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空转体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48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桥梁转体支座及其安装,特别是指一种防脱空转体支座。防脱空转体支座包括纵向叠置且内侧邻接处通过球面滑板转动装配的上球摆、下球摆,上球摆及下球摆外侧设置有可与相邻的梁体或下承台配接的锚固构件;下球摆外侧表面采用呈向外凸起的球面或锥面结构,或呈向外凸起的棱柱形或屋脊形结构,或呈与水平线呈有效夹角的坡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采用座浆法施工时转体支座下落与混凝土接触面易产生气泡储留的问题。具有不易产生气泡储留、产生的气泡易于排出、有效避免支座脱空、转体过程安全可靠等优点。转体过程安全可靠等优点。转体过程安全可靠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脱空转体支座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转体支座及其安装,特别是指一种防脱空转体支座。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建桥梁工程与既有公路、铁路线路及江河出现交叉跨线的情况,由于转体法施工具有安全性高,对交通影响小等技术优势,因此绝大多数的新建跨线桥梁采用转体法施工。
[0003]早期的转体法施工采用转体球铰装置实现,转体球铰为骨架拼装结构,需在现场安装,精度要求高,施工质量难保证,工期长,成本高。为解决上述问题转体支座开设得到规模化推广。
[0004]转体支座为整体结构,无需现场拼装,安装方便,采用座浆法整体安装。转体支座上下球摆采用球面结构,并作为完成转动、称重以及中心转轴的核心构件。转体工程中对转体支座的安全可靠有更高的要求,一旦转体支座的转动结构失效,则会严重影响转体工程的进行且无法通过措施补救。
[0005]现有转体支座存在较大的结构设计缺陷并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出现过问题,转体支座的直径通常较大,在采用座浆法施工时当转体支座压坐在混凝土上后,易导致转体支座与混凝土接触后在接触面内部留存无法排出的空气;或者在吊装过程中转体支座无法水平落下时,也易造成内部空气堆积无法排除。上述情况造成转体支座与混凝土脱空,在上部梁体的重力作用下导致下球摆变形,造成上下球摆球面无法有效贴合,上下球摆之间的球面滑板压溃失效,因转动力增大造成转体失败或其它严重危害。
[0006]公开号为CN111139748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备用平转功能的桥梁转体支座,预埋板上开设有多个振捣孔和多个排气孔,这样设置,有利于预埋板下方的混凝土排气,保证预埋板安装时,底部混凝土密实。上述技术方案并未公布其排气孔的具体结构,因预埋板与转体支座本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当与混凝土邻接部存有的气泡面积较大时,气体的有效排出不易实现。
[0007]申请人在国内专利数据库中未发现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空转体支座,有效解决现有转体支座的结构设计隐患,满足转体施工的有效进行。
[0009]本技术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0010]防脱空转体支座,包括纵向叠置且内侧邻接处通过球面滑板转动装配的上球摆、下球摆,上球摆及下球摆外侧设置有可与相邻的梁体或下承台配接的锚固构件;下球摆外侧表面采用呈向外凸起的球面或锥面结构,或呈向外凸起的棱柱形或屋脊形结构,或呈与水平线呈有效夹角的坡面结构。
[0011]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构思包括:
[0012]下球摆外侧表面采用呈向外凸起的球面或锥面结构,或呈沿中心线凸起的棱柱形或屋脊形结构,或呈与水平线呈有效夹角的坡面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尽可能减少转体支座下落时与未凝固的混凝土接触面积,进而减少或消除因接触时产生的气泡储留,避免将空气储留在转体支座下部。其中下球摆外侧表面凸起的球面或锥面结构采用圆锥形、棱锥形、圆台形、球台形、棱台形、球冠形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0013]为便于排气通道的布置且利于排气功能的实现,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排气通道开设于下球摆内且一端开口于下球摆外侧表面,排气通道的另一端开口经下球摆内侧或四周与外部连通。
[0014]为便于球面滑板的设置,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下球摆内侧设置有用于镶嵌固定球面滑板的凹槽。
[0015]为便于排气通道在下球摆中的制作,同时因采用座浆法安装,在压力作用下气泡易沿排气通道逸出,为避免下球摆中心积存气泡对结构造成影响,更为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排气通道包括沿径向间隔设置且沿轴向贯通于下球摆内外的第一通道;呈径向分布于下球摆内侧面且与第一通道上端连通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外端开口于球面滑板外的下球摆内侧或四周。
[0016]为避免个别第一、第二通道排气不畅造成的气泡不易排出的现象,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还包括有分布于下球摆内侧面的第三通道,第三通道将第二通道彼此连通。
[0017]第三通道的主要作用是连通第二通道,为便于实现上述功能,第三通道包括但不局限于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的第三通道在下球摆内侧面呈环形、弧形或直线形分布。
[0018]为避免球面滑板阻碍气体排出,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位于球面滑板下方。
[0019]锚固构件的主要作用一是与浇筑层形成稳固的连接关系,二是对转体支座形成稳定支撑并可对其水平状态进行调整,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锚固构件包括锚固螺栓,与其适配的支撑螺母及锚固螺母。
[0020]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侧”、“外侧”、“外端”、“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区别,而不应理解为暗示重要性。
[0022]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0023]1、本技术的转体支座中下球摆外侧表面采用呈向外凸起的球面或锥面结构,或呈向外凸起的棱柱形或屋脊形结构,或呈与水平线呈有效夹角的坡面结构设计,在使用座浆法施工时,通过大幅度减少支座底部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甚至消除下球摆下表面与混凝土接触面的空气储留,进而有效避免支座脱空现象。
[0024]2、本技术采用排气通道的结构设计,使下球摆外侧表面与混凝土邻接处存在少量空气时,也可以通过排气通道排出,保证转体支座与混凝土完全密贴不存在脱空问题,保证转体过程的安全可靠。
[0025]3、本技术采用径向分布的第二通道以及将各第二通道相连的第三通道的结构设计,使第一、第二、第三通道连通为一体,有效实现下球摆外侧与混凝土邻接处储留空
气的顺利排出。
附图说明
[0026]本技术的附图有:
[002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中排气通道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30]图4A是本技术中下承台预留孔结构示意图。
[0031]图4B是图4A的A

A向视图。
[0032]图5是安装本技术时预留孔内放置转体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安装本技术时在转体支座外侧安装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安装本技术时浇筑预留孔形成一次浇筑层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安装本技术时撤掉转体支座待一次浇筑层凝固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9是安装本技术时形成二次浇筑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是本技术下球摆外侧呈中心向外凸起的圆锥面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是图10的Y方向视图。
[0039]图12是本技术下球摆外侧与水平线呈有效夹角的坡面结构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脱空转体支座,包括纵向叠置且内侧邻接处通过球面滑板(2)转动装配的上球摆(1)、下球摆(3),上球摆(1)及下球摆(3)外侧设置有可与相邻的梁体或下承台配接的锚固构件;其特征在于下球摆(3)外侧表面采用呈向外凸起的球面或锥面结构,或呈向外凸起的棱柱形或屋脊形结构,或呈与水平线呈有效夹角的坡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空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球摆(3)外侧表面凸起的球面或锥面结构采用圆锥形、棱锥形、圆台形、球台形、棱台形、球冠形中的一种或其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脱空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排气通道开设于下球摆(3)内且一端开口于下球摆(3)外侧表面,排气通道的另一端开口经下球摆(3)内侧或四周与外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空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下球摆(3)内侧设置有用于镶嵌固定球面滑板(2)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脱空转体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明刘东亮田引安孙广远白朝能王希慧赵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