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热石墨烯循环原油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331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热石墨烯循环原油加热系统,包括原油依次进过的预热罐、蓄热罐、电加热罐,所述预热罐内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一管道进入到太阳能集热器内,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第二管道将换热介质输送至预热罐内,所述第二管道上还连通有与蓄热罐连通的第三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太阳能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太阳能至预热罐之间的阀门开启,太阳能换热介质开始循环,太阳能换热介质进入预热罐,将热量传输给罐内的原油;太阳能富余的热量进入储能罐中进行储存,储能罐中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时,相变材料开始储能;当太阳能光照弱,用电谷期时,开启电加热,通过系统控制电加热罐温度。通过系统控制电加热罐温度。通过系统控制电加热罐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热石墨烯循环原油加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原油领域,尤其涉及到原油加热
,具体是指一种光热石墨烯循环原油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主要是甲烷混合物。原油在常温的运输过程中,粘度大流动性差,经过加热后粘度降低流动性升高,有利原油运输和更好的利用,因此原油加热技术得到越多越多的推广,原油加热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生产生活中。
[0003]目前在油品储运过程中,对罐内油品的加热,基本上仍采用罐内安装列管式或盘管式加热器等传统方式,使罐内油品通过与饱和蒸汽的交换、实现对油品的升温,降低粘度,改善其流动性,以便于泵的输送。
[0004]这种加温方式弊端多:换热效率低,蒸汽耗量大;加热过程很不经济;当只需要倒出少量油品时,也要对整个罐的油品全部进行加热使大量的蒸汽做了无用功;生产效率低,加热时间长;罐内各部分油品温度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出油的流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热石墨烯循环原油加热系统,结合光热储能+谷电储能技术,通过换热介质,将热量源源不断地传输给原油。在太阳光照较弱的情况下,系统自动启动石墨烯加热装置, 充分发挥用电政策的优势,自动控制电加热、太阳能加热、储能加热的开启与关闭,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0006]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光热石墨烯循环原油加热系统,包括原油依次进过的预热罐、蓄热罐、电加热罐,所述预热罐内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一管道进入到太阳能集热器内,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第二管道将换热介质输送至预热罐内,所述第二管道上还连通有与蓄热罐连通的第三管道。
[0007]本使用新型在系统运行时,当太阳能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太阳能至预热罐之间的阀门开启,太阳能换热介质开始循环,太阳能换热介质进入预热罐,将热量传输给罐内的原油;太阳能富余的热量进入储能罐中进行储存,储能罐中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时,相变材料开始储能;当太阳能光照弱,用电谷期时,开启电加热,通过系统控制电加热罐温度。
[0008]具体运行路线:当太阳能集热量满足换热量需求的情况下,仅利用太阳能吸收热量加热原油,达到原油出口温度要求。当光照条件弱,仅利用太阳能集热量无法满足换热需求的情况下,原油通过太阳能预热罐进行初步预热后,再通过石墨烯电加热罐进行加热,达到原油出口温度要求;
[0009]当预热罐温度无法利用时,原油先通过储能加热预热,再经过石墨烯电加热罐加热,达到原油出口温度要求;
[0010]当预热罐及储能箱温度均无法利用时,需通过电加热罐进行加热原油,达到原油出口温度要求。
[0011]本方案的运行原理是利用“光热+储热+谷电辅热”技术,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热能,通过蓄热罐进行原油加热或能量储存,结合光热储能+谷电储能技术,通过换热介质,将热量源源不断地传输给原油,在太阳光照较弱的情况下,系统自动启动石墨烯加热装置,满足原油加热温度需求。
[0012]作为优选,原油进口通过第四管道与预热罐进油口连通,预热罐出油口通过第五管道与蓄热罐进油口连通,蓄热罐出油口通过第六管道与电加热罐进油口连通,电加热罐通过第十一管道与原油出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上连通有第七管道,所述第七管道分别通过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与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连通。
