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型牛津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29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型牛津布,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无起绒方向盘套表面面料保温能力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保温层和隔温层,保温层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通孔,保温层和隔温层两端粘接并在两层之间形成保温空腔,保温空腔内填充有棉花团,保温空腔内阵列粘接有若干稳定布,若干稳定布将保温空腔平均分隔成若干保温腔,棉花团在每个保温空腔内的体积均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保温型牛津布,通过使用涤纶纤维达到了保温隔温的技术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型牛津布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温型牛津布。

技术介绍

[0002]牛津布又叫牛津纺,多用涤纶涤棉混纺纱与棉纱交织,采用纬重平者方平组织。具有易洗快干,手感松软,吸湿性好,穿着舒适等特点。外观似色织布。因为最早牛津大学的学生制服衬衫采用这种棉质布料而命名。1900年代,为对抗当时浮华奢靡的衣饰风气,牛津大学一小撮特立独行的学生,自行采用精梳棉织面料进行设计加工,此面料呈双色效应,色泽调和文静,透气性好,舒适自然。由此推动下,该面料成为牛津大学校服之专用,进而风靡欧美百年,世称牛津纺。
[0003]在冬天开车的时候,由于天气较为寒冷,方向盘表面由于材质原因会变得非常冰手,因此需要在方向盘上套设方向盘保护套,一方面增大方向盘的摩擦力,另一方面通过方向盘保护套的吸热能力保证手部不会在开车的过程中冻僵,为了保证方向盘的吸热保温能力,一般会采用表面起绒的方向盘保护套,但是此种保护套表面摩擦力较低,很难抓牢,而表面不起绒的牛津布制保护套保温隔热能力极差,无法在增大摩擦力的情况下保证开车过程中手部不会因为热散失而冻僵,增大了开车的风险,因此现有技术的无起绒型方向盘保护套存在保温能力隔温能力差的问题。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型牛津布,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强化不起绒方向盘保护套表面的保温能力的技术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保温型牛津布,包括保温层和隔温层,所述保温层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通孔,所述保温层和所述隔温层两端粘接并在两层之间形成保温空腔,所述保温空腔内填充有棉花团,所述保温空腔内阵列粘接有若干稳定布,若干所述稳定布将所述保温空腔平均分隔成若干保温腔,所述棉花团在每个所述保温空腔内的体积均相等。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温层远离所述保温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凸起。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布通过若干稳定纱经纬编织形成复合斜纹组织,所述复合斜纹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复合斜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沉沉沉浮。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纱通过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和若干涤纶纤维相捻而成,若干所述氨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层通过第一复合纱和第二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透孔组织,所述透孔组织为6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诉透孔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纱通过涤纶纤维和若干棉纤维相捻而成,所述第二复合纱通过涤纶异形截面纤维和若干棉纤维相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椭圆中空型。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温层通过若干第三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重平组织,所述第三复合纱通过若干棉纤维和若干涤纶纤维相捻而成。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保温层和隔温层,保温层能够防止内部的温度热传导出面料外部,隔温层能够防止外部的冷空气热传导进入面料内,保温层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通孔,方便手部的温度进入面料内部,保温层和隔温层的两端粘接并形成保温空腔,保温空腔内的热传导系数低于面料上的热传导系数,强化了面料的隔温效果,在保温空腔内填充棉花团,棉花团具备较低的导热能力和较高的保温能力,使得手部的温度会在棉花的阻挡下在通孔的通道内汇聚并持续,保证了面料表面始终处于和体温热平衡的状态,在保温空腔内阵列分布有若干稳定布,若干稳定布将保温空腔平均分成若干保温腔,棉花团在每个保温空腔内的体积均相等,防止棉花团由于本事结构的松散而在面料的使用过程中出现部分汇聚的状态,使得面料表面的保温能力均匀,不会达到部分区域保温能力大幅度下降的效果,最终达到了提升面料保温性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复合斜纹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透孔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稳定纱的剖面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第一复合纱的剖面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第二复合纱的剖面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第三复合纱的剖面图;
[0021]图中:1、保温层;2、通孔;3、隔温层;4、稳定布;5、凸起;6、棉花团;7、保温腔;8、氨纶异形截面纤维;9、涤纶纤维;10、稳定纱;11、棉纤维;12、第一复合纱;13、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4、第二复合纱;15、第三复合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3]一种保温型牛津布,如图1所示,包括保温层1和隔温层3,保温层1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通孔2,保温层1和隔温层3两端粘接并在两层之间形成保温空腔,保温空腔内填充有棉花团6,保温空腔内阵列粘接有若干稳定布4,若干稳定布4将保温空腔平均分隔成若干保温腔7。
[0024]如图1

7所示,将氨纶纤维置于喷丝板上形成氨纶异形截面纤维8,氨纶异形截面
纤维8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氨纶纤维具备强弹性形变性能,圆形中空型氨纶异形截面纤维8内部存在弹性空腔,增大了氨纶纤维的弹性形变模量,强化了氨纶纤维的弹性形变性能,将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8和若干涤纶纤维9放入加捻机中,涤纶纤维9具备强韧性和纤维强度,加捻形成稳定纱10,稳定纱10具备强弹性形变性能和一定的韧性结构强度。
[0025]如图1

7所示,将若干稳定纱10放入梭织机中经纬编织形成稳定布4并形成复合斜纹组织,复合斜纹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复合斜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沉沉沉浮,通过组织结构的设置使得面料具备一定编织密度的情况下强化了面料的弹性形变性能,保证了面料的阻挡作用和通过弹力增大面料的缓冲作用,侧面强化了面料的结构稳定性。
[0026]如图1

7所示,将涤纶纤维9和若干棉纤维11放入加捻机中形成第一复合纱12,棉纤维11具备很好的保温效果,因此第一复合纱12具备良好的保温能力和一定的结构强度,将涤纶纤维9置于喷丝板上形成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3,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3的截面为椭圆中空型,椭圆中空型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3内部存在隔热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型牛津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层(1)和隔温层(3),所述保温层(1)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通孔(2),所述保温层(1)和所述隔温层(3)两端粘接并在两层之间形成保温空腔,所述保温空腔内填充有棉花团(6),所述保温空腔内阵列粘接有若干稳定布(4),若干所述稳定布(4)将所述保温空腔平均分隔成若干保温腔(7),所述棉花团(6)在每个所述保温空腔内的体积均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型牛津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层(3)远离所述保温层(1)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凸起(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型牛津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布(4)通过若干稳定纱(10)经纬编织形成复合斜纹组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型牛津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纱(10)通过若干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爱根唐全英莫晨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泊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