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366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包括中心收集器、竖流沉淀收集器和虹吸侧排收集器;中心收集器布置于养殖池内底部,用于收集死虾、虾壳和大颗粒物;竖流沉淀收集器用于收集破碎虾壳、中颗粒物、粪便,虹吸侧排收集器用于收集细碎虾壳、中小颗粒物,均安装于养殖池外部;中心收集器底部的排污管、竖流沉淀收集器的排水口和虹吸侧排收集器的排水口均与主排污管相连,主排污管上配置有主排污阀,主排污管连接至藤棉框;三种收集结构可独立使用,也可协同使用,操作便捷且不需动力输送,极大提升了虾壳收集的效果,还能有效防止逃虾,充分实现了对虾壳、颗粒物的多途径、多点位、及时和高效的收集效果。及时和高效的收集效果。及时和高效的收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领域,是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南美白对虾因其具有生长快、耐高温、食性杂、抗病力强、适盐能力广等优点,现阶段已经成为了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年来,由于自然海区和池塘养殖模式无法有效抵御对虾疾病的传播,相对就有显著优势的高位池养殖、流水养殖、循环水养殖等工厂化养殖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处理使95%以上的养殖水得以重复利用的新型养殖模式,具有节水节地节能、养殖效益高、产品绿色无公害的显著优势。
[0003]对虾工厂化循环水模式是封闭式养殖,可以实现对养殖条件的高度控制,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一定时间内的虾壳数量可有效反应对虾生长情况和对虾存活数量,为了满足相关科研需求和实际生产需要,需要及时的对循环水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虾壳进行及时、高效的收集。目前,有关对虾循环水养殖模式下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的设计较少,现有的设计中基本都是虾壳收集方式单一、收集效果不佳的现象。
[0004]例如,公开日为2020年05月29日,公开号为CN11120201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分离与去除对虾循环水养殖池虾壳和死虾的养殖系统,属于水产养殖
,所述系统包括养殖池、养殖池底排污管、养殖池底出虾管、养殖池中心“花管”、死虾收集槽、沥虾罩、纳米充气管、输气软管和主供气管。
[0005]再如,公开日为2021年04月30日,公开号为CN112715471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养虾系统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特点是包括集污管、气提管、储污仓和排污管,集污管的开口端位于养殖池底部中心处且其另一端与气提管相连通,气提管通过吸污管与储污仓连通,储污仓由倾斜向下设置的底板、对称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挡板、可拆卸的粗滤网和可拆卸的细滤网围成,粗滤网水平设置在两块侧挡板之间,细滤网倾斜或竖直设置在两块侧挡板之间,粗滤网的两端分别与吸污管、细滤网相接,细滤网的底部与底板相接,底板的顶部与吸污管的底部相接,底板的最低处与排污管对接连通,粗滤网与细滤网的相接处竖直设置有正挡板,能够分离出虾壳、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并浓缩残饵、粪便后排放且排污耗水量低。
[0006]上述现有的收集方式,都是单一对虾壳、颗粒类物质的收集或排污,不仅没有复合设计,而且没有协作运用的方式,明显不能在养殖过程灵活、及时的对虾壳、颗粒物进行有效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包括养殖池底部中心的收集结构和养殖池外部的竖流沉淀收集结构、侧排虹
吸收集结构三部分联合设计,通过三部分在养殖过程中的协作使用,充分实现了对虾壳、颗粒物的多途径、多点位、及时和高效的收集效果。
[0008]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
[0009]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死虾、虾壳和大颗粒物的中心收集器、用于收集破碎虾壳、中颗粒物、粪便的竖流沉淀收集器和用于收集细碎虾壳、中小颗粒物的虹吸侧排收集器;
[0010]中心收集器布置于养殖池内底部,竖流沉淀收集器和虹吸侧排收集器安装于养殖池外部,中心收集器底部的排污管、竖流沉淀收集器的排水口和虹吸侧排收集器的排水口均与主排污管相连,主排污管上配置有主排污阀,主污管的出污口段连接至藤棉框;
[0011]所述中心收集器包括锥形塑料防逃罩、环形回水盘、收集筒以及可开合的挡水板,锥形塑料防逃罩置于环形回水盘上,收集筒安装于环形回水盘下端,可开合的挡水板安装于环形回水盘的中间;所述锥形塑料防逃罩呈中空的圆台状,锥形塑料防逃罩的下开口与环形回水盘外径相匹配,锥形塑料防逃罩与环形回水盘之间形成一定空腔,空腔作为防逃仓;所述挡水板的中间设置有一竖直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与锥形塑料防逃罩顶部相连;所述收集筒的下端连接养殖池底部的排污管,排污管配置有底排污阀一。
