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377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畜禽粪便、油茶废弃物、第一复合菌剂混合进行一次发酵,采用第二复合菌剂对一次发酵后的发酵物料继续进行二次发酵,得到有机肥。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利用不同的复合菌剂连续进行两次发酵,即可实现对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具有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转化效果好等优点,且能够制得养分含量高、有机质含量高的高品质有机肥,该有机肥的各项指标符合有机肥料新标准NY/T 5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肥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 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绿小乔木,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 作物,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在的油茶种植面积有400 万hm2之多,年产茶油达15余万t,我国80%以上的木本食用油料作物来源于油茶。从油茶 籽中获得的茶油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还含有生育酚、角鲨烯等天然抗氧 化成分和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是国际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植物油,有“东 方橄榄油”、“油中软黄金”、“长寿油”等美誉。随着人们对于茶油价值认识的加深,及饮食 消费水平的提升,油茶因其独有的价值和功能,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并受到越来越多的 人们的青睐。但是目前油茶产业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茶籽饼粕的综合利用 效率低,一般被用作清塘剂及燃料利用,无法充分利用,发挥其自身营养价值。如何高效的 利用茶籽饼粕成为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饲料成为有效利用茶籽 饼粕的重要途径。
[0003]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方式从家庭散养向集约化养殖加速转变,规模化养殖数量快速增 长,在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的同时,畜禽粪污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 突出。目前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主要有三种模式,即能源化利用、肥料化利用和工业 化处理,其中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是主要方向。截止到现在,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 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面实现畜禽粪污能源化、肥料化利用还面临不少实 际困难。目前,将畜禽粪污通过好氧发酵制成有机肥为目前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的主要方式 之一,但畜禽粪便成分复杂,含蛋白质、脂肪类、有机酸、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无机盐等 成分,目前依靠单一菌种或简单组合的复合菌群降解不充分且速度慢。因此,开发具有高效 降解畜禽养殖废弃物功能的微生物复合菌群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0004]另外,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际研究中发现,现如今有机肥原料主要以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 秆为主,这使得有机肥中各种养分的含量相对较少,且病菌较多;同时,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 际研究中还发现,使用常规堆肥发酵方法对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进行发酵还存在发酵时间 长,有机肥品质不高的缺陷,其根本原因是:一方面,油茶壳的细胞壁主要由半纤维素、纤 维素、木质素组成,且每部分都呈层状结构,半纤维素分布于细胞壁的内层,纤维素分布于 细胞壁的外层,木质素分布于纤维素和纤维素层状结构之间并形成网络结构,这使得微生物 难以有效利用油茶壳,并最终导致生物发酵的时间较长;另一方面,现有发酵方法中高温发 酵期时间较短,且难以提高二次发酵的温度,这使得物料(如油茶壳)中的难降解大分子有 机物难以有效分解和腐殖化,即发酵后有机固体废弃物(如油茶壳)并未达到腐熟,所得有 机肥肥效较差。因此,获得一种能够将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转化为高品质有机肥的方法, 不仅可以实现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也解决了油茶废
弃物和畜禽粪便对环境 的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周期短、转化效果好的 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混料:将畜禽粪便、油茶废弃物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0009]S2、发酵堆肥:将步骤S1中得到的混合物料与第一复合菌剂混合进行一次发酵;所述第 一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米曲霉菌液混合而成;
[0010]S3、深度腐熟:将步骤S2中经一次发酵后得到的发酵物料与第二复合菌剂混合进行二次 发酵,得到有机肥;所述第二复合菌剂由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和米曲霉菌液混合而成。
