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机器视觉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826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机器视觉平台,涉及多功能机器视觉平台领域,包括工作台,竖杆,固定杆,横杆,2D相机,3D相机,机械臂,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第三定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第三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中的对接块可带动材料在工作台的顶部进行纵向移动,运作电磁阀可分别实现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与工作台之间的快速安装操作,在第二定位组件中第一电机运作带动材料进行转动,并驱动相机对材料转动时的角度进行拍摄,在第三定位组件中的第二电机带动材料进行滚动,并驱动相机对滚动时的材料进行拍摄操作,从而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材料数据收集的模拟,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机器视觉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多功能机器视觉平台领域,具体是多功能机器视觉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机器视觉技术是目前工业表面质量非接触自动化检测的主流和核心技术,可有效替代人工、提高生产率,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唯一的信息来源是由光源、相机等组成的成像系统获取的物体表面数字图像,图像的质量直接决定后续软件系统最终效果,校园目前大多通过视觉平台来为学生进行培训教学工作,以便于学生了解不同材料、不同工下的视觉技术。
[0003]目前现有的多功能及其视觉平台功能较为单一,在对不同的工况下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检测操作时需要更换不同的设备来满足来对材料的数据进行收集,为满足教学需求,需要配置多个培训设备,其设备的采购成本较高,增加了教学成本,且在实际培训操作过程中,不同设备的更换也会影响教学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多功能机器视觉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设备功能单一增加了教学成本的问题,提供多功能机器视觉平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机器视觉平台,包括工作台以及套接在所述工作台顶部一侧的竖杆,所述竖杆的外壁套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工作台滑动套接的横杆,所述横杆的外壁滑动套接有2D相机,所述2D相机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3D相机,所述工作台顶部远离所述竖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械臂,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
[0006]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工作台内部的对接块,所述3D相机的下方设置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0007]所述工作台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在不同工况下对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进行替换的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表面的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壁一侧和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的外壁套接有同步带,所述传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固定架的内部顶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所述固定罩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的转盘,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同步轮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触发片。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有对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固定壳,一个所述固定壳的内部设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联轴器,两个所述固定壳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辊,所述联轴器的外壁一侧
设置有第二触发片。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壳和固定罩的内部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电磁阀。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转辊的内部均设置延伸至所述固定壳内部的驱动轴,且两个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联轴器,一个所述驱动轴的外壁远离所述转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触发片。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顶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转盘底部的连接轴,所述转盘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固定罩和两个所述固定壳相匹配的定位块组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第三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中的对接块可带动材料在工作台的顶部进行纵向移动,运作电磁阀可分别实现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与工作台之间的快速安装操作,在第二定位组件中第一电机运作带动材料进行转动,并驱动相机对材料转动时的角度进行拍摄,在第三定位组件中的第二电机带动材料进行滚动,并驱动相机对滚动时的材料进行拍摄操作,从而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材料数据收集的模拟,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台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定位组件与工作台安装状态静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定位组件与工作台安装状态静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第三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工作台;2、竖杆;3、横杆;4、2D相机;5、3D相机;6、机械臂;7、第一定位组件;701、置物板;702、固定块;703、对接块;8、第二定位组件;801、转盘;802、固定罩;803、同步带;804、同步轮;805、第一触发片;806、第一锥齿轮;807、第一电机;808、第二锥齿轮;809、固定架;810、传动轴;9、第三定位组件;901、转辊;902、联轴器;903、第二触发片;904、第二电机;905、固定壳;10、电磁阀;11、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多功能机器视觉平台,包括工作台1以及套接在工作台1顶部一侧的竖杆2,竖杆2的外壁套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上方设置有与工作台1滑动套接的横杆3,横杆3的外壁滑动套接有2D相机4,2D相机4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
3D相机5,工作台1顶部远离竖杆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械臂6,工作台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7;
[0025]第一定位组件7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内部的对接块703,3D相机5的下方设置有置物板701,置物板701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02;
[0026]工作台1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在不同工况下对第一定位组件7进行替换的第二定位组件8和第三定位组件9。
[0027]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1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延伸至顶部的滑轨,且滑轨与固定块702相匹配,工作台1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外壁一端的控制屏,控制屏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工作台1内部的控制按钮,工作台1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块703相互套接的丝杆,伺服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对接块703和固定块702以及置物板701的内部设置有同直径的贯穿孔,通过移动置物板701来带动固定块702进行移动,使置物板701和固定块702内部的贯穿孔与连接块703内部的贯穿孔相互对齐,然后通过插入定位销,来完成对接块703和固定块702以及置物板701之间的固定连接操作,继而可将观察材料放置在置物板701的顶部,然后通过外部控制按钮来使伺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机器视觉平台,包括工作台(1)以及套接在所述工作台(1)顶部一侧的竖杆(2),所述竖杆(2)的外壁套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工作台(1)滑动套接的横杆(3),所述横杆(3)的外壁滑动套接有2D相机(4),所述2D相机(4)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3D相机(5),所述工作台(1)顶部远离所述竖杆(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械臂(6),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7);所述第一定位组件(7)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工作台(1)内部的对接块(703),所述3D相机(5)的下方设置有置物板(701),所述置物板(701)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02);所述工作台(1)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在不同工况下对所述第一定位组件(7)进行替换的第二定位组件(8)和第三定位组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机器视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8)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的固定罩(802),所述固定罩(8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809),所述固定架(80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07),所述固定架(80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轴(810),所述传动轴(810)的外壁一侧和所述第一电机(807)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同步轮(804),两个所述同步轮(804)的外壁套接有同步带(803),所述传动轴(81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808),所述固定架(809)的内部顶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808)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锐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共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