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932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通结构,三通结构包括主管道,主管道的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入的入口,主管道的另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出的第一出口;支管道,支管道的一端与主管道连通以形成流通通道,支管道的另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出的第二出口;导流部件,导流部件具有位于主管道内的第一导流部和位于支管道内的第二导流部,以通过导流部件对流经流通通道内的流体进行干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通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三通内的流体流动时容易产生离心涡流的问题。三通内的流体流动时容易产生离心涡流的问题。三通内的流体流动时容易产生离心涡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煤化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流体通过等径分流三通时,流体流动方向的改变会引发离心涡流现象,这种现象在等径分流三通支管方向小于管道直径的10倍距离内尤为明显,这种现象会导致管道内流体流动情况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等径分流三通支管方向受制于现场环境,无法做到等径分流三通支管方向的直管长度大于管道直径的10倍距离时,等径分流三通管的离心涡流现象会导致等径分流三通支管方向的流量小于主管方向。此时在使用等径分流三通进行流量分配时,就会使得流体的均匀分配较难实现,导致该段管路无法满足设计用途,进而对附属于管路的机泵等设备的运行情况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设备损坏等问题。另外,离心涡流现象还会导致噪声、振动、冲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三通内的流体流动时容易产生离心涡流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三通结构,包括主管道,主管道的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入的入口,主管道的另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出的第一出口;支管道,支管道的一端与主管道连通以形成流通通道,支管道的另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出的第二出口;导流部件,导流部件具有位于主管道内的第一导流部和位于支管道内的第二导流部,以通过导流部件对流经流通通道内的流体进行干扰。
[0005]进一步地,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均为板状结构,第一导流部的延伸方向与主管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第二导流部的延伸方向与支管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0006]进一步地,第一导流部的竖直方向的高度为主管道的内径的0.5倍,第一导流部31的水平方向长度为等于主管道的内径,第一导流部的厚度为主管道的内径的0.1倍;和/或,第二导流部的竖直方向的高度为支管道的内径的0.5倍,第二导流部的水平方向长度为等于支管道的内径,第二导流部的厚度为支管道的内径的0.1倍。
[0007]进一步地,导流部件具有过渡段,过渡段的至少部分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内径R=0.15cm,过渡段具有与第一导流部连接的第一端和与第二导流部连接的第二端。
[0008]进一步地,第一导流部远离第二导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引流段,沿第一导流部远离第二导流部的方向,第一引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第一引流段远离第二导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倒角部;和/或,第二导流部远离第一导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引流段,沿第二导流部远离第一导流部的方向,第二引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第二引流段远离第一导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倒角部。
[0009]进一步地,支管道上设置有用于监测流体的流量的流量计,流量计位于第二出口与导流部件之间。
[0010]进一步地,三通结构还包括阀杆,阀杆穿设在流通通道的管壁上,导流部件与阀杆连接。
[0011]进一步地,阀杆与流通通道的管壁相对可移动地连接,以通过移动阀杆,从而调整导流部件在流通通道内的位置。
[0012]进一步地,三通结构还包括阀盖,阀盖与主管道和支管道均连接,主管道和支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供导流部件穿过的穿孔,阀盖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导流部件的容纳腔室。
[0013]进一步地,阀杆与阀盖螺纹连接,阀杆上设置有外螺纹,导流部件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以通过转动阀杆,调整导流部件在流通通道的位置。
[0014]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三通结构包括主管道,主管道的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入的入口,主管道的另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出的第一出口;支管道,支管道的一端与主管道连通以形成流通通道,支管道的另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出的第二出口;导流部件,导流部件具有位于主管道内的第一导流部和位于支管道内的第二导流部,以通过导流部件对流经流通通道内的流体进行干扰。采用上述设置,利用导流部件对三通结构支管处的离心涡流现象产生破坏作用、降低离心涡流的强度,从而使三通结构处流量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三通支管处的流量控制,使三通支管处流量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三通内的流体流动时容易产生离心涡流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三通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三通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三通结构的导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三通结构的主视图;
[0020]图5示出了图4中的三通结构的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三通结构的俯视图;
[0022]图7示出了图6中的三通结构的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主管道;11、入口;12、第一出口;2、支管道;21、第二出口;3、导流部件;31、第一导流部;311、第一引流段;32、第二导流部;321、第二引流段;33、过渡段;5、阀杆;6、流量计;7、阀盖;8、信号接收与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的三通结构,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1的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入的入口11,主管道1的另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出的第一出口12;支管道2,支管道2的一端
与主管道1连通以形成流通通道,支管道2的另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出的第二出口21;导流部件3,导流部件3具有位于主管道1内的第一导流部31和位于支管道2内的第二导流部32,以通过导流部件3对流经流通通道内的流体进行干扰。采用上述设置,利用导流部件3对三通结构支管处的离心涡流现象产生破坏作用、降低离心涡流的强度,从而使三通结构处流量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三通支管处的流量控制,使三通支管处流量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三通内的流体流动时容易产生离心涡流的问题。
[0027]在本实施例的三通结构中,参见图1至图7,第一导流部31和第二导流部32均为板状结构,第一导流部31的延伸方向与主管道1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第二导流部32的延伸方向与支管道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0028]参见图1至图7,在本实施例的三通结构中,第一导流部31的竖直方向的高度为主管道1的内径的0.5倍,第一导流部31的水平方向长度为等于主管道1的内径,第一导流部31的厚度为主管道1的内径的0.1倍;和/或,第二导流部32的竖直方向的高度为支管道2的内径的0.5倍,第二导流部32的水平方向长度为等于支管道2的内径,第二导流部32的厚度为支管道2支管道的内径的0.1倍。
[0029]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1),所述主管道(1)的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入的入口(11),所述主管道(1)的另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出的第一出口(12);支管道(2),所述支管道(2)的一端与所述主管道(1)连通以形成流通通道,所述支管道(2)的另一端具有供流体流出的第二出口(21);导流部件(3),所述导流部件(3)具有位于所述主管道(1)内的第一导流部(31)和位于所述支管道(2)内的第二导流部(32),以通过所述导流部件(3)对流经所述流通通道内的流体进行干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31)和所述第二导流部(32)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导流部(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管道(1)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导流部(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管道(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31)的竖直方向的高度为所述主管道(1)的内径的0.5倍,所述第一导流部(31)的水平方向长度为等于所述主管道(1)的内径,所述第一导流部(31)的厚度为所述主管道(1)的内径的0.1倍;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部(32)的竖直方向的高度为所述支管道(2)的内径的0.5倍,所述第二导流部(32)的水平方向长度为等于所述支管道(2)的内径,所述第二导流部(32)的厚度为所述支管道(2)的内径的0.1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件(3)具有过渡段(33),所述过渡段(33)的至少部分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内径R=0.15cm,所述过渡段(33)具有与所述第一导流部(31)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二导流部(32)连接的第二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31)远离所述第二导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传琪姚强温润娟赵元琪赵娜娜陈德云丁文瑶马芳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