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匡敖生专利>正文

电极型荧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19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日常照明用电极型荧光灯,用于生活、工作、学习场地的照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极型荧光灯由发光件及触发器组成,触发器由无铁芯限流器、电容及二极管组成。发光件仅有二电极的要求。外形任意,由于无铁芯省料、成本低。触发器的性能使灯一通电即亮,灯光无闪频,保护视力。灯具使用寿命长。触发器可与现用日光灯管配套使用,取代镇流器和起辉器。触发器由于体积小可装于插座或电源开关内而产生新的日光灯插座和带触发器的电源开关。(*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日常照明用的电极型荧光灯,属电光源领域。现有照明荧光灯(日光灯)通常都含有发光件、镇流器、起辉器等组成。发光件是玻璃管、管二端有各自独立、相对的二组螺旋体绕组作为灯丝,每一灯丝有引线引出管外,组成灯脚。镇流器是带铁芯的电感绕组,无功损耗大,体积与重量也大,耗材多。通电工作时易产生电磁噪声。螺旋体灯丝通电后需发热发射电子,有预热过程,起动时有频繁的闪跳现象。当电源电压较低时,难以起动。尤其是灯光有50赫芝的闪频现象,会损害视力。目前已有冷阴极荧光灯,但光照弱,仍有闪频现象,照明效果差,不能用于正常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作业场地。中国专利8720096提出一种电极型荧光灯及配套装置,但仍以现有日光灯管作发光件,以铁芯镇流器为配套件,改变不多,并不能根本上改善日光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任务是改革荧光灯构造,设计新的电子线路及元件,提出一种没有无功损耗,能瞬时起动,在较低电压时也能正常工作,光照无闪频,所用电子器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电极型荧光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电极型荧光灯(附图说明图1)由发光件(11)及触发器(18)二部份组成。发光件(11)是一个中空壳体,壳体密闭,壳内有二个空间分开的、彼此独立的电极(12),电极(12)有引出导线引出壳外成为灯脚或形成壳外表面触点。触发器(18)是电子元件的组合,由无铁芯限流器(15)及复合电子元件(16)组成。复合电子元件(16)是由二极管与电容组成的三端元件。其连接线路是无铁芯限流器(15)的一端与发光件(11)的电极(12)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二极管及电容的一端相连,二极管与电容的另一端则分别与电源相、中线相连接。由无铁芯限流器(15)、复合电子元件(16)组成的触发器(18),可以是组件式,也可以是元件装配式。对于组件式的触发器(18)。由于内部无铁芯限流器已与二极管、电容连接,故表现为三端网络。其连接线路是限流器(15)的一端与电极(12)相连,二极管与电容的一端则分别与电源相、中线连接。由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没有铁芯线圈式镇流器,就消除了无功损耗。同时使体积与重量显著减小,成本下降,还节省了硅钢与铜线,加上没有起辉器,发光件灯体内也可以不是螺旋体灯丝,而是二个分开的、彼此独立的电极。故起动时,电极的内部无起动冲击电流通过,既省电、又消除了烧断灯丝的弊病,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又因为没有起辉器,也就不存在因起辉器失灵而出现烧灯丝现象。同时,也没有闪频现象、保护了视力,完成了专利技术任务。本技术电极型荧光灯的发光件(11)可以是目前市场上普遍应用的直形或异形日光灯管,管截面为圆形,灯管内二端的螺旋体绕组灯丝,可理解为本专利技术发光件(11)的电极(12)。使用时只要将灯丝二端的引出灯脚短接后与触发器相连接即可。基于上述原因,本技术电极型荧光发光件(11)可以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日光灯管,只要配上本专利技术的触发器(18)即可,只是使用时要将 灯丝二端的引出线短接而已。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技术电极型荧光灯原理 接线图。图2是电极型荧光灯发光件的外形图。图3是电极型荧光灯发光件中电极结构图。图4是灯发光件灯头、灯脚结构图。图5是限流器结构图。图6是复合电子元件结构图。