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28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包括整理池,整理池中部设置有挡板将整理池分隔成底部连通的轧液浸渍室和风干浸渍室,在所述轧液浸渍室内设置有传输辊组I用于将面料倾斜传输并浸润在整理液中,并在整理池内设置有轧液机构用于对浸渍后的面料进行轧液,所述风干浸渍室内设置有使得面料呈波浪形传输并可浸润在整理液中的传输辊组Ⅱ,并在风干浸渍室顶部设置有导风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通过将整理池分隔为两个连通的腔室,并分别采用物理轧液和向下鼓风分离整理液的方式,反复进行浸渍、脱水、再浸渍过程,鼓风的方式,能够使得面料孔隙中的附着的整理液更好的分离,进而便于再次浸渍时整理液渗透。液渗透。液渗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染整
,尤其涉及一种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纺织品为达到一定的性能需求,往往需要进行后整理。阻燃面料有:后整理阻燃面料,如纯棉、涤棉等;本质阻燃面料,如芳纶、腈棉、杜邦凯夫拉、诺梅克斯、澳大利亚PR97等。
[0003]进行后整理阻燃整理时,需要对面料进行阻燃整理,通常需要进行浸轧、烘干、热溶(180~200℃)、皂洗(70~80℃)、水洗和烘干等操作,传统浸渍一般是将面料在存放有整理液的容器内浸泡,并通过轧液辊进行轧液,以使得整理液充分渗透,但是采用一直浸泡整理液的方式,其效率相对低下,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轧液和鼓风结合的方式,实现脱水并再次吸水的浸渍过程,能够增加整理液的渗透效率。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包括整理池,设置有进出口,整理池中部设置有挡板将整理池分隔成底部连通的轧液浸渍室和风干浸渍室,在所述轧液浸渍室内设置有传输辊组I用于将面料倾斜传输并浸润在整理液中,并在整理池内设置有轧液机构用于对浸渍后的面料进行轧液,所述风干浸渍室内设置有使得面料呈波浪形传输并可浸润在整理液中的传输辊组Ⅱ,并在风干浸渍室顶部设置有导风管用于鼓热风。
[0007]进一步的,整理池底部安设加热丝。
[0008]进一步的,传输辊组I包括若干组上下错位设置的若干传输辊,使得面料间隔的浸润在整理液中,且浸润在整理液中的传输辊为两根,以保持浸润时间。
[0009]进一步的,传输辊组Ⅱ包括若干组延面料传输方向上下错位的排布传输辊,底部的传输辊亦浸润在整理液中。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轧液机构包括顶部突出整理液的轧液传输辊组和抵靠在轧液传输辊组上表面的轧液辊组。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轧液辊组包括用于安装的横板、固定在横板上对应数量的连接板和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上且可适应性上下调节的挤压辊;在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挤压辊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内。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板上还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抵靠在挤压辊的转轴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轧液传输辊组中辊轮直径延面料传输方向递增。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整理池分隔为两个连通的腔室,并分别采用物理轧液和向下鼓风分离整理液的方式,反复进行浸渍、脱水、再浸渍过程,鼓风的方式,能够使得面料孔隙中的附着的整理液更好的分离,进而便于再次浸渍时整理液渗透。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轧液机构中轧液辊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轧液机构中轧液辊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整理池;11

轧液浸渍室;12

风干浸渍室;13

挡板;2

传输辊组I;3

轧液机构;31

轧液传输辊组;32

轧液辊组;321

连接板;322

调节槽;323

压簧;324

挤压辊;4

导风管;5

传输辊组Ⅱ;6

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参照图1,一种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包括整理池1,设置有进出口,整理池1中部设置有挡板13将整理池1分隔成底部连通的轧液浸渍室11和风干浸渍室12,在所述轧液浸渍室11内设置有传输辊组I 2用于将面料倾斜传输并浸润在整理液中,并在整理池1内设置有轧液机构3用于对浸渍后的面料进行轧液,所述风干浸渍室12内设置有使得面料呈波浪形传输并可浸润在整理液中的传输辊组Ⅱ5,并在风干浸渍室12顶部设置有导风管4用于鼓热风(经由热风机输出后,经由分配管路分配至各导风管),加速面料中的整理液分离。
[0023]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了一组轧液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延长传输辊组数量及轧液机构的数量。
[0024]为便于对整理池1内的整理液进行加热,在其内还安设加热丝6。
[0025]具体的,传输辊组I 2包括若干组上下错位设置的若干传输辊,使得面料间隔的浸润在整理液中,且浸润在整理液中的传输辊为两根,以保持浸润时间;传输辊组Ⅱ5包括若干组上下错位的传输辊,底部的传输辊亦浸润在整理液中。
[0026]将整理池1分隔为两个连通的腔室,并分别采用物理轧液和向下鼓风分离整理液的方式,反复进行浸渍、脱水、再浸渍过程,鼓风的方式,能够使得面料孔隙中的附着的整理液更好的分离,进而便于再次浸渍时整理液渗透。
[0027]所述轧液机构3包括顶部突出整理液的轧液传输辊组31和抵靠在轧液传输辊组31上表面的轧液辊组32。
[0028]进一步参照图2和图3,所述轧液辊组32包括用于安装的横板、固定在横板上对应数量的连接板321和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上且可适应性上下调节的挤压辊324;如图2,在所述连接板321上开设有调节槽322,所述挤压辊324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调节槽322内,为了增加轧液效果,在所述连接板321上还套设有压簧323,所述压簧323抵靠在挤压辊324的转轴上。
[0029]为进一步增加轧液效率,所述轧液传输辊组31中辊轮直径延面料传输方向递增,
可增加与轧液辊组32中轧液辊5的作用力。
[0030]本申请中,未详细说明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及原理已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包括整理池,其端侧设置有进出口,其特征在于:整理池中部设置有挡板将整理池分隔成底部连通的轧液浸渍室和风干浸渍室,在所述轧液浸渍室内设置有传输辊组I用于将面料倾斜传输并浸润在整理液中,并在整理池内设置有轧液机构用于对浸渍后的面料进行轧液,所述风干浸渍室内设置有使得面料呈波浪形传输并可浸润在整理液中的传输辊组Ⅱ,并在风干浸渍室顶部设置有导风管用于鼓热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整理池底部安设加热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辊组I包括若干组上下错位设置的若干传输辊,使得面料间隔的浸润在整理液中,且浸润在整理液中的传输辊为两根,以保持浸润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面料后整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辊组Ⅱ包括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夏青张水良鲁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振海针纺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