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现浇综合管沟的移动式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15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5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现浇综合管沟的移动式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包括:内模板,具有位于上方的浇灌端和位于下方的支撑端;内模板配设为两个并且间隔设置;外模板,配设为两个并与内模板一一对应设置,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的区域为成型腔;升降装置,设置于两个内模板之间;底座,底部设有至少两对滚动件;顶座,第一驱动轴连接于顶座;内模板的浇灌端设有向其外侧延伸的凸台,凸台上设有注浆孔,外模板可拆卸地连接于凸台;内模板的内侧设有至少三组间隔设置的铰接座,铰接座可翻转的连接于内模板,以能够相对于内模板翻转。由此,解决了施工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以及施工麻烦等问题,对此还需要提供一种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以解决当前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现浇综合管沟的移动式成型模具


[0001]本公开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现浇综合管沟的移动式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公路隧道综合管沟在进行浇筑建设时,需要使用到综合管沟模板,现有的模板常常采用多块木板搭建而成,通过建设,可围成内外框架,形成内部的浇筑空间,可进行性浇筑作业。现有的一种整体复合材料模板,为一体成型,通过吊机安装,人工固定,与仰拱同时进行浇筑施工作业。
[0003]现有的现浇综合管沟拼接模板系统,浇筑混凝土前后要进行模板的组装和拆卸,采用小块拼装模板,导致箱涵预制施工中拆装模板的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多块小模板拼装而成的模板,拼缝多、拼缝效果差,在后续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错台、漏浆等现象,从而造成预制箱涵外观质量差,另外,模板的多次拆装,也会造成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以及模板碰撞造成的变形,使模板质量下降。而现有的整体模板重量大,移动难度高,到下一个施工进尺的过程需要大型起重机器进行移动,耗时长,降低了施工效率。
[0004]因此,现有技术中在采用综合管沟模板进行施工时,还存在着施工效率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现浇综合管沟的移动式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内模板(1),在竖直方向上设有基础高度,所述内模板(1)具有位于上方的浇灌端和位于下方的支撑端;其中,所述内模板(1)配设为两个并且间隔设置;外模板(2),配设为两个并与所述内模板(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内模板(1)和所述外模板(2)之间的区域为成型腔;升降装置(3),设置于两个内模板(1)之间,且其上端设有可沿Y向伸缩的第一驱动轴,其下端设有可沿Y向伸缩的第二驱动轴;底座(51),其底部设有至少两对可转动的滚动件(6),所述第二驱动轴连接于所述底座(51);以及顶座(52),在X向具有与两个内模板(1)之间的间距相适配的基础长度,所述第一驱动轴连接于所述顶座(52);其中,所述内模板(1)的浇灌端设有向其外侧延伸的凸台(71),所述凸台(71)上设有注浆孔(72),所述外模板(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凸台(71);所述内模板(1)的内侧设有至少三组间隔设置的铰接座(81),所述铰接座(81)可翻转的连接于内模板(1),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内模板(1)翻转;当所述第一驱动轴移动时,使所述顶座(52)与不同高度的铰接座(81)相对应,所述顶座(52)能够与所述铰接座(81)可拆卸地相连;当所述第二驱动轴移动时,能够使所述底座(51)相对于位于最下方的铰接座(81)运动,所述底座(51)能够与位于最下方的铰接座(81)可拆卸地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现浇综合管沟的移动式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还包括锁紧件(82),所述内模板(1)和所述外模板(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锁紧件(82)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锁紧件(82)分别插设于所述内模板(1)和所述外模板(2)的定位孔中,以能够保持所述内模板(1)相对于所述外模板(2)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震张春成陈家欣马伸康李通郝景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