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742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产品模具进胶领域,提供了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产品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包括:动模组件,动模组件上设置有动模板,动模板上设置有动模芯以及设置于动模芯上的动模型腔块,动模型腔块用于注塑产品;浇道,其设置于动模芯中间部位,浇道端部设置有浇口,浇口与动模型腔块连通,浇口位于外表面水平方向以下且与产品侧壁平行;顶针组件,其活动设置于动模组件下方,顶针组件上设置有若干根顶针,顶针上端部贯穿动模板和动模芯置于浇道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实现浇口设计在产品外表面以下且与产品平行的进胶方式,注塑时不会对着产品外表面冲击,造成不良问题,使之产品外表面注塑不易出现皮纹亮印。印。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产品模具进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汽车零件中对于产品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往往一个产品的外观影响到产品的良品率,如何处理外观问题是做好产品必要条件。同时影响外观的共同点在于浇口的设计与选择。普通浇口设计一般是采用牛角进胶等方式,牛角方式会在注塑时冲击外观面,影响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所述产品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包括:动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上设置有动模板,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动模芯以及设置于所述动模芯上的动模型腔块,所述动模型腔块用于注塑所述产品;浇道,其设置于所述动模芯中间部位,所述浇道端部设置有浇口,所述浇口与所述动模型腔块连通,所述浇口位于所述外表面水平方向以下且与所述产品侧壁平行;顶针组件,其活动设置于所述动模组件下方,所述顶针组件上设置有若干根顶针,所述顶针上端部贯穿所述动模板和所述动模芯置于所述浇道处。
[0005]在上述的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中,所述浇道端部由阻挡块和倾斜面组成,所述阻挡块位于所述倾斜面上方,所述浇口由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阻挡块连接形成。
[0006]在上述的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中,所述浇道设置为第一浇道和第二浇道,所述浇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浇道的端部,所述第二浇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浇道上,所述第一浇道与所述第二浇道上均设有与所述顶针匹配的顶针孔,所述顶针孔之间呈三角分布。
[0007]在上述的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中,所述顶针组件上设置有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所述顶针活动贯穿所述上顶针板和所述下顶针板,所述上顶针板下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下顶针板上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形成限位空间,所述顶针中下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活动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0008]在上述的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中,所述顶针组件上还包括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中间部位设置有抵顶槽,所述抵顶槽内可拆卸放置有抵顶块,所述顶针下端部与所述抵顶块活动抵顶。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优点是,实现浇口设计在产品外表面以下且与产品平行的进胶方式,注塑时不会对着产品外表面冲击,造成不良问题,使之产品外表面注塑不易出现皮纹亮印。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1]图1是产品表面进胶装置的立体视图;
[0012]图2是产品表面进胶装置的正视图;
[0013]图3是图2A

A的剖视图;
[0014]图4是产品的立体视图;
