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隔振模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97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隔振模块结构包括模块壳体、阻尼减振器、刚性支承构件、隔振构件、颗粒阻尼构件、高度调节构件、阻尼减振垫。所述的模块壳体包括上刚性槽形外壳、下刚性槽形底座,阻尼减振器设置于上刚性槽形外壳、刚性支承构件之间,隔振构件设置于刚性支承构件、下刚性槽形底座之间;颗粒阻尼构件与刚性支承构件可靠连接;高度调整构件设置于上刚性槽形外壳上部中轴线上,阻尼减振垫设置于下刚性槽形底座底部。将下刚性槽形底座向上嵌入上刚性槽形外壳内,形成模块壳体结构。形成模块壳体结构。形成模块壳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隔振模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隔振降噪技术,具体涉及现有设备隔振降噪的复合隔振模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隔振模块技术是将隔振结构规范化、小型化,形成模块化隔振台座,简称隔振模块。可应用于新装设备隔振降噪及现有设备隔振改造。通用隔振模块技术包括隔振模块及模块安装结构。根据隔振效率隔振模块分为多个系列,每个系列均有多个型号。根据隔振效率要求选择隔振模块系列,根据设备荷载确定隔振模块型号及数量。多个同型号的隔振模块组成设备隔振台座,也可组成多台设备的公共隔振平台。隔振模块可以对称安装在设备底座下、地坪上、地梁上、支承平台、悬挂台座上及分别设于不同高度的台座上。克服了现有设备隔振改造的场地条件限制,满足了隔振改造中不拆卸设备的特殊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隔振模块技术的一种复合隔振模块结构,以满足隔振模块技术的实现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隔振模块结构包括模块壳体、阻尼减振器、刚性支承构件、隔振构件、颗粒阻尼构件、高度调节构件、阻尼减振垫。复合隔振模块是应用二次隔振与阻尼耗能技术集成的支承式矩形立方体的定型隔振结构。其中上刚性槽形外壳、阻尼减振器系第一次隔振结构,刚性支承构件、隔振构件、颗粒阻尼构件系第二次隔振结构。
[0005]所述的模块壳体结构包括上刚性槽形外壳、下刚性槽形底座,阻尼减振器设置于上刚性槽形外壳、刚性支承构件之间,隔振构件设置于刚性支承构件、下刚性槽形底座之间;颗粒阻尼构件与刚性支承构件可靠连接;高度调整构件设置于上刚性槽形外壳上部中轴线上,阻尼减振垫设置于下刚性槽形底座底部。
[0006]将下刚性槽形底座向上嵌入上刚性槽形外壳内,形成模块壳体结构。所述的隔振构件由刚性上板、压缩钢弹簧、刚性下板构成,两个及以上的隔振构件均衡设置于刚性支承构件与下刚性槽形底座之间,刚性上板与刚性支承构件可靠连接,刚性下板与下刚性槽形底座内可靠连接。通过将压缩弹簧的上、下支承圈与刚性上板、刚性下板点焊连接。进一步的可选择使用钢板条穿过压缩弹簧的上、下支承圈,两端与刚性上板、刚性下板可靠焊接。刚性上板与上刚性槽形外壳内可靠连接,刚性下板与下刚性槽形底座内可靠连接。其横向荷载力远大于两端回转或一端固定另一端回转。可提高隔振构件的水平刚度,约束设备水平向晃动。
[0007]所述的颗粒阻尼构件包括填装阻尼颗粒的金属容器。颗粒阻尼构件的重量既作为二次隔振结构的刚性质量可降低隔振台座的振幅,作为颗粒阻尼构件与隔振结构的刚性支承构件同步振动,刚性支承构件振动能量通过颗粒阻尼的金属盒子传入颗粒群中,使颗粒
之间、颗粒与金属盒子之间产生相互碰撞与摩擦,从而消耗刚性支承构件的振动能量达到减振效果,而弥补了压缩钢弹簧阻尼较低的不足,从而保证了复合隔振模块具有宽频带和稳定的隔振效果。
[0008]所述的高度调节构件包括定位螺母、调节螺杆、顶升螺母、紧固螺母,通过旋转调节螺杆中的顶升螺母将设备承载结构顶升。调节螺杆的定位螺母可靠连接在设置于上刚性槽形外壳上部中轴线上,调节螺杆上部穿过设备承载结构的预留孔,顶升螺母在调节螺杆中部,通过旋转顶升螺母将设备承载结构顶升而将设备与地坪分离,同时调整各隔振模块所承受的荷载。在调节螺杆及预留孔的上部设置紧固螺母,防止顶升螺母因设备动荷载的影响而松动下降。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隔振降噪效果好,隔振率93%以上,固体结构声隔音量可达20dB以上;减振频带宽,可满足振源设备的隔振降噪要求;内部设置颗粒阻尼器,能够很好地避免共振。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1]图1 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构造图。
[0012]图2 是图1的俯视构造图。
[0013]图中1.模块壳体,11.上刚性槽形外壳,12.下刚性槽形底座,2.阻尼减振器,3.刚性支承构件,4.隔振构件,41.刚性上板,42.压缩钢弹簧,43.刚性下板,5.颗粒阻尼构件,51.阻尼颗粒,52.金属容器,6.高度调节构件,61.定位螺母、62.调节螺杆,63.顶升螺母,64.紧固螺母,7.阻尼减振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在图1、2所示的第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隔振模块结构包括模块壳体(1)、阻尼减振器(2)、刚性支承构件(3)、隔振构件(4)、颗粒阻尼构件(5)、高度调节构件(6)、阻尼减振垫(7)。所述的模块壳体(1)包括上刚性槽形外壳(11)、下刚性槽形底座(12),阻尼减振器(2)设置于上刚性槽形外壳(11)、刚性支承构件(3)之间,隔振构件(4)设置于刚性支承构件(3)、下刚性槽形底座(12)之间;颗粒阻尼构件(5)与刚性支承构件(3)可靠连接;高度调整构件(6)设置于上刚性槽形外壳(11)上部中轴线上,阻尼减振垫(7)设置于下刚性槽形底座(12)底部。
[0015]将下刚性槽形底座(12)向上嵌入上刚性槽形外壳(11)内,形成模块壳体(1)。所述的隔振构件(4)由刚性上板(41)、压缩钢弹簧(42)、刚性下板(43)构成,两个及以上的隔振构件(4)均衡设置于刚性支承构件(3)与下刚性槽形底座(12)之间,刚性上板(41)与刚性支承构件(3)可靠连接,刚性下板(43)与下刚性槽形底座(12)内可靠连接。所述的颗粒阻尼构件(5)包括内填装阻尼颗粒(51)的金属容器(52)。所述的高度调节构件(6)包括定位螺母(61)、调节螺杆(62)、顶升螺母(63)、紧固螺母(64),通过旋转调节螺杆(61)中的顶升螺母(63)将设备承载结构顶升。
[0016]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多种改变。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隔振模块结构,包括模块壳体、阻尼减振器、刚性支承构件、隔振构件、颗粒阻尼构件、高度调节构件、阻尼减振垫,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块壳体结构包括上刚性槽形外壳、下刚性槽形底座,阻尼减振器设置于上刚性槽形外壳、刚性支承构件之间,隔振构件设置于刚性支承构件、下刚性槽形底座之间;颗粒阻尼构件与刚性支承构件可靠连接;高度调整构件设置于上刚性槽形外壳上部中轴线上,阻尼减振垫设置于下刚性槽形底座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合隔振模块结构,其特征是:将下刚性槽形底座向上嵌入上刚性槽形外壳内,形成模块壳体结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锦勇林洁林嘉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嘉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