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SMC片材实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352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小型SMC片材实验机,属于片材生产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下膜刮料装置、切纱装置、合模装置、压膜装置、网带输送装置和收卷装置,所述网带输送装置上方设置有上膜刮料装置和上膜输送装置,所述下膜刮料装置下方设置有下膜输送装置,所述切纱装置上方设置有玻纤输送装置,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下膜输送装置、下膜刮料装置、切纱装置、上膜输送装置、上膜刮料装置、压膜装置、网带输送装置和收卷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灵活紧凑占地小,节省原料,精确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既符合实际生产的标准,又满足实验需求。又满足实验需求。又满足实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SMC片材实验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片材实验机,尤其涉及一种小型SMC片材实验机,其属于片材生产实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SMC是混入各种配料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糊与玻纤通过专用机组浸渍,双面覆上塑料膜压成片状,经熟化处理后获得的增强复合材料;现有技术中的SMC片材机通常为大型机组,是专门为满足生产需求而设计的,充当实验机存在占地大,浪费原料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小型SMC片材实验机,灵活紧凑占地小,满足实验要求,精确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又能节省原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SMC片材实验机。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小型SMC片材实验机,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下膜刮料装置、切纱装置、合模装置、压膜装置、网带输送装置和收卷装置,所述网带输送装置上方设置有上膜刮料装置和上膜输送装置,所述下膜刮料装置下方设置有下膜输送装置,所述切纱装置上方设置有玻纤输送装置,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下膜输送装置、下膜刮料装置、切纱装置、上膜输送装置、上膜刮料装置、压膜装置、网带输送装置和收卷装置电连接。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切纱装置包括刀辊、胶辊、辅助压辊和打散辊,所述刀辊的辊面与胶辊的辊面抵压连接,与辅助压辊的辊面贴合连接,所述打散辊设置于刀辊与胶辊抵接处的下方。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下膜输送装置与下膜刮料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辊,所述第一限位辊的顶部辊面与下膜刮料装置的底板所在平面相切;所述上膜输送装置与上膜刮料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辊,所述第二限位辊的底部辊面与上膜刮料装置的底板所在平面相切。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下膜刮料装置与合模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水平设置于切纱装置下方;所述下膜刮料装置与合模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倾斜设置。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网带输送装置包括传送辊组、第一纠偏辊组和第二纠偏辊组,所述传送辊组包括若干上下交错设置的传送辊,若干所述传送辊间隔分布,且与架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纠偏辊组设置于传送辊组上方,所述第二纠偏辊组设置于传送辊组下方。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压膜装置包括两个压膜辊,两个所述压膜辊分别设置于传送辊组的进膜端和出膜端,所述压膜辊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装置,且同侧两个驱动装置通过板
件连接。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收卷装置包括第一收卷辊组、第二收卷辊组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通过链条与第一收卷辊组和第二收卷辊组传动连接。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架体靠近切纱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玻纤输送架和放置台。