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纹结构回油压缩机,包括缸体、偏心轴、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在工作过程中将缸体分成高压区和低压区,且高压区与低压区之间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螺杆,通孔与螺杆外侧的螺纹形成通气槽,高压油通过通气槽后回到压缩机低压侧。通过螺杆与通孔之间的间隙来进行回油,满足了大压差情况下的节流效果。足了大压差情况下的节流效果。足了大压差情况下的节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纹结构回油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螺纹结构回油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在能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因其环保节能的特性受到国家大力扶持。而电动压缩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电动压缩机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电动压缩机的性能、振动噪音、可靠性、密封性等等都是影响其工作的重要因素。
[0003]随着蒙特娄议定书与京都议定书的发展,HCFC的替代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CO2(R744)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ODP=0,GWP=1,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且安全无毒,不可燃,适应各种润滑油常用机械零部件材料,即便在高温下也不分解产生有害气体。R744蒸发潜热较大,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高,故压缩机尺寸较小;绝热指数较高,容积效率相对较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相比目前压缩机,R744压缩机运行压力较高,吸排气压差大,为满足不同工况的运行下压缩机的回油,需采用独特的回油结构来实现,
[0004]涡旋压缩机是通过控制器来驱动转子与偏心轴旋转,偏心轴带动动涡旋平动,使动涡旋与静涡旋之间形成压缩室并朝向动涡旋与静涡旋的中心向内移动,同时减小压缩室的容积,从而对压缩室中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动涡旋与静涡旋之间形成的压缩室需要有轴向和径向密封,其中径向密封由动涡旋与静涡旋金属接触组成,轴向密封由齿顶密封条来进行浮动密封。
[0005]目前常用的回油方式是油从高压区通过节流管节流降压后回到低压区,实现的方式为压差回油。回油管为一根带滤网的空心铜管,其中铜管直径一般<0.5mm。节流管的作用是通过小孔节流将高温高压油变成低温低压油,其由节流管本体、节流管堵帽、节流管铜管、节流管滤网、节流管O形圈组成。
[0006]采用目前的回油方式,不能完全满足R744压缩机的回油结构,由于R744的压差相较R134a压差更大,能达到4倍左右,如果采用节流管的形式进行回油,需要采用内径更小的铜管或者长度更长的铜管来达到节流效果;另外由于R744排气温度高,节流管的塑料件容易产生失效,此种结构设计困难、加工难度大、失效风险高、成本高。如果压缩机回油效果差,会造成压缩机容积效率低,功耗高,表现为系统制冷效果差和更耗电。良好的回油效果会提高压缩机的制冷效果和能效以及NVH表现和可靠性,表现为更省电,提升整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纹结构回油压缩机,解决了大压差下回油的问题。
[0008]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9]一种螺纹结构回油压缩机,包括缸体、偏心轴、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动涡旋盘和
静涡旋盘在工作过程中将缸体分成高压区和低压区,且高压区与低压区之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螺杆,所述通孔与螺杆外侧的螺纹形成通气槽,高压油通过通气槽后回到压缩机低压侧。
[0010]作为优选,所述缸体包括后盖和花盘,所述静涡旋盘位于后盖和花盘之间,所述高压区位于后盖,且高压区与通孔之间设有滤网。
[0011]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后盖,且与高压区连通,第二通孔设置在静涡旋盘,第三通孔设置在花盘,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互连通。
[0012]作为优选,所述螺杆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设置在第一通孔内,且第一螺杆的一部分进入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二螺杆设置在第三通孔内,且第二螺杆的一部分进入第二通孔。
[0013]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孔与螺杆为间隙或者过度配合。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通过螺杆外侧的螺纹与通孔之间形成的通气槽进行回油,满足了R744大压差下的回油效果。
[0016]2、由于采用了带螺杆结构,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零件成本和生产成本。
[0017]3、由于采用了螺杆结构,零部件的空间设计更紧凑,装配难度降低。
[0018]4、由于采用带螺杆结构,提高压缩机的回油效果,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和噪音,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
[0021]图3为图2的A区放大图;
[0022]图4为图3的B区放大图。
[0023]附图标记:1、缸体;2、后盖;3、花盘;4、高压区;5、低压区;6、静涡旋盘;7、动涡旋盘;8、滤网;9、第一螺杆;10、第二螺杆;11、通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见图1至4,一种螺纹结构回油压缩机,包括缸体1、偏心轴、动涡旋盘7和静涡旋盘6、偏心轴带动动涡旋盘7平动,使动涡旋盘7与静涡旋盘6之间形成压缩室并朝向动涡旋盘7与静涡旋盘6的中心向内移动,同时减小压缩室的容积,从而对压缩室中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
[0025]动涡旋盘7和静涡旋盘6在工作过程中将缸体1分成高压区4和低压区5,高压区4位于后盖2处,且高压区4与低压区5之间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螺杆,通孔孔与螺杆为间隙或者过度配合,通孔与螺杆外侧的螺纹形成通气槽11,高压区4与通孔之间设有滤网8,高压区4内的润滑油首先通过滤网8,滤网8过滤一遍后,防止其他杂质进入通孔内,润滑油沿着通气槽11慢慢下流,最终流入低压区5内,这样的通气槽11直径小,而且在有限高度上路径长,
满足了在大压差下的节流效果。
[0026]高压油通过通气槽11后回到压缩机低压侧,缸体1包括后盖2和花盘3,静涡旋盘6位于后盖2和花盘3之间,高压区4位于后盖2,且高压区4与通孔之间设有滤网8,通孔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设置在后盖2,且与高压区4连通,第二通孔设置在静涡旋盘6,第三通孔设置在花盘3,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互连通,螺杆包括第一螺杆9和第二螺杆10,第一螺杆9设置在第一通孔内,且第一螺杆9的一部分进入第二通孔中,第二螺杆10设置在第三通孔内,且第二螺杆10的一部分进入第二通孔,第一螺杆9和第二螺杆10可以分开组装,零部件的空间设计更紧凑,装配难度降低。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动涡旋盘7与静涡旋盘6在工作过程中,静涡旋盘6的上方形成高压区4,动涡旋盘7下方形成低压区5,上方高压区4的润滑油经过滤网8进入通孔中,沿着螺杆与通孔之间的通气槽11流下,满足了满足了在大压差下的节流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纹结构回油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偏心轴、动涡旋盘(7)和静涡旋盘(6),动涡旋盘(7)和静涡旋盘(6)在工作过程中将缸体(1)分成高压区(4)和低压区(5),且高压区(4)与低压区(5)之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螺杆,所述通孔与螺杆外侧的螺纹形成通气槽(11),高压油通过通气槽(11)后回到压缩机低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纹结构回油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包括后盖(2)和花盘(3),所述静涡旋盘(6)位于后盖(2)和花盘(3)之间,所述高压区(4)位于后盖(2),且高压区(4)与通孔之间设有滤网(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国平,崔俊琪,张庆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