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85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进口管,箱体上设置有出口管,箱体内壁设置有传热管,箱体上设置有第一封板,第一封板上设置有隔板,传热管上贯穿连接有导流机构,导流机构包括有导流箱以及第一导流管,第一导流管与进口管相配合,导流箱上贯穿连接有第二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共设有多个,导流箱上贯穿连接有第三导流管,第三导流管共设有多个,第二导流管以及第三导流管均与传热管贯穿连接,第一导流管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直径大于进口管,第二导流管以及第三导流管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优点在于引导热流进入换热器箱后移动的轨迹。优点在于引导热流进入换热器箱后移动的轨迹。优点在于引导热流进入换热器箱后移动的轨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已知的,换热器是石油化工行业广泛应用的热量交换设备,当高温反应流出气体经管程进入换热器与壳程的冷料换热时,由于换热过程中气体温度降低导致气相中的水蒸汽冷凝及某些组分凝固成盐类析出。
[0003]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管箱一般是由壳体以及传导热管所组成,通过传导热管对热流进行传导流动。
[0004]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时,热流在进入换热器箱后,因为传热管的管口较小,使热流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才能进入传热管,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因为传热管口小,导致容易发生传热管堵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其优点在于引导热流进入换热器箱后移动的轨迹。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口管,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出口管,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传热管,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上设置有隔板,所述传热管上贯穿连接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有导流箱以及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进口管相配合,所述导流箱上贯穿连接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共设有多个,所述导流箱上贯穿连接有第三导流管,所述第三导流管共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导流管以及第三导流管均与所述传热管贯穿连接,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管直径均小于相对应的传热管。
[000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导流管的作用,将进口管中流动的热流进行引导,使热流通过第一导流管流入导流箱中,通过导流箱再将热流导入第二导流管中,通过第二导流管将热流导入传热管中,经过导流箱和第二导流管的配合,使热流能精准快速的进入传热管中,减少了热流在箱体内流转的时间,且通过第三导流管的作用,对排出的热流进行引导,避免热流在箱体内堆积,从而导致传热管堵塞,影响使用。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流管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直径大于所述进口管。
[00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密封圈的作用,对第一导流管和进口管两者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热流流失。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导流管以及第三导流管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共设有多个,第二密封圈的位置位于两个导流管中段位置。
[00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密封圈的作用,对第二导流管与传热管两者连接处
进行密封,避免热流流失,同时对第三导流管和传热管连接处进行密封。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导流管以及第三导流管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导流箱相配合。
[00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挡板的作用,对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管移动的位置以及轨迹进行限制。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与所述导流箱贯穿连接,所述导流箱内部分为两个内腔。
[001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隔板的作用,使导流箱内部分为两个空间,避免热流出现流动混乱的情况,导致堵塞。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封板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封板。
[001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封板的作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焊接将第二封板与箱体固定,且由于第二封板直径较大,防止热流从第二封板和箱体连接处流失。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1、该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通过第一导流管的作用,将进口管中流动的热流进行引导,使热流通过第一导流管流入导流箱中,通过导流箱再将热流导入第二导流管中,通过第二导流管将热流导入传热管中,经过导流箱和第二导流管的配合,使热流能精准快速的进入传热管中,减少了热流在箱体内流转的时间,且通过第三导流管的作用,对排出的热流进行引导,避免热流在箱体内堆积,从而导致传热管堵塞,影响使用。
[0021]2、该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通过第二密封圈的作用,对第二导流管与传热管两者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热流流失,同时对第三导流管和传热管连接处进行密封。
[0022]3、该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通过第二封板的作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焊接将第二封板与箱体固定,且由于第二封板直径较大,防止热流从第二封板和箱体连接处流失。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第二导流管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箱体;101、进口管;102、出口管;103、传热管;104、第一封板;105、隔板;106、第二封板;2、导流机构;201、导流箱;202、第一导流管;203、第二导流管;204、第三导流管;205、第一密封圈;206、第二密封圈;20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0]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1]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32]实施例一
[0033]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包括箱体1,箱体1上设置有进口管101,箱体1上设置有出口管102,箱体1内壁设置有传热管103,箱体1上设置有第一封板104,第一封板104上设置有隔板105,传热管103上贯穿连接有导流机构2,导流机构2包括有导流箱201以及第一导流管202,第一导流管202与进口管101相配合,导流箱201上贯穿连接有第二导流管203,第二导流管203共设有多个,导流箱201上贯穿连接有第三导流管204,第三导流管204共设有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进口管(101),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出口管(102),所述箱体(1)内壁设置有传热管(103),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第一封板(104),所述第一封板(104)上设置有隔板(105),所述传热管(103)上贯穿连接有导流机构(2),所述导流机构(2)包括有导流箱(201)以及第一导流管(202),所述第一导流管(202)与所述进口管(101)相配合,所述导流箱(201)上贯穿连接有第二导流管(203),所述第二导流管(203)共设有多个,所述导流箱(201)上贯穿连接有第三导流管(204),所述第三导流管(204)共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导流管(203)以及第三导流管(204)均与所述传热管(103)贯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管(202)顶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武扈涛崔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明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