[0013]本优选方案在使用时,当预热罐温度无法利用时,原油直接进入到蓄热罐中,通过储能加热预热,再经过石墨烯电加热罐加热,达到原油出口温度要求;当预热罐及储能箱温度均无法利用时,原油直接进入到电加热罐进行加热原油,达到原油出口温度要求;从而当预热罐在无法使用时,原油直接进入到蓄热罐内或直接进入大电加热罐内,当预热罐使用时,原油直接从预热罐出油口进入到原油出口中,从而节省原油换热路径,提高原油换热效率。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六管道与第七管道连通,所述第七管道与出油口连通。本优选方案通过第六管道与第七管道的连通,从而使原油进口和原油出口直接连通。
[0015]作为优选,所述电加热罐和蓄热罐之间还设有首尾相接的余热管道,所述余热管道分别贯穿电加热罐和蓄热罐。
[0016]本优选方案中,通过余热管道使电加热罐内的余热用来对蓄热罐进行加热,充分利用热能。
[0017]作为优选,所述第十一管道和第五管道上的阀门为单向阀,第八管道与第五管道的交界口和预热罐出油口之间设有所述单向阀。
[0018]本优选方案在使用时,保证原油始终从预热罐进油口进入到预热罐中,保证原油始终从电加热罐进油口进入到电加热罐中,从而保证原油的加热效果。
[0019]作为优选,所述蓄热罐中的换热介质经过第十管道进入到预热罐内,与预热罐内的换热介质混合。
[0020]本优选方案便于蓄热罐中的换热介质跟随预热罐中的换热介质进入到太阳能集热器中。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太阳能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太阳能至预热罐之间的阀门开启,太阳能换热介质开始循环,太阳能换热介质进入预热罐,将热量传输给罐内的原油;太阳能富余的热量进入储能罐中进行储存,储能罐中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时,相变材料开始储能;当太阳能光照弱,用电谷期时,开启电加热,通过系统控制电加热罐温度;利用“光热+储热+谷电辅热”技术,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热能,通过蓄热罐进行原油加热或能量储存,结合光热储能+谷电储能技术,通过换热介质,将热量源源不断地传输给原油,在太阳光照较弱的情况下,系统自动启动石墨烯加热装置,满足原油加热温度需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所示:
[0024]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第三管道,4、第四管道,5、第五管道,6、第六管道,7、第七管道,8、第八管道,9、第九管道,10、第十管道,11、第十一管道,12、余热管道,13、太阳能集热器,14、预热罐,15、蓄热罐,16、电加热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6]参照附图1,本技术一种光热石墨烯循环原油加热系统,包括原油依次进过的预热罐14、蓄热罐15、电加热罐16,所述预热罐14内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一管道1进入到太阳能集热器13内,太阳能集热器13通过第二管道2将换热介质输送至预热罐14内,所述第二管道2上还连通有与蓄热罐15连通的第三管道3,蓄热罐15中的换热介质经过第十管道10进入到预热罐14内,与预热罐14内的换热介质混合。
[0027]原油进口通过第四管道4与预热罐14进油口连通,预热罐14出油口通过第五管道5与蓄热罐15进油口连通,蓄热罐15出油口通过第六管道6与电加热罐16进油口连通,电加热罐16通过第十一管道11与原油出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4上连通有第七管道7,所述第七管道7分别通过第八管道8和第九管道9与第五管道5和第六管道6连通。
[0028]第六管道6与第七管道7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热石墨烯循环原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油依次进过的预热罐(14)、蓄热罐(15)、电加热罐(16),所述预热罐(14)内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一管道(1)进入到太阳能集热器(13)内,太阳能集热器(13)通过第二管道(2)将换热介质输送至预热罐(14)内,所述第二管道(2)上还连通有与蓄热罐(15)连通的第三管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石墨烯循环原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原油进口通过第四管道(4)与预热罐(14)进油口连通,预热罐(14)出油口通过第五管道(5)与蓄热罐(15)进油口连通,蓄热罐(15)出油口通过第六管道(6)与电加热罐(16)进油口连通,电加热罐(16)通过第十一管道(11)与原油出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4)上连通有第七管道(7),所述第七管道(7)分别通过第八管道(8)和第九管道(9)与第五管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泽军王桂玲孙敬山张帅谷新涛杜方坤王娜徐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白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