图7是触发器与插座组合的结构图。图8是双联式触发器与电源开关的组合结构图。电极型荧光灯的发光件(11)(图1)是中空透明壳体,体内有空间分开的,彼此独立的二个电极(12),当发光件(11)为直形管时,电极可分布于管二端。电极由引出导线引出体外,壳体密闭,引出线分布于二端,二端由支承圈组成灯头(13),二端有外伸的灯脚(14),即电极的引出端。也可以没有外伸的灯脚而呈现为灯头(13)上的凸出触点(42)(图4-5)或灯脚。引出导线可形成灯脚(14)或触点可分布于异侧(图1-1),也可分布于同侧(图1-2)。触发器(18)由复合电子元件(16)与无铁芯限流器(15)组成,限流器(15)是二端元件,一端与发光件(11)的电极(12)相连(或灯脚)。由二极管与电容组成的复合电子元件(16)是一个三端元件(网络),其一端,即电容与二极管的共同端与限流器(15)的另一端相连。复合电子元件(16)的另二端,即二极管与电容各自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相、中线相连接。复合电子元件(16)可与限流器(15)事先连接组合好而成为三端网络,一端即限流器的一端与电极(12)相连,另二端与电源相、中线连接。图(1-1)是发光件(11)的二端各自分立一个单联式触发器(18),这是由于电极(12)的引出线分别在发光件二端时的原故,就似目前使用的直圆管型日光灯的情形。图(1-2)是二电极的引出线处于发光件一端的状态,这时二触发器 可以组合在一起,成为双联式触发器(18)。双联式触发器由二个单联式触发器组合而成,二个单联式触发器的不同之处在于二极管的导通方向相异。当触发器制成单独的一个电子器件时,就有连接插孔(17)及C、D接点,(20)是电源开关。本技术电极型荧光灯发光件(11)的电极(12),其结构与形状(图3)可根据电极材料的不同而相异,可以是螺旋体状(原用日光灯的灯丝,引出线可仅设置一根),可以是薄片状,可以是板状,可以是环状,可以是网状,可以是辐射状,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状。电极由极面(31)、极身(32)和极脚(33)构成。极面和极身可以是同一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电极的材料可以是高电导金属材料,也可以是低电导非金属材料。电极极面(31)上可以设置凸点或尖端(34)。电极的结构形状可以根据发光件(11)的外形而变化,使之与发光件(11)配套。因此发光件(11)的外形可任意设计(图2),图2是几种发光件(11)的外形,它们突破了目前荧光灯(日光灯)发光件必须是圆形灯管的技术偏见。低电导材料电极有限流作用,其材料可以是非金属碳,石墨、碳化硅及硅化钼,以这些材料为基材,也可以用它们的混合物为基材。高电导材料的电极,其材料可以是金属铬、镍、钨、不锈钢及它们的合金,也可以是由铁基或铜基材料制成,在极面(31)上复以镀层,这些镀层可以是镀铬层、镀镍层,镀钨层,也可以是它们的合金层。低电导材料电极(图3-1),极面(31)呈圆形,也可以非圆形。在极面放电工作面周边设计有均布的凸起的放电尖端凸点(34),在此凸点(34)内侧,间隔地设计有均布的小孔(35),在凸点(34)上复有导电镀层,在电极工作面上,除凸点(34)外,其余部位均用绝缘材料涂复。极身(32)与极脚(33)用导电胶粘剂(36)粘接牢固。图3-2是金属片状高电导电极,在极面(31)外圆设有等分均布的犬牙状尖端(34),在此尖端内侧,间隔设有均布小孔(35)。极面(31)与极脚(33)用导电胶粘剂(36)或用电热“熔压焊”连接为一体。图3-3是用金属丝加工的网状高电导电极,辐射状金属丝等分地凸出于网的外圈,即成为针状尖端(34),此电极的极脚(33)是用一段空心细金属管(38)套在辐射状金属丝合 成束的圆心起始部位,再用冷轧工艺连接为一体后构成了极脚(33)。图3-4是用金属丝绕成螺旋体的“Y”形高电导电极,圆周用金属丝圆环(39)固定,三个螺旋体末端伸出至圆环外使之成为针状尖端(34)的一部分,螺旋体的起始端预留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型荧光灯,由发光件(11)及触发器(18)组成,发光件是一个中空壳体,其特征是壳体内有空间分开的,彼此独立的二个电极(12);触发器由元铁芯限流器(15)及复合电子元件(16)组成,复合电子元件是由二极管及电容器组成的三端网络,其连接线路是无铁芯限流器(15)的一端与发光件中的电极(12)相连,另一端与二极管和电容器相连,电容器与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相中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敖生
申请(专利权)人:匡敖生薛晓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