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第一限位辊和第二限位辊进行薄膜张力调控,保证膜保持恒定张力,无褶皱;2、通过设置第一纠偏辊组和第二纠偏辊组进行膜位置纠正,保证及时纠正发生偏移的薄膜;3、通过两个压膜辊进行压实,保证片材中纱与树脂充分混合;4、整个装置结构紧凑,占地小,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既符合实际生产的标准,又满足实验需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为了便于观察,拆除了控制箱和部分架体;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切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压膜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在图中,1、架体;2、下膜输送装置;3、下膜刮料装置;4、切纱装置;401、刀辊;402、胶辊;403、辅助压辊;404、打散辊;5、合模装置;6、压膜装置;601、压膜辊;602、驱动装置;7、网带输送装置;701、传送辊组;702、第一纠偏辊组;703、第二纠偏辊组;8、上膜刮料装置;9、上膜输送装置;10、板件;11、收卷装置;1101、第一收卷辊组;1102、第二收卷辊组;1103、减速机;12、玻纤输送装置;13、控制箱;14、第一限位辊;15、第二限位辊;16、第一托板;17、第二托板;18、玻纤输送架;19、放置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0]一种小型SMC片材实验机,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下膜刮料装置3、切纱装置4、合模装置5、压膜装置6、网带输送装置7和收卷装置11,所述网带输送装置7上方设置有上膜刮料装置8和上膜输送装置9,所述下膜刮料装置3下方设置有下膜输送装置2,所述切纱装置4上方设置有玻纤输送装置12。所述架体1上还设置有控制箱13,所述控制箱13与下膜输送装置2、下膜刮料装置3、切纱装置4、上膜输送装置9、上膜刮料装置8、压膜装置6、网带输送装置7和收卷装置11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膜和下膜通常为PE薄膜,所述下膜刮料装置3和上膜刮料装置8用于将不饱和聚酯树脂糊涂覆于薄膜表面。
[0021]所述切纱装置4设置于下膜刮料装置3后端,设置于上膜输送装置9,包括刀辊401、胶辊402、辅助压辊403和打散辊404,所述刀辊401的辊面与胶辊402的辊面抵压连接,与辅助压辊403的辊面贴合连接,所述打散辊404设置于刀辊401与胶辊402抵接处的下方,将切断成丝后的玻纤打散,玻纤通过辅助压辊403与刀辊40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刀辊401与胶辊402之间,所述刀辊401上设置有若干刀片,通过气缸控制将胶辊402挤压到刀辊401上,使刀片嵌入到胶辊402上,以便切割玻纤。
[0022]所述下膜输送装置2与下膜刮料装置3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辊14,所述第一限位辊
14的顶部辊面与下膜刮料装置3的底板所在平面相切;所述上膜输送装置9与上膜刮料装置8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辊15,所述第二限位辊15的底部辊面与上膜刮料装置8的底板所在平面相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辊14与下膜输送装置2上下设置,所述第二限位辊15与上膜输送装置9前后设置。
[0023]所述下膜刮料装置3与合模装置5之间设置有第一托板16,所述第一托板16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托板16位于所述切纱装置4下方,涂覆了树脂糊的下膜经第一托板16传输通过切纱装置4下方,再传输至合模装置5前端;所述下膜刮料装置3与合模装置5之间设置有第二托板17,所述第二托板17倾斜设置,涂覆了树脂糊的上膜经第二托板17传输至合模装置5,上下膜通过合模装置5粘合成一体。
[0024]所述网带输送装置7包括传送辊组701、第一纠偏辊组702和第二纠偏辊组703,所述传送辊组701包括若干上下交错设置的传送辊,若干所述传送辊间隔分布,且与架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纠偏辊组702设置于传送辊组701上方,所述第二纠偏辊组703设置于传送辊组701下方,解决了由于传输距离过长导致的膜偏移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SMC片材实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下膜刮料装置(3)、切纱装置(4)、合模装置(5)、压膜装置(6)、网带输送装置(7)和收卷装置(11),所述网带输送装置(7)上方设置有上膜刮料装置(8)和上膜输送装置(9),所述下膜刮料装置(3)下方设置有下膜输送装置(2),所述切纱装置(4)上方设置有玻纤输送装置(12),所述架体(1)上还设置有控制箱(13),所述控制箱(13)与下膜输送装置(2)、下膜刮料装置(3)、切纱装置(4)、上膜输送装置(9)、上膜刮料装置(8)、压膜装置(6)、网带输送装置(7)和收卷装置(11)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SMC片材实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纱装置(4)包括刀辊(401)、胶辊(402)、辅助压辊(403)和打散辊(404),所述刀辊(401)的辊面与胶辊(402)的辊面抵压连接,与辅助压辊(403)的辊面贴合连接,所述打散辊(404)设置于刀辊(401)与胶辊(402)抵接处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SMC片材实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膜输送装置(2)与下膜刮料装置(3)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辊(14),所述第一限位辊(14)的顶部辊面与下膜刮料装置(3)的底板所在平面相切;所述上膜输送装置(9)与上膜刮料装置(8)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辊(15),所述第二限位辊(15)的底部辊面与上膜刮料装置(8)的底板所在平面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耀胜
申请(专利权)人:莱州耀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