[0015]图5是动模芯的立体视图;
[0016]图6是动模芯在顶针组件上的立体视图;
[0017]图7是下顶针板在顶针上的立体视图;
[0018]图8是上顶针板在顶针上的立体视图;
[0019]图9是下底板的立体视图
[0020]图10是上顶针板的仰视图
[0021]图11是下顶针板上端面的立体视图。
[0022]图中,1、外表面;2、内表面;3、动模板;4、动模芯;5、动模型腔块;6、产品;7、浇口;8、顶针;9、阻挡块;10、倾斜面;11、第一浇道;12、第二浇道;13、顶针孔;14、上顶针板;15、下顶针板;16、第一限位槽;17、第二限位槽;18、限位块;19、下底板;20、抵顶槽;21、抵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产品6具有外表面1和内表面2,包括:动模组件,动模组件上设置有动模板3,动模板3上设置有动模芯4以及设置于动模芯4上的动模型腔块5,动模型腔块5用于注塑产品6;浇道,其设置于动模芯4中间部位,浇道端部设置有浇口7,浇口7与动模型腔块5连通,浇口7位于外表面1水平方向以下且与产品6侧壁平行;顶针组件,其活动设置于动模组件下方,顶针组件上设置有若干根顶针8,顶针8上端部贯穿动模板3和动模芯4置于浇道处。
[0025]在模具合模注塑的生产工艺中,进胶液体从浇道流入,再从浇口7处流入动模型腔块5内对产品6的外表面1和内表面2进行注塑,产品6在上一操作流程中先一步形成置于动模型腔块5内,本方案中再对产品6表面进胶达到外观要求,从图1中可以看出,将浇口7设置在外表面1水平方向以下且与产品6侧壁平行,此时浇口7进胶到动模型腔块5时,胶液的流动方向是先注塑产品6的内表面2,然后胶液慢慢往上溢到产品6外表面1,则注塑时不会直接对产品6外表面1产生冲击而造成不良影响,在产品6注塑完成后动模板3向下移动进行开模并取出产品6,在流道上的多余料可以通过顶针8将其顶出,降低人工成本,浇口7的设计位置使得产品6注塑进胶时不会直接对着产品6的外表面1进行注塑,实现一种从内表面2流过进而慢慢往上溢到外表面1,使产品6外表面1注塑不易出现皮纹亮印,实现产品6外观的高要求。
[0026]如图5所示,浇道端部由阻挡块9和倾斜面10组成,阻挡块9位于倾斜面10上方,浇口7由倾斜面10与阻挡块9连接形成。
[0027]阻挡块9的设置使得浇口7位于产品6外表面1以下,胶液从浇口7位置流入时,阻挡
块9能够阻止胶液从上部流向外表面1处,避免胶液对外表面1的注塑冲击,胶液从流道进入动模型腔块5完成产品6注塑后,多余的胶液能从倾斜面10流下,不会挤在动模型腔块5内而影响产品6的外观注塑。
[0028]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浇道设置为第一浇道11和第二浇道12,浇口7设置在第一浇道11的端部,第二浇道12设置在第一浇道11上,第一浇道11与第二浇道12上均设有与顶针8匹配的顶针孔13,顶针孔13之间呈三角分布。
[0029]胶液从第一浇道11流向浇口7并流入动模型腔块5进行产品6注塑,优选的,在动模芯4上设置两个动模型腔块5,使之位于第一浇道11两边,在第一浇道11两端分别设置浇口7,提高产品6的生产效率,在第一浇道11的中间部位设置第二浇道12,从图6中可以看出,顶针孔13呈三角分布更加方便将多余的胶料顶出。
[0030]如图7、图8、图10和图11所示,顶针8组件上设置有上顶针板14和下顶针板15,顶针8活动贯穿上顶针板14和下顶针板15,上顶针板14下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6,下顶针板15上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7,第一限位槽16与第二限位槽17形成限位空间,顶针8中下部设置有限位块18,限位块18活动位于限位空间内。
[0031]产品6注塑完成出模后,顶针8向上移动可以将浇道内的固定胶液顶出,顶针8的上下移动位置被限制在限位空间内,当限位块18向上移动抵靠至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所述产品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上设置有动模板,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动模芯以及设置于所述动模芯上的动模型腔块,所述动模型腔块用于注塑所述产品;浇道,其设置于所述动模芯中间部位,所述浇道端部设置有浇口,所述浇口与所述动模型腔块连通,所述浇口位于所述外表面水平方向以下且与所述产品侧壁平行;顶针组件,其活动设置于所述动模组件下方,所述顶针组件上设置有若干根顶针,所述顶针上端部贯穿所述动模板和所述动模芯置于所述浇道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端部由阻挡块和倾斜面组成,所述阻挡块位于所述倾斜面上方,所述浇口由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阻挡块连接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产品表面进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立锋史勇毛元源陈亮张鉴瑜
申请(专利权)人: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