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72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层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包括钢框架和内墙板,所述内墙板设置于所述钢框架正面,且所述钢框架背面设置有外墙板,所述内墙板与所述钢框架之间设置有布线层,所述布线层与所述外墙板之间的所述钢框架内部填充有保温层。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钢框架结构作为主体受力部件,在墙体内部内置可拆卸分离的保温层,提高安装速度,同时在内墙板与钢框架之间设置容纳墙体线路的布线层,并通过聚乙烯发泡板材质的布线层提高设备整体的抗震抗裂效果,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层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墙体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层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墙体是采用现浇式剪力墙的原理,利用镀锌轻钢龙骨作为支撑骨架,墙板内部浇注环保、阻燃轻质浆料后最终成型的墙体。装配式墙体既能够保证墙面的平整度,又可提高墙体的整体性,符合墙体材料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建筑墙体重量大,施工装配繁琐,安装速度慢,且保温隔热效果较差,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分层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设置钢框架结构作为主体受力部件,在墙体内部内置可拆卸分离的保温层,提高安装速度,同时在内墙板与钢框架之间设置容纳墙体线路的布线层,并通过聚乙烯发泡板材质的布线层提高设备整体的抗震抗裂效果,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层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包括钢框架和内墙板,所述内墙板设置于所述钢框架正面,且所述钢框架背面设置有外墙板,所述内墙板与所述钢框架之间设置有布线层,所述布线层与所述外墙板之间的所述钢框架内部填充有保温层;
[0007]所述钢框架包括竖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两组钢柱,两组所述钢柱顶端相对侧横向连接有钢梁,所述钢梁配合两组所述钢柱共同组成开口朝下的“门”形框体,该框体内部设置有矩形网架状轻钢骨架,所述轻钢骨架外侧与所述钢柱之间固定有折线形延伸的加固杆。
[0008]采用上述一种分层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通过钢框架作为建筑墙体整体骨架,该钢框架对内部轻钢骨架进行支撑,在需要安装时将钢框架焊接固定于施工区域的地龙骨以及天龙骨之间,从而完成钢框架以及轻钢骨架的固定过程,之后通过外墙板支撑保温层贴紧于钢框架背面,并通过砂浆粘结剂将外墙板以及布线层分别粘接固定于轻钢骨架两侧,沿布线层的布线槽将墙板内置线路进行引导约束,之后将内墙板通过水泥砂浆粘接固定于布线层正面,完成建筑墙体的拼装施工过程。
[0009]作为优选,所述钢柱为竖向延伸的矩形方管,所述钢梁为工字钢,该钢梁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钢柱顶端内侧焊接固定。
[0010]作为优选,所述内墙板与所述外墙板均为钢网模材质且外侧设置水泥砂浆抹面,所述内墙板与所述布线层之间通过砂浆粘结剂粘接固定。
[0011]作为优选,所述布线层为聚乙烯发泡板材质,该布线层正面设置有多组矩形网格状交错分布的竖槽和横槽,所述竖槽与所述横槽共同组成网状布线槽。
[0012]作为优选,所述竖槽与所述横槽截面均为半圆环形,且所述竖槽与所述横槽相交
处的所述布线层上设置有过渡槽,该过渡槽纵向贯穿所述布线层,且所述过渡槽内侧为沿所述布线槽夹角平缓延伸的弧形圆角过渡。
[0013]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隔热板材质,该保温层为多组嵌合固定于所述轻钢骨架内侧的矩形方块结构,且所述保温层外侧包覆有铝箔层。
[0014]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钢框架结构作为主体受力部件,在墙体内部内置可拆卸分离的保温层,提高安装速度,同时在内墙板与钢框架之间设置容纳墙体线路的布线层,并通过聚乙烯发泡板材质的布线层提高设备整体的抗震抗裂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钢框架与内墙板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布线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21]图6是本技术钢框架与外墙板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1、钢框架;101、钢柱;102、钢梁;103、加固杆;104、轻钢骨架;2、内墙板;3、布线层;301、竖槽;302、横槽;303、过渡槽;4、保温层;5、外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5]参见图1

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层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包括钢框架1和内墙板2,内墙板2设置于钢框架1正面,且钢框架1背面设置有外墙板5,内墙板2与钢框架1之间设置有布线层3,布线层3与外墙板5之间的钢框架1内部填充有保温层4;
[0026]钢框架1包括竖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两组钢柱101,两组钢柱101顶端相对侧横向连接有钢梁102,钢梁102配合两组钢柱101共同组成开口朝下的“门”形框体,该框体内部设置有矩形网架状轻钢骨架104,轻钢骨架104外侧与钢柱101之间固定有折线形延伸的加固杆103,保温层4为聚氨酯隔热板材质,该保温层4为多组嵌合固定于轻钢骨架104内侧的矩形方块结构,以便于将保温层4与轻钢骨架104进行组装,且保温层4外侧包覆有铝箔层,通过该保温层4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效果。
[002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钢柱101为竖向延伸的矩形方管,钢梁102为工字钢,该钢梁102两端分别与两组钢柱101顶端内侧焊接固定,内墙板2与外墙板5均为钢网模材质且外侧
设置水泥砂浆抹面,内墙板2与布线层3之间通过砂浆粘结剂粘接固定,布线层3为聚乙烯发泡板材质,该布线层3正面设置有多组矩形网格状交错分布的竖槽301和横槽302,竖槽301与横槽302共同组成网状布线槽,竖槽301与横槽302截面均为半圆环形,且竖槽301与横槽302相交处的布线层3上设置有过渡槽303,该过渡槽303纵向贯穿布线层3,且过渡槽303内侧为沿布线槽夹角平缓延伸的弧形圆角过渡,以便于通过该过渡槽303引导电线转角处进行平缓弯折,便于进行墙体内部电路施工,操作便捷。
[0028]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钢框架1作为建筑墙体整体骨架,该钢框架1对内部轻钢骨架104进行支撑,在需要安装时将钢框架1焊接固定于施工区域的地龙骨以及天龙骨之间,从而完成钢框架1以及轻钢骨架104的固定过程,之后通过外墙板5支撑保温层4贴紧于钢框架1背面,并通过砂浆粘结剂将外墙板5以及布线层3分别粘接固定于轻钢骨架104两侧,沿布线层3的布线槽将墙板内置线路进行引导约束,之后将内墙板2通过水泥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框架(1)和内墙板(2),所述内墙板(2)设置于所述钢框架(1)正面,且所述钢框架(1)背面设置有外墙板(5),所述内墙板(2)与所述钢框架(1)之间设置有布线层(3),所述布线层(3)与所述外墙板(5)之间的所述钢框架(1)内部填充有保温层(4);所述钢框架(1)包括竖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两组钢柱(101),两组所述钢柱(101)顶端相对侧横向连接有钢梁(102),所述钢梁(102)配合两组所述钢柱(101)共同组成开口朝下的“门”形框体,该框体内部设置有矩形网架状轻钢骨架(104),所述轻钢骨架(104)外侧与所述钢柱(101)之间固定有折线形延伸的加固杆(1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层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01)为竖向延伸的矩形方管,所述钢梁(102)为工字钢,该钢梁(102)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钢柱(101)顶端内侧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层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秋戈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