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45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4
一种复合布料,属于布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布料本体,布料本体从外至内依次设有外接触层、换气层、空气层和内衬层,外接触层和换气层活动抵接相连,外接触层上呈矩形阵列分布开设有若干组第一换气孔,换气层靠近外接触层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每组所述凹槽内均设有一组气囊,每组所述气囊均与外接触层传动连接,换气层上呈矩形整流分布开设有若干组第二换气孔,第二换气孔与第一换气孔错位设置,空气层的缝隙与第二换气孔连通,内衬层上呈矩形阵列分布开设有若干组第三换气孔,第三换气孔与空气层的缝隙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通风散热和封闭保温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功能,提高了布料的兼容性。提高了布料的兼容性。提高了布料的兼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布料


[0001]本技术属于布料
,具体是涉及一种复合布料。

技术介绍

[0002]复合布料是将一层或多层纺织材料、无纺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经粘结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是人们居家生活不可缺少的布料之一。
[0003]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220270819.X,公开了一种具有保暖效果的布料,包括外接触层,外接触层下表面设置有中心保暖层,中心保暖层下表面设置有内接触层,外接触层由经线组织和纬线组织构成,中心保暖层由羊绒料和气槽构成,内接触层由棉料、聚酯纤维面料、棉线构成。该布料通过设置中心保暖层、羊绒料、气槽,其中羊绒层位于布料中心,提高了布料的保暖实用性;通过设置外接触层、棉料、聚酯纤维面料,其中外接触层所使用的的经线组织与纬线组织是锦纶材料,使得布料使用寿命更久,布料更结实耐磨,棉料作为最内层接触皮肤的部位,棉料接触起来更加柔软舒适,聚酯纤维面料具备高韧性,提高了布料的舒适性与耐用性。
[0004]但该布料仍存在以下缺陷:该布料虽然制作服装后保温性能较好,但是在一些气温变化频繁且温差较大区域穿着时,当气温突然变得炎热后容易降低使用者的舒适度,降低了该布料的兼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复合布料。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复合布料,包括布料本体,所述布料本体从外至内依次设有外接触层、换气层、空气层和内衬层,所述外接触层和换气层活动抵接相连,所述外接触层上呈矩形阵列分布开设有若干组第一换气孔,所述换气层靠近外接触层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每组所述凹槽内均设有一组气囊,每组所述气囊均与外接触层传动连接,所述换气层上呈矩形整流分布开设有若干组第二换气孔,所述第二换气孔与第一换气孔错位设置,所述空气层的缝隙与第二换气孔连通,所述内衬层上呈矩形阵列分布开设有若干组第三换气孔,所述第三换气孔与空气层的缝隙连通。
[0007]作为优选,所述外接触层远离换气层的一侧呈矩形阵列分布设有若干组装饰花纹。
[0008]作为优选,所述外接触层采用尼龙。
[0009]作为优选,所述换气层采用涤纶。
[0010]作为优选,所述空气层采用绒丝。
[0011]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层采用棉料。
[0012]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外接触层和换气层上分别设置活动连通的第一换气孔和第二换气孔,且在外接触层和换气层之间设置有气囊,在气囊热胀
冷缩的特性下,实现了通风散热和封闭保温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功能,提高了布料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气囊膨胀后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0016]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中:1、外接触层;2、换气层;3、空气层;4、内衬层;5、第一换气孔;6、凹槽;7、气囊;8、第二换气孔;9、第三换气孔;10、装饰花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9]实施例:一种复合布料,如图1

图4所示,包括布料本体,所述布料本体从外至内依次设有外接触层1、换气层2、空气层3和内衬层4,所述外接触层1和换气层2活动抵接在一起,所述外接触层1的材质采用但不限于尼龙,所述外接触层远离换气层2的一侧呈矩形阵列分布设有若干组装饰花纹10,所述外接触层1上呈矩形阵列分布开设有若干组第一换气孔5,所述换气层2的材料采用但不限于涤纶,所述换气层2靠近外接触层1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组凹槽6,每组所述凹槽6内均设有一组气囊7,每组所述气囊7均与外接触层1传动连接,所述换气层2上呈矩形阵列分布开设有若干组第二换气孔8,所述第二换气孔8和第一换气孔5错位设置,且活动时连通,所述空气层3的材质采用但不限于绒丝,所述空气层3的缝隙较大,且与第二换气孔8连通,所述内衬层4的材质采用但不限于棉料,所述内衬层4上呈矩形阵列分布开设有若干组第三换气孔9;所述第三换气孔9与空气层3的缝隙连通。
[0020]该复合布料在制作成衣物被使用者穿戴后,当气温较高时,气囊7内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气囊7内的气压变大,使得体积变大,将外接触层1顶起,使得外接触层1和换气层2之间出现间隙,此时第一换气孔5和第二换气孔8通过间隙连通,从而使得第一换气孔5、第二换气孔8、空气层3和第三换气孔9连通,达到了布料内外连通的状态,实现了通风散热的功能。
[0021]当气温变低时,气囊7的空气会受冷收缩,气囊7内的气压变小,使得体积变小,将外接触层1收缩,使得外接触层1和换气层2抵接在一起,因第一换气孔5和第二换气孔8错位设置,所以第一换气孔5和第二换气孔8不再连通,此时布料内外不再连通,且空气层3中会形成稳定空气腔,从而实现了保暖的功能。
[0022]外接触层1的材质采用但不限于尼龙,实现了耐磨的功能。换气层2的材料采用但不限于涤纶,实现了弹性恢复的功能。空气层3的材质采用但不限于绒丝,实现了保温和散热的功能。内衬层4的材质采用但不限于棉料,实现了提升舒适度的功能。
[0023]通过在外接触层1和换气层2上分别设置活动连通的第一换气孔5和第二换气孔8,且在外接触层1和换气层2之间设置有气囊7,在气囊7热胀冷缩的特性下,实现了通风散热和封闭保温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功能,提高了布料的兼容性。
[0024]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
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布料,包括布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本体从外至内依次设有外接触层(1)、换气层(2)、空气层(3)和内衬层(4),所述外接触层(1)和换气层(2)活动抵接相连,所述外接触层(1)上呈矩形阵列分布开设有若干组第一换气孔(5),所述换气层(2)靠近外接触层(1)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组凹槽(6),每组所述凹槽(6)内均设有一组气囊(7),每组所述气囊(7)均与外接触层(1)传动连接,所述换气层(2)上呈矩形整流分布开设有若干组第二换气孔(8),所述第二换气孔(8)与第一换气孔(5)错位设置,所述空气层(3)的缝隙与第二换气孔(8)连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良朱嘉峰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乔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