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9106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肥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制备原料:菇渣16~38份,白云石20~32份,蛇纹石20~32份,菱镁石15~20份,复合乳化剂6~8份,水15~2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具备较高的磷吸附量,能够减少灌水或降水引发的磷损失;而且所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对土壤磷的吸附能力弱于作物根系,不影响土壤对作物的磷素供应;同时,所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性调理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
,具体涉及一种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设施栽培在保证我国城乡居民蔬菜供应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重施有机肥、过量灌水施肥在设施栽培中十分普遍,导致种植年限稍长的设施菜田普遍存在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以及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累积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施入土壤中的磷肥极易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和钙镁化合物吸附固定,导致磷素的移动性很差。但是,设施菜田中磷肥的施用量通常是大田作物的5~20倍,种植年限稍长的设施菜田有效磷含量普遍大于100mg/kg。而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设施菜田中磷素淋洗损失问题日益严重,北方设施菜田每年淋溶至地下90cm的磷素量为2420吨,约占我国北方农田总磷淋溶量的50%。设施菜田磷淋溶不仅造成了磷资源的浪费,在地下水埋深浅的沿海地区还可能造成水体污染。
[0003]众所周知,磷矿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近几年来,我国磷肥价格持续增高。有鉴于此,减少设施土壤中磷素的损失,提高土壤累积磷的再利用,对实现设施农业可持续生产和磷矿资源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设施土壤磷流失问题,实际生产中,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减少磷移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0510055890公开了一种磷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选用铝土冶炼氧化铝粉过程中生成的尾矿——赤泥,将其过100目筛,经马弗炉500℃焙烧2小时后与磷污染土壤充分混匀,其用量为每公斤土施用含铝5~15mmol的赤泥,经过大于三个月时间,完成一次修复,可固定大于42%的土壤有效磷;但其未考虑作物所需的有效磷强度,施用后可能造成作物磷素供应不足,导致作物减产。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2111639490.6公开了一种土壤中磷素的钝化方法,具体是将碳酸盐矿化菌菌液喷洒到待修复土壤中进行翻耕,将部分土壤转化为方解石吸附磷,该方法能减少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但是将土壤向岩石转化,势必会降低土壤肥力。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710673343.8公开了一种具有促根作用的土壤磷素钝化剂,其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铁和抗线虫剂;该钝化剂能降低土壤速效磷,减少磷素淋洗风险,同时又可通过活性物质的生物刺激作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降低作物对根区土壤有效磷的临界供应浓度的需要,但是该钝化剂中含有铝,可能造成土壤二次污染。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010208543.4公开了一种农田磷面源污染的土壤修复剂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是在土壤中添加粉煤灰和石灰石;该法虽然可以减低土壤有效磷,但是该修复剂吸附磷后不可逆,影响后茬作物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具备较高的磷吸附量,能够减少灌水引发的磷损失;而且所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对土壤磷的吸附能力弱于作物根系,不影响土壤对作物的磷素供应;同
时,所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制备原料:菇渣16~38份,白云石20~32份,蛇纹石20~32份,菱镁石15~20份,复合乳化剂6~8份,水15~25份。
[0007]优选地,所述菇渣包括香菇渣、平菇渣、杏鲍菇渣和白蘑菇渣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8]优选地,所述菇渣的粒度为0.5~2mm。
[0009]优选地,所述白云石、蛇纹石和菱镁石的粒度为1~2mm。
[0010]优选地,所述复合乳化剂包括分散剂、消泡剂和抗结晶剂中的两种以上。
[0011]优选地,所述分散剂包括WLNOUK、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Morwet D

500、Agrilan752、EthylanNS

500lq、YUS

EP60P和YUS

FS7PG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所述消泡剂包括有机硅消泡剂、辛醇、Tween80和磷酸三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所述抗结晶剂为醇类抗结晶剂。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将菇渣、白云石、蛇纹石、菱镁石、复合乳化剂与水混合后进行灼烧,得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
[0016]优选地,所述灼烧的温度为300~450℃,时间为2~5h。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在修复设施高磷土壤中的应用,所述设施高磷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80~500mg/kg。
[0018]优选地,所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的施用量为500~1000公斤/亩。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制备原料:菇渣16~38份,白云石20~32份,蛇纹石20~32份,菱镁石15~20份,复合乳化剂6~8份,水15~25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具备较强的磷吸附能力,能够减少灌水引发的磷损失;而且所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对土壤磷的吸附能力弱于作物根系,不影响土壤对作物的磷素供应;同时,所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利用白云石、蛇纹石以及菱镁石含钙镁元素的特点,将三者配合使用作为钙镁复合物,能够有效吸附土壤中磷素,减少土壤磷的流失,同时不影响作物对土壤磷的吸收,且没有引入污染物,不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利用菇渣相对较低的pH值和富含羧基、羟基等官能团的特点,能够激活土壤中的次稳态磷和稳态磷;而且菇渣含有丰富的木质素、粗蛋白、粗脂肪等物质,是一种天然的负载钙镁复合物的载体。因此,本专利技术将钙镁复合物和菇渣复配,所得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能够有效提高设施土壤残留磷缓释能力、降低土壤磷素淋失风险。
[0020]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还可解决设施蔬菜因钾素拮抗造成的钙镁吸收受阻问题;而且菇渣中较高的含碳量还可提高设施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提升地力的作用。总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具备一物多效功能,方便施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制备原料:
[0022]按质量份数计,本专利技术所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的制备原料包括菇渣16~38份,优选为20~33份,更优选为25~30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菇渣优选包括香菇渣、平菇渣、杏鲍菇渣和白蘑菇渣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菇渣的粒度优选为0.5~2mm。
[0023]以所述菇渣的质量份数为基准,本专利技术所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的制备原料包括白云石20~32份,优选为20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白云石的粒度优选为1~2mm。
[0024]以所述菇渣的质量份数为基准,本专利技术所述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的制备原料包括蛇纹石20~32份,优选为20份。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制备原料:菇渣16~38份,白云石20~32份,蛇纹石20~32份,菱镁石15~20份,复合乳化剂6~8份,水15~2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菇渣包括香菇渣、平菇渣、杏鲍菇渣和白蘑菇渣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菇渣的粒度为0.5~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白云石、蛇纹石和菱镁石的粒度为1~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乳化剂包括分散剂、消泡剂和抗结晶剂中的两种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壤磷素活性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WLNOUK、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MorwetD

500、Agrilan752、EthylanN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斌樊秉乾王洪媛尹贵明杜新忠杜连凤武淑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