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温差环境不同纵坡路段结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379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温差环境不同纵坡路段结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本装置包括温差调节单元、纵坡控制单元、试件单元和荷载施加单元,温差调节单元包括加热器、温控器、制冷器、隔热层、温度显示器、内壁、外壁和导热介质;纵坡控制单元包括支撑板、纵坡控制器、试模限位板、固定杆、夹具和限位器;试件单元包括试模、不同路面结构层材料、应变计、温度传感器和采集设备;荷载施加单元包括支架、滑杆、连杆、速度控制器、配重和轮胎。该装置具有构造简单,温差变化范围大,纵坡、速度及荷载控制精确,数据采集高效便捷的特点。采集高效便捷的特点。采集高效便捷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温差环境不同纵坡路段结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大温差环境不同纵坡路段结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路面作为荷载作用的主要载体,其性能受温度和荷载的影响极为显著。特别在大温差地区不同纵坡路段,其特殊的受力特性是引起路面滑移病害和车辙病害的主要原因,这不仅降低了路面结构的整体性能,而且为行驶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为此,研究大温差环境下不同纵坡路面结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用于分析不同温差环境和轴载条件下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为道路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当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测出不同纵坡路段不同温差环境和荷载条件下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装置,从而为不同纵坡路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道路养护提供数据支撑,进而减少在大温差环境下的纵坡路段路面病害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一种大温差环境不同纵坡路段结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体和测试箱体内的试件,测试箱体设置有温差调节单元、纵坡控制单元、荷载施加单元,试件安装于纵坡控制单元上;所述温差调节单元设置于测试箱体的箱体壁上;所述纵坡控制单元、荷载施加单元设置于测试箱体的内部;所述荷载施加单元设置于纵坡控制单元的上方;
[0005]所述温差调节单元包括由外向内一次设置的隔热层、外壁、导热介质、内壁,所述外壁与导热介质之间设置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分别连接加热器、制冷器;所述导热介质连接温度显示器;
[0006]所述纵坡控制单元包括支撑板和试模限位板,支撑板和试模限位板为矩形板,所述支撑板与试模限位板之间安装纵坡调节构件;所述纵坡调节构件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和第四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和第四调节杆纵向设置;所述试模限位板上设置有试模限位杆;所述试模限位杆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设置于试模限位板的四个角上;所述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上均设置有夹具和限位器;夹具、限位器与试模限位杆匹配紧固;
[0007]所述荷载施加单元主要包括支架和滑杆;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通过滑杆连接形成龙门框架,所述滑杆上安装有移动悬挂扣,移动悬挂扣与连杆连接,移动悬挂扣与连杆之间设置有配重;所述连杆的末端安装有轮胎。
[0008]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和第四调节杆相互平行设置。
[0009]所述移动悬挂扣上还设置有变速电动机。
[0010]所述移动悬挂扣与配重之间设置连接螺杆,所述配重与连接螺杆焊接,连接螺杆与移动悬挂扣配合调节配重的上下移动。
[0011]所述上层模、中层模、下层模、基层模、底层模内根据需测试路面的实际填筑材料填充。
[0012]所述试件由上至下依次为上层模、中层模、下层模、基层模、底层模;所述上层模、中层模、下层模、基层模、底层模层间均设有应变计和温度传感器。
[0013]所述应变计为光栅应变计;所述光栅应变计灵敏度高、耐高低温、耐腐蚀、抗电磁干扰、寿命长。
[0014]所述试件通过路面实际结构尺寸选择相应的层模,在层模中填筑相应材料分层压实成型,层间埋设的应力计和温度传感器连接采集设备采集相应数据。
[0015]所述导热介质采用导热硅脂,纵坡控制单元采用电动千斤顶,轮胎采用车辙试验机轮胎。
[0016]本技术所述一种大温差环境不同纵坡路段结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将野外大温差不同纵坡路段动力响应测试通过室内试验完成;且本装置具有构造简单,温差变化范围可控且变化空间大,纵坡、速度及荷载控制精确,数据采集高效便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温差调节单元示意图;
[0018]图2为纵坡控制单元示意图;
[0019]图3为荷载施加单元示意图;
[0020]图4为试件示意图;
[0021]图5为装置示意图;
[0022]图中:1

隔热层、2

外壁、3

导热介质、4

内壁、5

制冷器、6

温控器、7

加热器、8

温度显示器、9

夹具、10

限位器、11

试模限位杆、12

试模限位板、13

纵坡调节构件、14

支撑板、15

支架、16

滑杆、17

移动悬挂扣、18

配重、19

连杆、20

轮胎、21

上层模,22

中层模、23

下层模、24

基层模、25

底层模、26

应变计、27

温度传感器、28

数据采集仪、29

控制中心、30

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大温差环境不同纵坡路段结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体和测试箱体内的试件,测试箱体设置有温差调节单元、纵坡控制单元、荷载施加单元,试件安装于纵坡控制单元上;所述温差调节单元设置于测试箱体的箱体壁上;所述纵坡控制单元、荷载施加单元设置于测试箱体的内部;所述荷载施加单元设置于纵坡控制单元的上方;
[0025]所述温差调节单元包括由外向内一次设置的隔热层1、外壁2、导热介质3、内壁4,所述外壁2与导热介质3之间设置有温控器6,所述温控器6分别连接加热器7、制冷器5;所述导热介质3连接温度显示器8;
[0026]所述纵坡控制单元包括支撑板14和试模限位板12,支撑板14和试模限位板12为矩形板,所述支撑板14与试模限位板12之间安装纵坡调节构件13;所述纵坡调节构件13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和第四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和第四调节杆纵向设置;所述试模限位板12上设置有试模限位杆11;所述试模限位杆11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设置于试模限位板12的四个角上;所述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上均设置有夹具9和限位器10;夹具9、限位器10与试模限位杆11匹配紧固;
[0027]所述荷载施加单元主要包括支架15和滑杆16;所述支架15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通过滑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温差环境不同纵坡路段结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体和测试箱体内的试件,其特征在于:测试箱体设置有温差调节单元、纵坡控制单元、荷载施加单元,试件安装于纵坡控制单元上;所述温差调节单元设置于测试箱体的箱体壁上;所述纵坡控制单元、荷载施加单元设置于测试箱体的内部;所述荷载施加单元设置于纵坡控制单元的上方;所述温差调节单元包括由外向内一次设置的隔热层(1)、外壁(2)、导热介质(3)、内壁(4),所述外壁(2)与导热介质(3)之间设置有温控器(6),所述温控器(6)分别连接加热器(7)、制冷器(5);所述导热介质(3)连接温度显示器(8);所述纵坡控制单元包括支撑板(14)和试模限位板(12),支撑板(14)和试模限位板(12)为矩形板,所述支撑板(14)与试模限位板(12)之间安装纵坡调节构件(13);所述纵坡调节构件(13)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和第四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和第四调节杆纵向设置;所述试模限位板(12)上设置有试模限位杆(11);所述试模限位杆(11)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设置于试模限位板(12)的四个角上;所述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上均设置有夹具(9)和限位器(10);夹具(9)、限位器(10)与试模限位杆(11)匹配紧固;所述荷载施加单元主要包括支架(15)和滑杆(16);所述支架(15)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通过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福周俞树俊程实史宝红陈永峰崔武军石蕊蕊景敏洁史凯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