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地卤素灯的电子光/温度控制装置,包括传统的电路和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路。后者包括直流电源部分、电子开关部分、光控制部分和温度控制部分。光控制部分/温度控制部分的动作点可由用户来调节/重新设定。灯的控制靠检测到的信息自动地或手动地进行。灯的温度一旦达到预设的动作点,灯就会自动地熄灭,且能手动地或自动地再开亮。任何选定的参照物达到预选的亮度,该灯会自动熄灭,而一旦该亮度暗于预先设定的值时,则灯就自动地恢复。(*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照环境光和灯的温度上升控制座地灯的自动/手动电子控制装置。目前,带有电子调光器的座地卤素灯已被广泛地采用。该调光器的基本部件是一个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于是,人们创造出许多不同的控制电路以配合该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最简单的一个电路是普通的相位切割控制电路,它包括一个电位计、一个电容器和一个触发二极管。在中国专利CN94213163.0中已公开了这种类型的控制电路。现在许多国家的安全标准己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欧洲和北美国家的安全标准已修改到最高的水平。此外,较大功率的座地卤素灯会使消耗的电力费用增加。因此,包括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电位计、电容器和触发二极管的整个电路,已被看作“基本电路”,为了经济和商业的理由,必须增加附加“控制电路”来控制“基本电路”。因此,人们已经公开了许多用于控制传统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调光器的控制电路。其中之一为美国专利US4,751,433,该专利中使用了光电池以使从灯发出的发光能量反比于周围空间的发光强度。由于该控制置的临界点(动作点)是由制造厂设定,所以用户是不能重新设定/调节该装置的。另一公开的文献是美国专利US4,658,129,该专利中采用了光电检测单元,用以响应光的强度发送出输出电压。该输出电压施加于一个电容器,用以操作一个可控硅整流器(SCR),使得灯的通/断能自动控制。但是,这些装置中没有一个能通过由于座地卤素灯本身所引起的温度上升的安全测试,这种安全测试是用二层纱布盖在灯罩口上,灯连续工作七小时而不发生火警事故。因此,上述两个美国专利具有相同的缺点。简单地说,如果一间房间内置有浅色的家具,而天花板为白色,另一间房间内放的是深色家具,而天花板是绿色时,则用两个相同输出(例如300瓦)的座地卤素灯分别放置在这二间房内,其产生的环境亮度是完全不同的。由于“动作点”是由制造厂设定的,而用户自己则不能再作调节。上述座地卤素灯的自动控制装置,在这两种情况中会在不适当的时间动作。本申请人的二个在先中国专利申请,其专利技术名称为<座地卤素灯的防护罩>和<防火座地卤素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已经公开了灯罩口上栅格护罩如何定位,以及如何将热敏开关/热敏元件放置在带有栅格护罩的座地卤素灯的反光板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将所有的上述现有技术改进到一个更完善的水平,提供一种带有控制装置的座地卤素灯,该控制装置能按照预定的环境亮度以及灯的预定温升来自动地和手动地控制该座地卤素灯。因此,这种座地卤素灯可以由用户来调节/设定到任何预定的动作点,于是该座地卤素灯会在这动作点自动地动作。为了达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一个这样的装置,它包括二个主要的电路,一个是传统调光器的典型电路,另一个是用于根据用户的意图控制该传统调光器的专利技术电路,该专利技术电路包括(1)直流电源部分,它包括整流二极管(D1),用于将交流电半波整流,电阻器(R1),用于将电压降低;滤波电容器(C1),用于将整流后的电流滤波,齐纳二极管(Z1),用于提供稳定的6伏直流电压给整个专利技术的电路;(2)电子开关部分,包括集成电路IC(U1D),用作两个晶体管(Q1/Q2)的反相器,两个晶体管(Q1/Q2),用于控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的通/断,发光二极管(LED),用以显示光控制部分和/或温度控制部分的超限;(3)光控制部分,包括光敏电阻(CdS),用于检测选定的环境亮度(所谓参照亮度),集成电路IC(U1A),用于按光敏电阻(CdS)检测的亮度输出信号电压,电位计(R2),用于由用户调节/重新设定光控制部分的动作点;(4)温度控制部分,包括热敏电阻(R5),用于检测灯的温度上升,两个集成电路IC(U1C/U1D),用于将来自热敏电阻(R5)的信号电平翻转,而控制光控部分的集成电路IC(U1A),电位计(R4),用于用户调节/重新设定温度控制部分的动作点。