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益三专利>正文

采用移频预热技术的大功率直流电子荧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69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移频预热技术的大功率直流电子荧光灯,由一个印制电路极及集成块,三极管组成的电子变阻器,使荧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大大的延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移频预热技术的大功率直流电子荧光灯。目前现有的各类电子荧光灯采用直流电压,经三极管和电感线圈反馈、自击升压,供给荧光灯管,使荧光灯管寿命降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指标。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采用移频预热技术的大功率直流电子荧光灯,改进了以往的电子荧光灯寿命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指标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个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采用移频预热技术的大功率直流电子荥光灯,其特征是由直流电压24伏输入正端连接保险丝(A1)、保险丝(A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负端和电阻(R5)上端,电感(L1)中端,电感(L1)上端连接三极管(V2)源极和电容(C7)上端,电感(L1)下端,连接三极管(V3)源极和电容(C7)下端连接三极管(V2)漏极和三极管(V3)漏极连接中间连接电阻(R6)。上端和电阻(R8)一端连接,电阻(R8)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正端和直流源24伏负端,直流电源24伏负端连接电容(C2)负端,电容(C3)负端二极管(D1)正端电阻(R2)下端电阻(R4)下端集成块(F1)1脚电容(C6)正端电感(L4)一端,电感(L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3)正极连接电阻(R12)一端电阻(R12)另一端连接电容(C6)负端和电阻(R13)一端,电阻(R13)另一端连接电阻(R14)一端,电阻(R1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正极连接集成块(F1)6脚,集成块(F1)6脚连接电阻(R3)一端,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发射极,三极管(V1)基电极连接稳压二极管负极,三极管(V1)基极连接电容(C1)正极和电阻(R2)上端和电阻(R1)下端,电阻(R1)上端连接电容(C5)正端和集成块(F1)16脚,电容(C5)正端连接电阻(R7)上端,电阻(R7)另一端连接电阻(R4)上端和集成块(F1)2脚,集成块(F1)5脚连接电容(C3)正端和电阻(R15)一端电阻(R15)另一端连接集成块(F1)7脚,集成块(F1)8脚连接电容(C2)正端,集成块(F1)15脚连接集成块(F1)13脚,集成块(F1)13脚连接电阻(R5)下端和电容(C4)正端,电容(C4)负端连接集成块(F1)12脚和24伏电源负端,集成块(F1)11脚连接电阻(R9)一端,电阻(R9)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3)栅极,集成块(F1)14脚连接电阻(R10)一端,电阻(R10)另一端连接三极(V2)栅极,集成块(F1)10脚连接电容(C5)负端和电阻(R6)下端二极管(D2)负端,二极管(D2)正端连接电阻(R16)端和电阻(R11)端,电阻(R16)另一端连接电感(L2)上端,电感(L2)下端连接电阻(R11)下端和电感(L3)一端电感(L3)另一端连接荧光灯管(W1)一端,荧光灯管(W1)另一端连接电容(C8)一端,电容(C8)另一端连接荧光灯管(W2)一端,荧光灯管(W2)另一端连接电感(L2)上端。本技术的目的还是这样实现的采用移频预热技术的大功率直流电子荧光灯一种由三极管(V1)三极管(V2)三极管(V3)电阻(R1)电阻(R2)串联分压中点接三极管(V1)基极,三极管(V1)集电极接稳压二极管负端,三极管(V1)发射极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连接集成块(F1)6脚组成,采用移频预热技术的大功率直流电子荧光灯回路。本技术提供移频预热技术的大功率直流电子荧光灯,由于采用新型电路该电路有预热灯功能对荧光灯管开关寿命和使用寿命提高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采用移频预热技术大功率直流电子荧光灯的电路图。图1中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个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采用移频预热技术的大功率直流电子荥光灯,其特征是由直流电压24伏输入正端连接保险丝(A1)、保险丝(A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负端和电阻(R5)上端,电感(L1)中端,电感(L1)上端连接三极管(V2)源极和电容(C7)上端,电感(L1)下端,连接三极管(V3)源极和电容(C7)下端连接三极管(V2)漏极和三极管(V3)漏极连接中间连接电阻(R6)。上端和电阻(R8)一端连接,电阻(R8)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正端和直流源24伏负端,直流电源24伏负端连接电容(C2)负端,电容(C3)负端二极管(D1)正端电阻(R2)下端电阻(R4)下端集成块(F1)1脚电容(C6)正端电感(L4)一端,电感(L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3)正极连接电阻(R12)一端电阻(R12)另一端连接电容(C6)负端和电阻(R13)一端,电阻(R13)另一端连接电阻(R14)一端,电阻(R1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正极连接集成块(F1)6脚,集成块(F1)6脚连接电阻(R3)一端,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发射极,三极管(V1)基电极连接稳压二极管负极,三极管(V1)基极连接电容(C1)正极和电阻(R2)上端和电阻(R1)下端,电阻(R1)上端连接电容(C5)正端和集成块(F1)16脚,电容(C5)正端连接电阻(R7)上端,电阻(R7)另一端连接电阻(R4)上端和集成块(F1)2脚,集成块(F1)5脚连接电容(C3)正端和电阻(R15)一端电阻(R15)另一端连接集成块(F1)7脚,集成块(F1)8脚连接电容(C2)正端,集成块(F1)15脚连接集成块(F1)13脚,集成块(F1)13脚连接电阻(R5)下端和电容(C4)正端,电容(C4)负端连接集成块(F1)12脚和24伏电源负端,集成块(F1)11脚连接电阻(R9)一端,电阻(R9)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3)栅极,集成块(F1)14脚连接电阻(R10)一端,电阻(R10)另一端连接三极(V2)栅极,集成块(F1)10脚连接电容(C5)负端和电阻(R6)下端二极管(D2)负端,二极管(D2)正端连接电阻(R16)端和电阻(R11)端,电阻(R16)另一端连接电感(L2)上端,电感(L2)下端连接电阻(R11)下端和电感(L3)一端电感(L3)另一端连接荧光灯管(W1)一端,荧光灯管(W1)另一端连接电容(C8)一端,电容(C8)另一端连接荧光灯管(W2)一端,荧光灯管(W2)另一端连接电感(L2)上端。权利要求一个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采用移频预热技术的大功率直流电子荧光灯,其特征是由电阻(R1)电阻(R2)串联分压连接三极管(V1)基极三极管(V1)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1)三极管(V1)发射极连接电阻(R3)一端,电阻(R3)另一端连接集成块(F1)6脚,电阻(R2)连接电容(C1)正端,构成电子变阻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移频预热技术的大功率直流电子荧光灯,由一个印制电路极及集成块,三极管组成的电子变阻器,使荧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大大的延长。文档编号H05B41/28GK2826898SQ20052000200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日专利技术者陈益三 申请人:陈益三, 北京北星光电仪器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采用移频预热技术的大功率直流电子荧光灯,其特征是:由电阻(R1)电阻(R2)串联分压连接三极管(V1)基极三极管(V1)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1)三极管(V1)发射极连接电阻(R3)一端,电阻(R3)另一端连接集成块(F1)6脚,电阻(R2)连接电容(C1)正端,构成电子变阻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三
申请(专利权)人:陈益三北京北星光电仪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