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瓷原料搅拌装置,其属于软瓷生产技术领域,其包括:搅拌筒,所述搅拌筒外壁上固定有支腿,所述支腿底部固定有防滑座;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可拆卸安装于搅拌筒的顶部,所述密封盖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水管;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安装于搅拌筒底部并与搅拌筒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料管外壁上安装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搅拌条转速更快,所以提高了对搅拌筒内部的软瓷原料的搅拌效率,从而提高了软瓷的生产效率以及软瓷成品质量,并且可以避免软瓷原料中的较大颗粒进入搅拌筒内部,提高了搅拌后的软瓷原料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了软瓷的成品质量。瓷的成品质量。瓷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瓷原料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软瓷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软瓷原料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软瓷是一种新型的节能低碳装饰材料,其作为墙面装饰材料,具有质轻、柔性好、外观造型多样、耐候性好等特点;其作为地面装饰材料,具有耐磨、防滑、脚感舒适等特点。软瓷施工简单快捷,与传统材料相比,缩短了工期,节约了空间与成本,而且还不易脱落;
[0003]在软瓷生产中,需要对软瓷原料进行充分搅拌,再将搅拌后的软瓷原料倒入模具中进行烧制,待其冷却后,再进行包装,但是现有的对软瓷原料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搅拌效率不高,从而影响软瓷的生产效率以及软瓷成品质量;
[0004]由于软瓷原料中往往存在较大的颗粒,而现有的搅拌装置缺少相应的碾磨功能,使得较大的颗粒易进入搅拌装置内部,由于搅拌后的软瓷原料中存在较大的颗粒,所以搅拌后的软瓷原料整体质量欠佳,进一步严重影响软瓷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瓷原料搅拌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对软瓷原料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搅拌效率不高,从而影响软瓷的生产效率以及软瓷成品质量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瓷原料搅拌装置产品,其包括:
[0007]搅拌筒,所述搅拌筒外壁上固定有支腿,所述支腿底部固定有防滑座;
[0008]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可拆卸安装于搅拌筒的顶部,所述密封盖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水管;
[0009]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安装于搅拌筒底部并与搅拌筒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料管外壁上安装有阀门;
[0010]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于密封盖顶部,所述搅拌机构用于对搅拌筒内部的软瓷原料进行搅拌;
[0011]碾磨机构,所述碾磨机构设于密封盖顶部,所述碾磨机构用于对进料口处的软瓷原料进行碾磨。
[0012]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安装于密封盖顶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贯穿密封盖并延伸至搅拌筒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两个第二齿轮。
[0013]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齿轮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与密封盖底部转动连接。
[0014]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外壁上固定有搅拌条。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的直径。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外壁上固定有绞龙,所述绞龙位于出料管内部。
[0017]优选地,所述碾磨机构包括固定于密封盖顶部的收集框,所述收集框处于进料口位置处,所述收集框的左、右两侧内壁上活动安装有第一碾磨辊、第二碾磨辊,所述第一碾磨辊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收集框并延伸至收集框外部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碾磨辊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收集框并延伸至收集框外部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一端固定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连接柱一端固定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相互啮合。
[0018]优选地,所述密封盖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
[00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通过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再带动两个第二齿轮进行转动,其中由于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的直径,所以在相同第一电机的输出效率下,第二齿轮的转速大于第一齿轮的转速,所以第二齿轮配合第二连接杆带动搅拌条的转速更快,相比较现有的,由于本技术中的搅拌条转速更快,所以提高了对搅拌筒内部的软瓷原料的搅拌效率,从而提高了软瓷的生产效率以及软瓷成品质量。
[0021]2、本技术通过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一连接柱、第一碾磨辊进行转动,由于第一连接柱外壁上固定有第三齿轮,而第三齿轮啮合有第四齿轮,所以在第一碾磨辊转动时,在第四齿轮作用下第二碾磨辊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动,最终在第一碾磨辊、第二碾磨辊的共同配合下可以对软瓷原料中的较大颗粒进行碾磨处理,相比较现有的,本技术可以避免软瓷原料中的较大颗粒进入搅拌筒内部,提高了搅拌后的软瓷原料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了软瓷的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的进料口、进水管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的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6]上述附图中:101、搅拌筒;102、支腿;103、防滑座;104、密封盖;105、进水管;106、进料口;107、出料管;108、阀门;200、碾磨机构;201、收集框;202、第一碾磨辊;203、第二碾磨辊;204、第一连接柱;205、第三齿轮;206、第二连接柱;207、第四齿轮;208、第二电机;300、搅拌机构;301、第一电机;302、第一齿轮;303、第三连接杆;304、绞龙;305、第二齿轮;306、第一连接杆;307、第二连接杆;308、搅拌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3、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软瓷原料搅拌装置,其包括:
[0030]搅拌筒101,搅拌筒101外壁上固定有支腿102,支腿102底部固定有防滑座103;密
封盖104,密封盖104可拆卸安装于搅拌筒101的顶部,密封盖104顶部设有进料口106、进水管105;出料管107,出料管107安装于搅拌筒101底部并与搅拌筒101内部相连通,出料管107外壁上安装有阀门108;搅拌机构300,搅拌机构300设于密封盖104顶部,搅拌机构300用于对搅拌筒101内部的软瓷原料进行搅拌,搅拌机构300包括安装于密封盖104顶部的第一电机301,第一电机301的输出端活动贯穿密封盖104并延伸至搅拌筒101内部,第一电机3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02,第一齿轮302啮合有两个第二齿轮305,两个第二齿轮305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06,第一连接杆306远离第二齿轮305的一端与密封盖104底部转动连接,两个第二齿轮305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07,第二连接杆307外壁上固定有搅拌条308,第二齿轮305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302的直径,第一齿轮302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303,第三连接杆303外壁上固定有绞龙304,绞龙304位于出料管107内部。
[0031]具体的,通过启动第一电机301,第一电机301带动第一齿轮302进行转动,第一齿轮302再带动两个第二齿轮305进行转动,其中由于第二齿轮305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302的直径,所以在相同第一电机301的输出效率下,第二齿轮305的转速大于第一齿轮302的转速,所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瓷原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筒(101),所述搅拌筒(101)外壁上固定有支腿(102),所述支腿(102)底部固定有防滑座(103);密封盖(104),所述密封盖(104)可拆卸安装于搅拌筒(101)的顶部,所述密封盖(104)顶部设有进料口(106)、进水管(105);出料管(107),所述出料管(107)安装于搅拌筒(101)底部并与搅拌筒(101)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料管(107)外壁上安装有阀门(108);搅拌机构(300),所述搅拌机构(300)设于密封盖(104)顶部,所述搅拌机构(300)用于对搅拌筒(101)内部的软瓷原料进行搅拌;碾磨机构(200),所述碾磨机构(200)设于密封盖(104)顶部,所述碾磨机构(200)用于对进料口(106)处的软瓷原料进行碾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瓷原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300)包括安装于密封盖(104)顶部的第一电机(301),所述第一电机(301)的输出端活动贯穿密封盖(104)并延伸至搅拌筒(101)内部,所述第一电机(3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02),所述第一齿轮(302)啮合有两个第二齿轮(3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瓷原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齿轮(305)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06),所述第一连接杆(306)远离第二齿轮(305)的一端与密封盖(104)底部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瓷原料搅拌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中华,郭和力,白晶臣,覃绪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垚美软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