[0011]上述的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进一步改进的,步骤S2中,所述 第一复合菌剂的添加量为混合物料总质量的0.3%~0.5%,所述第一复合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 菌液和米曲霉菌液的体积比为1~1.5:1,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米曲霉菌液的有效活菌数 均≥109cfu/mL;
[0012]步骤S3中,所述第二复合菌剂的添加量为一次发酵后的发酵物料总质量的0.3%~0.5%, 所述第二复合菌剂中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和米曲霉菌液的体积比为1~1.5:1,所述地衣芽孢杆 菌菌液和米曲霉菌液的有效活菌数均≥109cfu/mL。
[0013]上述的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复合菌 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与米曲霉菌液的有效活菌数相同;所述第二复合菌剂中,地衣芽孢 杆菌菌液与米曲霉菌液的有效活菌数相同。
[0014]上述的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枯草芽孢杆 菌菌液的培养过程为:在无菌条件下,将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接种于培养基中,在28℃~32℃ 培养20h~24h,得到枯草芽孢杆菌菌液;
[0015]所述米曲霉菌液的培养过程为:在无菌条件下,将米曲霉种子液接种于培养基中,在35℃~40℃培养20h~24h,得到米曲霉菌液;
[0016]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培养过程为:将地衣芽孢杆菌种子液接种于培养基中,在33℃~ 37℃培养6h~12h,得到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所述培养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搅拌的转速 为280r/min~320r/min,所述培养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所述空气的通气量为5.6L/min~ 6.5L/min。
[0017]上述的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进一步改进的,步骤S2中,所述 一次发酵的时间为7天~15天;所述一次发酵过程中,混合物料堆体内部温度≥60℃的维持 时间在5天以上;所述一次发酵过程中翻堆的频率为:当堆体内部温度升至70℃前,每天翻 堆一次,当堆体内部温度降至50℃以下时,三天翻堆一次。
[0018]上述的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进一步改进的,步骤S3中,所述 二次发酵的时间为30天~45天;所述二次发酵结束后还包括以下处理:对二次发酵后得到 的发酵物料进行风干处理,直至含水率≤30%。
[0019]上述的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进一步改进的,步骤S1中,所述 畜禽粪便在使用之前还包括以下预处理:将畜禽粪便进行固液分离,脱水干燥,直至含水率 低于60%;所述畜禽粪便为猪粪。
[0020]上述的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油茶废弃物 为油茶壳和油茶饼粕;所述混合物料中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65%~75%的畜禽粪便,22%~ 30%的油茶壳,3%~5%的油茶饼粕。
[0021]上述的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进一步改进的,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混料:将畜禽粪便、油茶废弃物混合,得到混合物料;S2、发酵堆肥:将步骤S1中得到的混合物料与第一复合菌剂混合进行一次发酵;所述第一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米曲霉菌液混合而成;S3、深度腐熟:将步骤S2中经一次发酵后得到的发酵物料与第二复合菌剂混合进行二次发酵,得到有机肥;所述第二复合菌剂由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和米曲霉菌液混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第一复合菌剂的添加量为混合物料总质量的0.3%~0.5%,所述第一复合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米曲霉菌液的体积比为1~1.5:1,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米曲霉菌液的有效活菌数均≥109cfu/mL;步骤S3中,所述第二复合菌剂的添加量为一次发酵后的发酵物料总质量的0.3%~0.5%,所述第二复合菌剂中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和米曲霉菌液的体积比为1~1.5:1,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和米曲霉菌液的有效活菌数均≥109cfu/m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与米曲霉菌液的有效活菌数相同;所述第二复合菌剂中,地衣芽孢杆菌菌液与米曲霉菌液的有效活菌数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油茶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的培养过程为:在无菌条件下,将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接种于培养基中,在28℃~32℃培养20h~24h,得到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所述米曲霉菌液的培养过程为:在无菌条件下,将米曲霉种子液接种于培养基中,在35℃~40℃培养20h~24h,得到米曲霉菌液;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培养过程为:将地衣芽孢杆菌种子液接种于培养基中,在33℃~37℃培养6h~12h,得到地衣芽孢杆菌菌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耀宁陈丽袁兴中刘春辉曹华英杨光敏赵燕兰刘怡欢李淼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