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26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涉及通信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主外壳和与其相适配的副外壳,主外壳的内壁上对应安装有两组第二安装座,每组两个第二安装座之间均安装有副夹具,副外壳的内侧对应两个副夹具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主夹具,主夹具的外侧面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杆,副外壳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内部设置有空腔,每根螺杆上端均延伸至空腔内并安装有第一齿轮,本设计可以移动两个主夹具配合两个副夹具来将电缆的连接处进行固定,使得电缆连接在一起在后期使用时,即使受到拉扯也不会导致连接处松懈或者接触不良的问题,增加了电缆连接的牢固性以及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施工
,具体为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通信线路施工时,经常会遇到电缆断裂的情况,将断裂的电缆重新连接以至不影响后期工程显得尤为重要,而断裂的电缆连接,要么采取直接直接剥线,将线缆芯一根一根对接一起,要么采取电缆连接设备将其进行连接,前者较为费事费力,而且连接后,也影响电缆的使用效果,后者则比较简单快捷,所以,在通信线路施工过程中,会经常运用到,例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通信线路施工用电缆连接装置(公开号CN211088604U)该专利通过设置压紧块以及压紧管,通过转动压紧管来挤压压紧块,通过压紧块来将电缆夹在中间进行固定,固定过程更加的简单方便;
[0003]但是,上述专利以及现有的电缆连接装置在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线缆线芯连接后,多数是采取胶布进行缠绕进行固定,但是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电缆很容易受到拉扯时,从而出现连接处松动,从而造成接触不良的现象,并不能很好的对断接处进行连接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包括主外壳和与其相适配的副外壳,所述主外壳的内壁上对应安装有两组第二安装座,每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均安装有副夹具,所述副外壳的内侧对应两个副夹具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主夹具,所述主夹具的外侧面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副外壳的内侧对应螺杆处开设有两个与其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副外壳的两内壁于每个主夹具的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每个所述主夹具的侧面于每个对应的限位槽内均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限位块;
[0006]所述副外壳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内部设置有空腔,每根所述螺杆上端均延伸至空腔内并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空腔内底面于两个第一齿轮之间转动安装有与两个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外壳和副外壳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线槽,所述第二齿轮的上表面中心安装有延伸至第一安装座外部的轴杆,所述轴杆的端头安装有旋钮。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座内部的空腔内,所述第二齿轮与旋钮固定连接,且通过旋钮与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螺纹孔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且螺杆的另一端与主夹具为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螺纹孔为螺纹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外壳的两侧均对应安装有两个主连接
座,每个所述主连接座表面均开设有螺栓孔。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副外壳的两侧均对应安装有两个位置与主连接座相适配的副连接座,每个所述副连接座表面均开设有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螺栓。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在电缆连接时,可以将两根电缆连接处放在主外壳的两个副夹具上,然后将副外壳安装在主外壳上,移动两个主夹具配合两个副夹具来将电缆的连接处进行固定,使得电缆连接在一起在后期使用时,即使受到拉扯也不会导致连接处松懈或者接触不良的问题,增加了电缆连接的牢固性以及安全性。
[0015]2、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通过旋转旋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旋转的第二齿轮带动两个第一齿轮旋转,从而旋转的第一齿轮带动螺杆旋转,可以通过螺纹传动带动主夹具移动,旋转一个旋钮可以带动两个主夹具移动,减少了操作步骤,而且连接更加方便,同时对电缆连接的固定以及拆卸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的副外壳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的副外壳安装结构图;
[0020]图5为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0021]图中:1、主外壳;2、副外壳;3、螺纹孔;4、螺杆;5、主夹具;6、第一安装座;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旋钮;10、限位槽;11、限位块;12、线槽;13、副夹具;14、第二安装座;15、主连接座;16、螺栓孔;17、副连接座;18、通孔;1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包括主外壳1和与其相适配的副外壳2,主外壳1的内壁上对应安装有两组第二安装座14,每组两个第二安装座14之间均安装有副夹具13,副外壳2的内侧对应两个副夹具13 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主夹具5,主夹具5的外侧面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杆4,副外壳2的内侧对应螺杆4处开设有两个与其相适配的螺纹孔 3,螺杆4的一端穿过螺纹孔3与第一齿轮7固定连接,且螺杆4的另一端与主夹具5为转动连接,螺杆4与螺纹孔3为螺纹连接,安装设备时,将两个连接后的电缆放在主外壳1上的两个副夹具13上,使一个副夹具13搭一根电缆,然后将副外壳2固定在主外壳1上,旋转旋钮9,旋转的旋钮9带动第二齿轮8旋转,旋转的第二齿轮8 通过两个第一齿轮7带动两根螺杆4旋转,通过螺纹传动两根螺杆4 下降,下降的螺杆4
带动主夹具5下降向副夹具13方向移动,直至每个主夹具5配合对应的副夹具13将二者之间的电缆紧紧夹住,操作完成,使得电缆连接在一起时也可以安装设备,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旋转一个旋钮9可以带动两个主夹具5移动,减少了操作步骤,让电缆的固定与拆解变得简单。
[0024]副外壳2的两内壁于每个主夹具5的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0,每个主夹具5的侧面于每个对应的限位槽10内均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限位块11,移动的主夹具5带动限位块11在限位槽10内移动,利用限位块11配合限位槽10对移动的主夹具5起到限位作用;
[0025]副外壳2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一安装座6,第一安装座6内部设置有空腔,每根螺杆4上端均延伸至空腔内并安装有第一齿轮7,空腔内底面于两个第一齿轮7之间转动安装有与两个第一齿轮7啮合的第二齿轮8,外壳1和副外壳2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线槽12,第二齿轮 8的上表面中心安装有延伸至第一安装座6外部的轴杆,轴杆的端头安装有旋钮9,第一齿轮7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座6内部的空腔内,第二齿轮8与旋钮9固定连接,且通过旋钮9与第一安装座6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包括主外壳(1)和与其相适配的副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外壳(1)的内壁上对应安装有两组第二安装座(14),每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14)之间均安装有副夹具(13),所述副外壳(2)的内侧对应两个副夹具(13)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主夹具(5),所述主夹具(5)的外侧面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杆(4),所述副外壳(2)的内侧对应螺杆(4)处开设有两个与其相适配的螺纹孔(3),所述副外壳(2)的两内壁于每个主夹具(5)的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0),每个所述主夹具(5)的侧面于每个对应的限位槽(10)内均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限位块(11);所述副外壳(2)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一安装座(6),所述第一安装座(6)内部设置有空腔,每根所述螺杆(4)上端均延伸至空腔内并安装有第一齿轮(7),所述空腔内底面于两个第一齿轮(7)之间转动安装有与两个第一齿轮(7)啮合的第二齿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外壳(1)和副外壳(2)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线槽(12),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兴存陈波袁其德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东润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