[0012]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回水盘的圆环宽度依据养殖系统的具体流量要求调整,环形回水盘的开口孔径根据具体对虾养殖阶段进行调整。
[0013]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可以选择与伸缩杆的底端或者靠近底端的位置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塑料防逃罩采用密度小于或等于1的塑料材质。
[0015]进一步地,所述竖流沉淀收集器包括竖流沉淀器、底排管、进水管和排水管一,竖流沉淀器通过进水管与中心收集器底部的排污管连通,底排管置于竖流沉淀器中心并穿过竖流沉淀器底部的漏斗口,竖流沉淀器的侧壁设置有与养殖池液面同一水平位置的排水口,排水口与排水管一相连,排水管一上配置有底排污阀二。
[0016]进一步地,所述虹吸侧排收集器包括虹吸管、侧排箱,侧排箱的侧壁设置有与养殖池连通的溢水口,侧排箱内竖直设置有溢水管和排水管二,溢水管的顶部为出水口,排水管二的顶部为进水口,溢水管的出水口比排水管二的进水口低20

30cm,溢水口的底部与排水管二的进水口处于同一高度;所述虹吸管的进水端置于距离中心虾壳收集器的10

20cm处,虹吸管的出水端与溢水管底部相连,位于养殖池内的虹吸管管道悬空置于贴紧池底的位置,即接近池底而不接触;所述排水管二底部的出水口与主排污管相连,排水管二上配置有底排污阀三。
[0017]进一步地,所述虹吸管的规格根据养殖池尺寸而定,材质可选用PP材质或PVC材质等。
[0018]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包括侧排箱内的一段和侧排箱外的一段,位于侧排箱内的一段可插拔式安装于侧排箱内。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0](一)中心收集器
[0021]在收集阶段,底排污阀一处于关闭状态,挡水板处于闭合状态,由于浮力作用,锥形塑料防逃罩上浮,使得锥形塑料防逃罩底部与环形回水盘之间留出一定间距,虾壳或颗粒物类的收集物随着循环水的水流进入到防逃仓中;
[0022]收集达到一定时间后,需要将收集物排出,则开启养殖池底部排污管的底排污阀一。此时,由于流水和重力的作用大于浮力的作用,锥形塑料防逃罩下压至环形回水盘上,在伸缩杆的作用下,挡水板处于打开状态,防逃仓内的收集物经排污管排出,进入主排污管;打开主排污阀之后,死虾、虾壳和大颗粒物随后被收集到藤棉框内。
[0023](二)竖流沉淀收集器
[0024]养殖池水从进水管流进竖流沉淀器,排污管内的虾壳或颗粒物等物质随养殖池水流进竖流沉淀器;在竖流沉淀器中,虾壳逐渐沉淀,打开底排污阀二,上清液从排水口溢流进入排水管,继续进行养殖系统的水循环管线,沉降后的虾壳从底排管进入主排污管;打开主排污阀后,破碎虾壳、中颗粒物和粪便最后流入藤棉框收集。
[0025](三)虹吸侧排收集器
[0026]通过虹吸作用,养殖池中的细碎虾壳和中小颗粒物经过虹吸管流入侧排箱的溢水管,随着水面上升,细碎虾壳和中小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死虾、虾壳和大颗粒物的中心收集器、用于收集破碎虾壳、中颗粒物、粪便的竖流沉淀收集器和用于收集细碎虾壳、中小颗粒物的虹吸侧排收集器;中心收集器布置于养殖池(1)内底部,竖流沉淀收集器和虹吸侧排收集器安装于养殖池(1)外部,中心收集器底部的排污管(5)、竖流沉淀收集器的排水口和虹吸侧排收集器的排水口均与主排污管(18)相连,主排污管(18)上配置有主排污阀,主污管的出污口段连接至藤棉框(19);所述中心收集器包括锥形塑料防逃罩(4)、环形回水盘(3)、收集筒(2)以及可开合的挡水板,锥形塑料防逃罩(4)置于环形回水盘(3)上,收集筒(2)安装于环形回水盘(3)下端,可开合的挡水板安装于环形回水盘(3)的中间;所述锥形塑料防逃罩(4)呈中空的圆台状,锥形塑料防逃罩(4)的下开口与环形回水盘(3)外径相匹配,锥形塑料防逃罩(4)与环形回水盘(3)之间形成一定空腔,空腔作为防逃仓;所述挡水板的中间设置有一竖直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与锥形塑料防逃罩(4)顶部相连;所述收集筒(2)的下端连接养殖池(1)底部的排污管(5),排污管(5)配置有底排污阀一(6);所述锥形塑料防逃罩(4)采用密度小于或等于1的塑料材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回水盘(3)的圆环宽度依据养殖系统的具体流量要求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回水盘(3)的开口孔径根据具体对虾养殖阶段进行调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与伸缩杆的底端相连或者靠近底端的位置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流沉淀收集器包括竖流沉淀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江波李亚松徐波梁勤朗蒋礼平康秋平吴赵军胡奎宋向果唐华李杰宋旸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