吸湿材料层,其中吸湿材料层可选择海绵状的层状结构,也可以选择通过吸湿材料制备成其他形式的现有层状结构体,位于第一电极的下端,吸湿材料层与保水材料层连接,以确保第一电极表面均匀敷设有水;还包括供电层,供电层与第一电极电连接,为第一电极提供脉冲电源,当第一电极通电后,第一电极表面附着的水将第一电极到空气界面分割成第一电极到水界面和水到空气界面,第一电极在脉冲电源作用下表面的水电离产生正、负离子气泡,正、负离子气泡运动至第一电极附着水的表面并带出水分子团形成大量的正、负水合离子团;还包括供水单元,其中供水单元可选择水箱式结构,为吸湿材料层提供充足的水储备;为了让供水单元能够准确、及时、适量的输送水到吸湿材料层,可选择供水单元通过第一毛细体与吸湿材料层连接,第一毛细体可选择多个并列的细长管结构,也可选择耐久性吸湿棉线绳。
[0015]本申请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毛细现象与材料吸湿保水性的平衡实现了无渗漏为第一电极持续均匀供水,进而实现可持续均匀的向环境中提供一种水合等离子体。同时,本申请水合离子发生装置可实现模块化结构,能够适用于各种空气消毒净化机型,应用于不同环境中,提升本申请结构的应用范围。
[0016]关于通过水合离子对空气进行消杀的机理可简要叙述如下:当第一电极通电后,第一电极表面保水材料层附着的水将第一电极到空气界面分割成第一电极到水界面和水到空气界面,第一电极在脉冲电压作用下对第一电极与水界面的水电离产生正、负离子气泡,正、负离子气泡运动至水到空气界面时带出水分子团形成大量的正、负水合离子团;正、负水合离子团形成了尖端放电效应,对水到空气界面的空气电离产生正、负离子,大量的正、负水合离子团、以及新产生的正、负离子一起构成附着水表面的水合等离子体,然后散发到环境中按照等离子体对空气的消杀特性进行消毒净化。水合等离子相对现有技术中等离子而言,能够减少静电累积,并且能够延长等离子体中正负离子或离子团复合时间,这样便于拓宽消杀范围;能够实现人机安全共存、耗能少;同时没有附加产物。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应用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00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110第一电极、111保水材料层、120吸湿材料层、130供电层、140供水单元、141储水箱、142补水口、150第一毛细体、160第二电极、200第一支架、201支架安装部、210第一空间、220第二空间、230第三空间、240风道、250密封单元、300空气消毒净化装置。
[0022]附图中箭头方向为空气或离子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 向”、“上”、
“ꢀ

ꢀ”

“ꢀ
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110),第一电极(110)上端罩设有保水材料层(111);还包括吸湿材料层(120)和供电层(130),其中吸湿材料层(120)与保水材料层(111)连接,供电层(130)与第一电极(1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200),所述第一支架(200)底部设置有容纳供电层(130)的第一空间(210);第一支架(200)中部设置有容纳吸湿材料层(120)的第二空间(220);第一支架(200)上部设置有容纳第一电极(110)的第三空间(2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合等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空间(230)设置有风道(240),所述风道(240)内进风口与出风口的连线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三空间(230)内第一电极(110)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杨陈晓晖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万物之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