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形式的电子光/温度控制装置,它也包括一个传统的电子调光器电路和一个附加的专利技术的电子电路,该专利技术的电子电路包括(1)直流电源部分,它包括整流二极管(D1),用于将交流电半波整流,电阻器(R1),用于将电压降低,滤波电容器(C1),用于将整流后的电流滤波,齐纳二极管(Z1),用于提供稳定的6伏直流电压给整个专利技术的电子电路;(2)电子开关部分,包括集成电路IC(U1B),用作两个晶体管(Q5/Q6)的反相器,两个晶体管(Q5/Q6),用于控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4010的通/断;(3)光控制部分,包括光敏电阻(CdS),用于检测选定的环境亮度,集成电路IC(U1A),用于按光敏电阻(CdS)检测的亮度输出信号电压,电位计(R2),用于由用户调节/重新设定光控制部分的动作点,发光二极管(LED1),用于显示光控制部分的超限;(4)温度控制部分,包括晶体管(Q1′),用于检测灯的温度上升,两个集成电路IC(U1C/U1D),用于将来自晶体管(Q1′)的信号电平翻转,而控制电子开关部分的集成电路IC(U1B),电位计(R4),用于用户调节/重新设定温度控制部分的动作点,发光二极管(LED2),用于显示温度控制部分的超限。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座地卤素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光检测系统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温度检测系统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板的正视图;和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作详细的说明。图1为现有座地卤素灯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座地卤素灯具有所有上述现有技术的功能。因此,该灯包括一个正确定位的格栅护罩G、一个装在反光器RF上的热传感器TS、一个装在灯杆ST上的光传感器PS和一个装在灯杆上的带有通/断开关的电位计PM。图中装在灯座LH上的灯管L的功率为300瓦,它的上面放置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罩CG。下面用一比较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与上述现有技术的差别,从表中可以看出,即使将现有技术的功能组合在一起,还是达不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比较表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在该图的右面部分是一个现有技术的典型电路。因此,灯泡L(300瓦/120伏)、滤波器(L1和C3)、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4010、触发二极管DB3、电容器C2(0.068微法/250伏)和电位计R8(250K)全部为现有技术的部件,这里不再作详细的说明。如果这图中的开关SW2扳到手动位置M,则右面部分的图就成为传统的调光器电路图,而专利技术电路的发光二极管LED就不包括在内,但LED仍能向该灯的用户显示由光控制部分和温度控制部分检测到的情况,即超过用户设定值时LED就发光。在图2的左面部分,从上面开始是120伏交流电(AC)经开关SW1,向下通过二极管D1(1N4004)输入,该二极管用作半波整流器,然后经电阻器R1(15K/2瓦)以降低电压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电平,再连接齐纳二极管Z1(6.8伏,1/2瓦)用以保持降低的电压始终为6伏。该整流后的6伏直流电压然后通过电容器C1(220微法/16伏)进一步将波形整形平滑。电阻器R1和电器C1的组合也称为滤波器,整形平滑的直流电压供电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地卤素灯的电子光/温度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传统的电子调光器电路和一个附加的专利技术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专利技术的电子电路包括:(1)直流电源部分,它包括:整流二极管(D1),用于将交流电半波整流,电阻器(R1),用于将电压降低 ,滤波电容器(C1),用于将整流后的电流滤波,齐纳二极管(Z1),用于提供稳定的6伏直流电压给整个专利技术的电子电路;(2)电子开关部分,包括:集成电路IC(U1B),用作两个晶体管(Q1/Q2)的反相器,两个晶体管(Q1/ Q2),用于控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4010的通/断;(3)光控制部分,包括:光敏电阻(CdS),用于检测选定的环境亮度,集成电路IC(U1A),用于按光敏电阻(CdS)检测的亮度输出信号电压,电位计(R2),用于由用户调 节/重新设定光控制部分的动作点;(4)温度控制部分,包括:热敏电阻(R5),用于检测灯的温度上升,两个集成电路IC(U1C/U1D),用于将来自热敏电阻(R5)的信号电平翻转,而控制光控制部分的集成电路IC(U1A),电位计 (R4),用于用户调节/重新设定温度控制部分的动作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家电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