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96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打磨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表面处理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安装有双输出轴电机,所述机壳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罩体,所述罩体的侧面安装有可拆卸的集尘盒,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其中一个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装配有打磨板,所述罩体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罩体内还设置有两个抽气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吸收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打磨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对粉尘起到收集作用,且对于粉尘的吸收不间断,保证对于粉尘的吸收效果,不仅能够对工人的健康提供保证,而且能够避免粉尘对车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避免粉尘对车间精密机械零件受到损坏,提高了打磨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打磨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打磨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表面打磨
,尤其涉及一种表面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
[0003]在防静电地板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打磨装置对地板的钢制边框进行打磨,以除去钢制边框上的毛刺与污物,现有技术中的打磨装置不具有吸收粉尘的功能,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会四处飞散,虽然工人进行打磨作业时会佩戴口罩等护具,但这些护具的防护效果有限,无法有效避免工人把粉尘吸入体内的情况出现,其次,粉尘还容易污染车间环境,对车间内一些精密机械零件造成损坏,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表面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表面处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表面处理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安装有双输出轴电机,所述机壳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罩体,所述罩体的侧面安装有可拆卸的集尘盒,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其中一个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装配有打磨板,所述罩体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罩体内还设置有两个抽气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吸收组件。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与驱动块,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双输出轴电机的另一个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与罩体的内面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块固定套设在驱动轴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滑动块、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槽、环形囊、两个气管与两个单向阀,所述滑动块滑动装配在罩体的内面,两个所述限位块均固定连接在滑动块上,两个所述限位槽均开设在罩体的内面,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滑动装配在两个限位槽的内面,所述环形囊的一面粘接在罩体的内面,所述环形囊的另一面粘接在滑动块上,两个所述气管的一端均固定连通在环形囊上,两个所述单向阀分别安装在两个气管上;
[0009]所述滑动块上开设有与驱动轴相适配的避让口,所述滑动块与环形囊均不与驱动轴相接触。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收组件包括吸收管一、吸收管二与若干吸收孔,所述吸收管一与吸收管二均呈环形结构,且吸收管一与吸收管二均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侧面,各所述吸收孔分别开设在吸收管一与吸收管二上,所述吸收管一与其中一个气管远离对应环形囊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吸收管二与其中一个气管远离对应环形囊
的一端相互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块设置在两个滑动块之间,所述驱动块与两个滑动块共同形成一圆柱体结构,所述驱动块的两端与两个滑动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斜面,两个所述滑动块的大小相同,所述驱动块与两个滑动块的外缘均与罩体的内面相互贴合。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同一个所述环形囊上的两个单向阀的限流方向相反。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双输出轴电机、驱动组件、两个抽气组件与吸收组件,在双输出轴电机、驱动组件、两个抽气组件与吸收组件的配合作用下,吸收管一与吸收管二能够交替对粉尘进行吸收,并由两个环形囊把粉尘排入集尘盒内,能够对粉尘起到收集作用,且对于粉尘的吸收不间断,保证对于粉尘的吸收效果,不仅能够对工人的健康提供保证,而且能够避免粉尘对车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避免粉尘对车间精密机械零件受到损坏,提高了打磨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表面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表面处理装置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表面处理装置中驱动块与两个滑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表面处理装置的B处结构放大图。
[0018]图中:10机壳、20双输出轴电机、30罩体、40集尘盒、50安装板、60打磨板、70驱动组件、701驱动轴、702驱动块、80抽气组件、801滑动块、802限位块、803限位槽、804环形囊、805气管、806单向阀、90吸收组件、901吸收管一、902吸收管二、903吸收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参照图1

4,一种表面处理装置,包括机壳10,机壳10的内部安装有双输出轴电机20,机壳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罩体30,罩体30的侧面安装有可拆卸的集尘盒40,集尘盒40的具体拆装结构不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创新部分,图中并未示出,在此也不做过多赘述,如此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集尘盒40内的粉尘进行清理,双输出轴电机20的其中一个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0,安装板50上装配有打磨板60,罩体30内设置有驱动组件70,罩体30内还设置有两个抽气组件80,安装板50上设置有吸收组件90。
[0021]参照图1

3,驱动组件70包括驱动轴701与驱动块702,驱动轴701的一端与双输出轴电机20的另一个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驱动轴701的另一端与罩体30的内面转动连接,驱动块702固定套设在驱动轴701上,通过设置驱动组件70,便于两个滑动块801做直线往复移动。
[0022]参照图2,抽气组件80包括滑动块801、两个限位块802、两个限位槽803、环形囊
804、两个气管805与两个单向阀806,滑动块801滑动装配在罩体30的内面,两个限位块802均固定连接在滑动块801上,两个限位槽803均开设在罩体30的内面,两个限位块802分别滑动装配在两个限位槽803的内面,在两个限位块802与两个限位槽803的限位作用下,滑动块801无法跟随驱动块702发生转动,滑动块801只能够在罩体30内做直线往复移动,环形囊804的一面粘接在罩体30的内面,环形囊804的另一面粘接在滑动块801上,两个气管805的一端均固定连通在环形囊804上,两个单向阀806分别安装在两个气管805上;
[0023]滑动块801上开设有与驱动轴701相适配的避让口,滑动块801与环形囊804均不与驱动轴701相接触,避免滑动块801与驱动轴701之间产生摩擦损耗,保证滑动块801的顺利移动。
[0024]参照图4,吸收组件90包括吸收管一901、吸收管二902与若干吸收孔903,吸收管一901与吸收管二902均呈环形结构,且吸收管一901与吸收管二902均固定连接在安装板50的侧面,各吸收孔903分别开设在吸收管一901与吸收管二902上,吸收管一901与其中一个气管805远离对应环形囊804的一端相互连通,吸收管二902与其中一个气管805远离对应环形囊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0),所述机壳(10)的内部安装有双输出轴电机(20),所述机壳(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罩体(30),所述罩体(30)的侧面安装有可拆卸的集尘盒(40),所述双输出轴电机(20)的其中一个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0),所述安装板(50)上装配有打磨板(60),所述罩体(30)内设置有驱动组件(70),所述罩体(30)内还设置有两个抽气组件(80),所述安装板(50)上设置有吸收组件(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0)包括驱动轴(701)与驱动块(702),所述驱动轴(701)的一端与双输出轴电机(20)的另一个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701)的另一端与罩体(30)的内面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块(702)固定套设在驱动轴(70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组件(80)包括滑动块(801)、两个限位块(802)、两个限位槽(803)、环形囊(804)、两个气管(805)与两个单向阀(806),所述滑动块(801)滑动装配在罩体(30)的内面,两个所述限位块(802)均固定连接在滑动块(801)上,两个所述限位槽(803)均开设在罩体(30)的内面,两个所述限位块(802)分别滑动装配在两个限位槽(803)的内面,所述环形囊(804)的一面粘接在罩体(30)的内面,所述环形囊(804)的另一面粘接在滑动块(8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东王波薛红健伍浩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恒亿泰机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