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充电桩PCB板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15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充电桩PCB板散热结构,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内腔底部的后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PCB板本体,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散热罩体,通过设置伺服电机带动正反丝杆转动,正反丝杆带动移动块进行移动,移动块带动框体进行移动,框体带动风扇进行移动,对PCB板本体的顶部进行散热,通过通孔与进风孔,能够将外界的空气排入至散热罩体的内腔,并通过出风孔,能够将散热后的空气进行排出,以避免散热罩体的内腔出现热量较高的现象,提高PCB板本体的散热效果,通过散热翅片,能够对PCB板本体底部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了散热效果较好的优点。具备了散热效果较好的优点。具备了散热效果较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充电桩PCB板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PCB板散热
,具体为一种交流充电桩PCB板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交流充电桩内部安装有PCB板,其上安装有继电器、开关电源、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等器件,PCB板铜层内有大电流回路,板上热损很大。继电器、开关电源、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也是发热器件,且交流充电桩体积小、防护等级高,体积功率密度较高,给充电桩运行可靠性造成很大压力,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1293441.X,所提出的一种交流充电桩PCB 板散热结构,该专利通过风机2吹出的空气先冷却发热量小的电子器件单元,然后冷却发热量大的电子器件单元,以避免大热量电子器件单元对小热量电子器件单元的影响,进行散热过后的热空气经过PCB板本体1的第二风道7,对PCB板本体1的背面进行散热,然而,该专利所采用的散热结构均设置于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当风机2将热量吹出后,热量仍在该装置的内部进行循环,而吹出的热量输送至风机2的输入端,持续往复会导致该装置的内部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因此,现有的PCB板散热结构存在散热效果较差的缺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交流充电桩PCB板散热结构,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充电桩PCB板散热结构,具备了散热效果较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PCB板散热结构存在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流充电桩PCB 板散热结构,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内腔底部的后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PCB板本体,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散热罩体,所述散热罩体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正反丝杆,所述正反丝杆的右端延伸至散热罩体的内腔并与散热罩体内腔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正反丝杆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腔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散热罩体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匀开设有进风孔,所述散热罩体外表面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出风孔,所述PCB板本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底部延伸至底板的底部。
[0005]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散热罩体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风扇的输出端位于PCB板本体的顶部,所述PCB板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电气元件。
[0007]优选的,所述散热罩体的四角均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的底部与底板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顶部与散热罩体内腔顶部的连接处滑动连接,所述出风孔的形状为长条形。
[0009]优选的,所述风扇的移动范围大于PCB板本体长度的一半,所述散热罩体的材质为不锈钢制成。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本技术通过设置伺服电机带动正反丝杆转动,正反丝杆带动移动块进行移动,移动块带动框体进行移动,框体带动风扇进行移动,对PCB板本体的顶部进行散热,通过通孔与进风孔,能够将外界的空气排入至散热罩体的内腔,并通过出风孔,能够将散热后的空气进行排出,以避免散热罩体的内腔出现热量较高的现象,提高PCB板本体的散热效果,通过散热翅片,能够对PCB板本体底部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了散热效果较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PCB板散热结构存在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对该装置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散热罩体结构的立体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散热罩体结构的正视剖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移动块结构的右视剖视图。
[0017]图中:1、底板;2、PCB板本体;3、散热罩体;4、伺服电机;5、正反丝杆;6、移动块;7、框体;8、风扇;9、通孔;10、进风孔;11、出风孔;12、滑块;13、滑槽;14、限位螺栓;15、充电桩本体;16、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5,一种交流充电桩PCB板散热结构,包括充电桩本体15,充电桩本体15内腔底部的后端设置有底板1,底板1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PCB板本体2,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散热罩体3,散热罩体3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正反丝杆5,正反丝杆5的右端延伸至散热罩体3的内腔并与散热罩体3内腔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正反丝杆5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6,移动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框体7,框体7的内腔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风扇 8,框体7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匀开设有通孔9,散热罩体3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匀开设有进风孔10,散热罩体3外表面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出风孔11,PCB板本体2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散热翅片16,散热翅片16的底部延伸至底板1的底部,通过设置伺服电机4带动正反丝杆5转动,正反丝杆5带动移动块6 进行移动,移动块6带动框体7进行移动,框体7带动风扇8进行移动,对 PCB板本体2的顶部进行散热,通过通孔9与进风孔10,能够将外界的空气排入至散热罩体3的内腔,并通过出风孔11,能够将散热后的空气进行排出,以避免散热罩体3的内腔出现热量较高的现象,提高PCB板本体2的
散热效果,通过散热翅片16,能够对PCB板本体2底部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了散热效果较好的优点。
[0021]具体的,移动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2,散热罩体3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3,滑块12的外表面与滑槽1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块 12与滑槽13,方便了对移动块6进行导向,同时也对其进行限位。
[0022]具体的,风扇8的输出端位于PCB板本体2的顶部,PCB板本体2的顶部设置有电气元件,通过设置风扇8,方便了对PCB板本体2的顶部进行散热。
[0023]具体的,散热罩体3的四角均设置有限位螺栓14,限位螺栓14的底部与底板1的连接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限位螺栓14,方便了对散热罩体3进行安装。
[0024]具体的,移动块6的顶部与散热罩体3内腔顶部的连接处滑动连接,出风孔11的形状为长条形。
[0025]具体的,风扇8的移动范围大于PCB板本体2长度的一半,散热罩体3 的材质为不锈钢制成。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充电桩PCB板散热结构,包括充电桩本体(15),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5)内腔底部的后端设置有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PCB板本体(2),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散热罩体(3),所述散热罩体(3)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正反丝杆(5),所述正反丝杆(5)的右端延伸至散热罩体(3)的内腔并与散热罩体(3)内腔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正反丝杆(5)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6),所述移动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框体(7),所述框体(7)的内腔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风扇(8),所述框体(7)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匀开设有通孔(9),所述散热罩体(3)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匀开设有进风孔(10),所述散热罩体(3)外表面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出风孔(11),所述PCB板本体(2)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散热翅片(16),所述散热翅片(16)的底部延伸至底板(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刚王奋翰林军胡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美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